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421857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在易艺术歌曲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在易艺术歌曲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在易艺术歌曲赏析097 蔡茵茵 郭译陆在易l陆在易,又名梓钧,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 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 乡小村。1955年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指点 ,考入该院附属初中,后因成绩优异,直升大学 部作曲系本科。1967年毕业,继而留校执教。 1972年调上海京剧院,参加过十余部现代京剧的 音乐创作。1981年再调上海乐团,先后任专职作 曲、团长、艺术指导,并长期兼任上海歌声 主编。1997年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现为中国 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 一级作曲。l历年来陆在易的音乐创作涉及多种体裁领域,而且硕果累累。特别是他在合 唱及艺术歌曲创作

2、领域所表现出的近乎痴情的执著追求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更 深为音乐界所称许。其中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 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则早已流传海内外,并被各音乐 院校选入声乐教材;其它如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 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曾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 最高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多项大奖;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 合唱队与乐队而作曾获全国第五届音乐创作评比(合唱)大型作品二等奖 ;交响音画睡莲及交响小品二首(1,南国抒怀2,夜林酣舞)曾获第十 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优秀作品奖;艺术歌曲三首桥家盼和艺术歌曲我 爱这土地在2001年与2002年分别获首

3、届和第二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陆在易还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专辑唱片及陆在易艺术歌曲选 、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等。鉴于陆在易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 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 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陆在易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 ,因此,音乐界对它素有“音乐诗人”之称。 祖国,慈祥的母亲词:张鸿西 曲:陆在易 l80年代初期,带着摆脱禁锢的喜悦,艺术沐浴在人文的光辉中。此时 ,一统天下的港台歌曲渐渐使人感到了另一种单调。大陆作

4、曲家敏锐 意识到了这一点,“乘虚而入”, 迅速占据了主流太阳岛上、 妹妹找歌泪花流一首首在音乐界引发争论的歌,在群众中狂热传 唱。这时期的歌曲有一个重要变化:它摆脱了“歌颂”这个唯一职能, 表现出了对普通人的关注;它的另一个变化,是即使“颂歌”也力争用 美的、艺术的形象去感染人祖国,慈祥的母亲就是这种变化 的代表之作。这首歌创作于1981年,不过今天听来,依然深有同感, 因为爱国是一种本能,就像爱母亲和爱自己。 这首歌以倾诉般的旋律,写出了感人的爱国情怀。高潮处由2/4 拍改为3/4拍,升华了主题。乡愁陆在易艺术歌曲之审美情结 l陆在易的声乐作品大多表现情感细腻、内 涵深刻,且具有浓郁传统文人

5、情怀。风格 沿袭了欧洲艺术歌曲的传统。总体风格精 致细腻。乡愁作为其艺术歌曲表现的一个 重要审美情结,除了在整体风格中有所体 现外,集中而明确体现乡愁情怀的代表作 有家、桥、盼,我爱这土 地、艺术歌曲望乡词及艺术化通俗 歌曲故乡雨等。 桥词:于之 曲:陆在易l桥的旋律流畅、清新,歌词朴实自然,词曲 融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幅入情入境的风景画。 桥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 ,“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这每一 句都是一幅风景画。看似写景,其实抒情,真是 情景交融、诗意绵绵。无论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 歌唱旋律,都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情体验和他 对音乐中的文学历史和审美境界的深刻理解

6、与追 求。歌唱旋律一定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陆在 易艺术歌曲婉转的旋律,刻画了生动的画面,这 是他艺术歌曲的一大特点。 望乡词词:于佑任 曲:陆在易 l望乡词曾获得200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 声乐作品奖,是著名作曲家陆在易的代表作 品。该作品不仅以精湛的技术贴切地再现 了于右任诗作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还将 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创作手法相结合, 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化雅俗共赏类艺术歌曲 的创作新路。 彩云与鲜花l通过分析艺术歌曲彩云与鲜花,可以很透彻的了解陆 在易艺术歌曲的特点,在歌曲中运用了西方作曲手法和中 国民族特点的办法。首先,在歌曲的开始时就运用了西方 的咏叹调,充分的展现了艺术歌曲的艺术

