加强农技体系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4462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农技体系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技体系改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浅议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实现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高产稳产和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新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出现了经费短缺、装备落后、机制不活、队伍不稳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摆在“三农” 工作面前的新课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谈一些认识,仅供参考。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多年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根据 2004 年统计,全省共

2、有省、地、县、乡农技推广机构 6227 个,其中:省级 5 个;地级推广机构 111 个;县级 753 个;乡级 5358 个(农技站 1225 个,畜牧兽医站 1406 个,农机站 1237 个,渔业站 4 个,经营管理站 1237 个,综合站 249 个)。实有职工 28761 人,其中:省级 317人;地级 2010 人;县乡两级 26434 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在拨款方式上,实行全额拨款2的 3628 个,占 68,差额拨款的 1139 个,占 21,自收自支的 523 个,占 11。从产业构成看,种植业推广机构 1506个,占 25.5;畜牧业 1624 个,占 27.5;经营

3、管理 1227 个,占 20.8;农机化 1283 个,占 21.7;渔业 58 个,占 1.0;农业综合服务站 210 个,占 3.6。从各产业职工构成看,种植业 8199 人,占 34.9,畜牧业 7424 人,占 31.6,经营管理 3289 人,占 14.0,农机化管理 2956 人,占 12.6,渔业 325 人,占 1.4,农业综合服务站 1271 人,占 5.4。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编内职工中,从事技术推广人员数 21009 人,占 89.5,具备本专业学历人数 14253 人,占 60.7;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 6992 人,占 29.8,中专及高中11474 人,占 4

4、8.9,初中及以下 4998 人,占 21.3;从年龄构成看,35 岁以下占 42.9,3649 岁占 43.1,50 岁及以上占 14.0;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 14539 人,占 62.0,其中高级职称 224 人,占 1,中级职称 3140 人,占 13.4,初级及以下职称 11175 人,占 47.6。乡镇推广机构中,人、财、物归县主管部门管理的 1222 个,占 23.4,归乡镇政府管理的 1391 个,占 26.7,实行双重管理的 2604 个,占 49.9。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1、一些地方事业费紧

5、缺,工资待遇没有落实。一些地方3受财政困难的制约,硬性削减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使原本不足的事业费更加紧张。据调查,有的县财政只负担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基本工资的 75,其余 25由乡站自己解决,由乡站自行解决的部分各乡站基本无钱发放。有的县乡站在职人员工资全部由乡站自行解决。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全额拨款的占 64.2;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占 35.8。不少地方的推广机构迫于经费压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无暇顾及推广工作。2、农技推广手段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多年来经费匮乏,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推广手段十分落后。有的乡镇没有办公场所;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有的乡

6、镇推广机构没有基本的试验示范仪器和培训宣传设备。有的乡镇没有农技推广机构。全省绝大部分乡镇推广机构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田” 。许 多地方仍基本处于“一张嘴,两条腿”的状 态。3、管理机制不活。一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是按照行政方式操作和计划模式运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建立农技推广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地方随意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安排非专业人员,影响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的地方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当作党政干部使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忙中心工作的多,忙技术推广的少。4二、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

7、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全国农技推广协会 2002 年调查表明,98的基层干部认为了解农业技术的主要途径是农口各站,92的农民认为农技站是获取农业技术的主要渠道。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借助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环节,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2、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是其他各类服务组织难以替代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企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及政策的实施者,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后两类是以追求自身利

8、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许多项目和环节,是企业化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愿承担、难以承担或无法开展的,诸如畜禽鱼虾疫情疫病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农民科技素质教育、耕作方式的改良等,只能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起来。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应对入世挑战,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传统的价格补贴保护农业的方式,在WTO 农业协议中属于“黄箱政策”,今后要受到严格限制。加5强技术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属于“绿箱政策” ,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从现实情况看,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先进技术和服务,有助于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

9、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加入 WTO 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政府兴办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普遍对农业采取支持、保护的做法,基本上都有一支自上而下、直接联系农民、财政供养的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享受许多特殊政策。我省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差距较大,农村的差距更大。农业生产条件严酷,农民文化程度低,增收难度大,且居住分散,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这些都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是公益性的,需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建议中发2003 3 号文件指出,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国家支持农业的有效形式,是新阶段

10、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又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垮了,受损失的是农民,受影响的是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事关农民收入、农村小康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的6实际情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落实政策,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近几年,中央和省上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政策措施,各地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一是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事业单位。要依法保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权益。

11、二是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的要求,核定机构编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核定的编制不能挪作它用,也不能超编制配备人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 80%。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2、转变观念,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加快改革步伐。稳定,不是要维持一些地方专业力量分散、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活的局面,而是要稳定一支人员精干、运转高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技推广队伍。创新,不是简单地撤、并农技推广机构,更不是把农技推广机构“改制” 成企业,而是

12、 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没有机制上的创新,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就缺乏活力,最终也难以稳定。在改革中要注意处里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因地制宜设7置基层推广机构。县一级推广机构要按行业相对综合。县域支柱产业已实现区域化布局,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县,可打破乡镇行政管辖,按优势产业布局设立区域站。二是创新运行机制。要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 ,实行竞争上岗,建立精干、高效的推广队伍,提高推广机构的科技素质。通过建立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三是保障经费供给。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

13、的队伍经费由财政供给。3、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为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探索新路子。按照“投资多元化、管理市 场化、效益最大化” 的要求,在投资主体上,要提倡多元化,选择开放、灵活的投资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尤其是要鼓励农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在经营机制上,可采取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等运行方式,实行半公半农、公有民营等各种机制的创新;在管理体制上,将示范场的经营方式、管理体制、效益分配等纳入市场机制的运行轨道,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要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场内部管理,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分配制度,营造竞争氛围,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和服

14、务质量,使科技示范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积极扶持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要制定优惠政策,民8办公助,鼓励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市场中介、农民合作组织等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4、科学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降低推广成本,提高推广效益。乡镇机构改革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三定” 以来出台的 优惠政策已不适 应,难以落实。应从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本着精简机构、优化结构、保证重点、提高效益为原则,制定新的发展政策。根据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成立区域性综合站,保证扶持重点。与此同时,大力扶持民办农技推广队伍,形成国家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5、政府要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础薄弱,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底,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按照中央“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投入,财政等部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应逐年增加,并提高其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的精神,加大 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