7、性,在演唱方面 也给演唱者更多的表达空间来诠释歌曲的情感;其次,在 演唱方式上,陆在易运用了花腔唱法,这也给歌曲增加了 一定的演唱难度,但同时歌曲中的花腔唱段也充分的表达 了歌曲的情感,使歌曲达到了高潮部分;最后,在歌词方 面,陆在易将原有的诗词经过拓展与咏叹,形成了新的歌 词,也将歌词变的更加易与歌唱。这些特点构成了陆在易 的艺术歌曲彩云与鲜花,并传唱至今,在声乐教学中 也被广泛的运用。 我爱这土地词:艾青 曲:陆在易l我爱这土地为著名诗人艾青的同名诗词谱曲 而成。该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 ,带有那个时代悲壮的情愫。经过陆在易的艺术 创作将艾青的这首代表作在60年代后再度展现原

8、作风貌。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悲惨的“河流”, 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这些鸟儿歌唱的内容 通过六个弱起小节的排比乐句音区逐渐升高来展 现出诗人以鸟儿得愿望来表达内心对祖国诚挚的 爱。诗篇中强烈而内在的感情、深沉而忧郁的基 调通过委婉抒情撼动人心的旋律以声乐艺术表露 无疑,该曲中融汇着诗人和作曲家深切的感受和 真挚的情感。最后一个梦词:张鸿西 曲:陆在易l最后一个梦柔和的羽调式旋律,一字 一音的作曲手法贯穿全曲,由慢至快再到 慢的速度变化与歌词蕴含的情感发展非常 一致,采用同音反复手法,通过运用这些 技法从而表现了对祖国大陆与台湾早日实 现统一的美好愿望。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与创作

9、特色 l歌词的选择 l旋律的特色l曲式、和声,调式、调性方面的特点分析 l钢琴伴奏特点分析 歌词的选择l歌词的选择也是作曲家本人审美倾向的标志。祖国,慈 样的母亲选自我国著名词人张鸿西的词。这首歌的歌词 通俗易懂,感情真挚醇厚,曾经寄托了整整一代人对祖国 母亲的深深眷恋与热爱。桥歌词是著名词人于之所作 。桥的旋律流畅、清新,歌词朴实自然,词曲融合在 一起,描述了一幅入情入境的风景画。我爱这土地这 首歌的歌词是艾青的诗作。艾青的诗歌,常常把个人的悲 欢与时代的悲欢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比较鲜明有力地传 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词中发出“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感人倾

10、诉,更证 明诗人是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作曲家陆在易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歌词,充分说明他是 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我爱这土地歌词的语言生 动,涵义深刻,流露了“大我”之情的崇高美。 旋律的特色l1、旋律清新、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着力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 伏、刻画入微。陆在易艺术歌曲真可谓音中有诗,音中有 画,音乐与诗情完全融为一体。音乐艺术的情景交融,无 疑是作曲家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 桥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姑娘挑 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这每一句都是一幅风景画 。看似写景,其实抒情,真是情景交融

11、、诗意绵绵。无论 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歌唱旋律,都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 情体验和他对音乐中的文学历史和审美境界的深刻理解与 追求。歌唱旋律一定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陆在易艺术 歌曲婉转的旋律,刻画了生动的画面,这是他艺术歌曲的 一大特点。 l2、音乐的地域性特色 桥的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五声骨干音的运用,形成了婉 转的旋律。桥是陆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桥之乡”的江苏吴县角直 镇体验生活时谱写的。桥的旋律具有民谣化风格,江南民歌的韵 味浓厚。曲作者受上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影响,特别是江南吴语地域 的方言系统,生活习俗,民间“俗乐”(民歌小调、器乐、说唱、戏曲) 等因素。民间“俗乐”的地域性特色,

12、同样也呈现在上海的道教音乐之 中。如旋律的进行玩转曲折,旋律沿着五声音阶婉转地级进。下行级 进的la-sol-mi-re, sol-mi-re-do, mi-re-do-la等,跳跃性的mi-do-la-so 等。沪书东乡调是上海道乐的一种,东乡道乐的器乐以细乐为主。该 亚地域性音乐风格特色是行腔软滑流畅,器乐伴奏采用民间清音班演 奏江南丝竹的“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长我短”的手法,在各声部之 间造成横向旋律连绵不断,纵向富有对比,呈现出支声复调的效果。 桥这首歌曲有上海地区的调子,某些音调上加上江南的调子。 l3、旋律中装饰音的运用 歌曲中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滑音等,在一些乐 音上

13、附加些小音符,可使原音乐更有光彩和韵味。桥 中有七处装饰音,这七处都是倚音。第1, 3,5,7处相同都 是大三度的辅助型复倚音装饰,第2处是小三度的装饰润 腔。第4, 6处是大二度的装饰润腔。江南民歌讲究倚音装 饰润腔,桥中装饰音的运用在江南民歌中经常可见。 就结尾处的倚音使曲调更柔和,歌曲的演唱更圆滑、上口 。盼中有两处用了波音,起到强调的作用。我爱这 土地里多处用了下滑音,在歌词“爱”“得”两个字之间用 了下滑音,充分表现作曲家对土地深沉的“爱”及发自肺腑 的浓烈情感。试想没有这个下滑音曲调是否显得僵硬,而 且情感表现也显得苍白无力。装饰音在我们的民族声乐作 品中运用广泛,其作用也是非常明

14、显的。 l4、花腔手法的运用 花腔(coloratura,意)歌唱曲调时用(runs)华彩 经过句、颤音、华彩段等的装饰唱法。经常有一 个较长的音分割成一些较短的音而成。这种唱法 在美歌时代得到高度的发展。彩云与鲜花表 现了人民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歌曲中运用了 一段极富特色的花腔唱段,歌词是一个衬词“啊” 。极富于跳跃性的花腔手法,在曲中与连贯的抒 情性段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演唱上更能 充分展示歌唱者的技术水平。花腔唱段富于活力 动感,节奏自由而不散乱。短促的旋律有序的跳 动,与连贯性的长句共同抒发了情感。 l5、戏曲手法的运用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包括戏曲、曲艺音乐,散 板节奏是非常有

15、特色的。歌曲旋律中常有不按正 规拍子律动进行的散处理,即单位拍的时值都不 固定,具有灵活、自由、宽松、悠长的特点,有 利于直抒胸臆和畅表情怀。现代歌曲创作中经常 借鉴这种“散板”节奏。桥的开始便是一个“散 板”可以称为散头。这种处理在抒情歌曲中较为常 见。彩云与鲜花也是这种“散头”的写法。散 板用在歌曲的开头部分是根据曲式安排的需要或 歌词结构的需要而设计的。它便于歌者在演唱时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来演唱。 l 6、歌剧因素的引入 陆在易艺术歌曲除了抒情的旋律,还运用了一些朗诵性音调。在 盼中陆在易用宣叙性动机(两个三连音的节奏型,配合歌词“回来吧” 一字一音),与抒情性旋律形成召唤性的情感期

16、待,此后作曲家把这 种宣叙性和抒情性的对比扩展开来,使之成为作品旋律衍展和抒情的 主要手段。这里的宣叙调写作己经显露出两个特点:一是同音反复与 旋律并重,二是强化宣叙调的情感含量。这在我在这土地中尤为 明显。“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段速上与前面形成了对比,突然慢 下来。就像饱含激情的朗诵。这种写法在歌剧中常用(即歌剧中的宣 叙调),紧接着就是一段歌唱性旋律“啊”,这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整 首歌曲形成了宣叙性与歌唱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有机结合,更好地 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我爱这土地俨然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歌剧咏叹调,而它确实是一 首艺术歌曲,可见陆在易在艺术歌曲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