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172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教学大纲所属课程名称:地籍测量学所属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专 业 名 称:土地资源管理实 习总课 时:16 学时 次数:8 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习,学生们将对地籍测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全面的理解,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融合,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事地籍测量工作,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社会意识,这些非技术素质也作为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这些素质与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同等重要。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以全面提高,同时熟悉和应用数字测图软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提高同学的业务水平,使学生学到比书

2、本上更多、更具体的东西。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实验一 房屋面积量算内容:房屋边长的丈量、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的计算,共用面积的分户(分层)分摊计算。形式:野外实测,内业计算。实验二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内容:认识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基本功能、掌握其基本操作。形式:多媒体教学,野外操作。实验三 界址点的测量。内容:极坐标法、交会法、分点法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和内业计算。形式:野外实测,内业计算。实验四 数字测图软件的学习及使用。内容:了解数字测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形式:多媒体教学,上机实习。实验五 求积仪的认识和使用。内容:认识求积仪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基本功能、掌握其基本操作。形式:多

3、媒体教学,实验室操作。实验六 图解法面积量算。内容:将多边形划分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必要的边、角进行量测,利用几何公式计算其面积。掌握膜片法面积量算中的格网法、网点法、平行线法,了解它们的误差来源。形式: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操作。实验七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内容:利用地形图求图上点的坐标、高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和坡度,绘制断面图和进行土石方的计算。形式: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操作。实验八 点的位置的测设。内容:包括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和点的已知高程的测设。分别应用极坐标法、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掌握简单高程的测设方法。形式:野外实测,内业计算。实习的地点、方式和时间分配:外业在校内实习

4、场地进行,内业在实验室、机房或自习室进行。由于各实验内容不同,采用方式亦不相同,具体见“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时间分配:每个实验课内时数为 2 学时,课外时数为 23 学时。实习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方法: 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实验课表现、上交成果、实验报告等的综合评定,主要以实验指导教师的评分为主。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指导书武汉大学国土资源管理系二二年六月地籍测量课间实验指导书课间实验一 房屋面积调查一、实验目的1. 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2. 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3. 掌握用钢

5、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4. 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5. 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共有面积的构成和计算。6. 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二、实验任务1. 丈量的原始记录。2. 绘制的房屋平面示意图和房屋分层平面示意图。3. 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计算成果表、共有面积成果计算表和分户共有面积计算成果表。4. 实验报告每人一份。三、实验原理与方法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 10 层左右为宜。 实验小组有 4 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1. 沿

6、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有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2. 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3. 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4. 绘制房屋共有示意图分层,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5. 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6. 按同样的方法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各户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参加分摊的共有面积,;需要分摊的面积,。四、实验仪器设备1. 本实验安排 2 个课时,实验在野外进

7、行,计算工作在可后完成。.2. 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3. 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二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五、实验预习要求预习地籍测量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六、注意事项1. 钢尺操作要做的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 m,cm,的注记和 mm 的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少记一个尺段的错误。2. 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的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用完后要擦净后才可卷入尺壳内。3. 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4. 丈量边长读数取

8、cm。边长要进行两次丈量,两次丈量结果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D 的单位为 m)5. 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 Mp 按下式计算:式中:P房屋面积,单位为 m.6. 房屋建筑面积使用的单位为 m2,面积数取值位至 0.1m2。七、思考题1.何为共有面积?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课间实验二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性能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了解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基本操作方法。3. 完成测站的设置、水平角测量和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测量。二、实验任务1. 实验报告每人一份。2. 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坐标记录测量记录。三、实验原理与方法本实验一般安排在室外进行。实验场地要求宽敞

9、平坦,各小组之间不相互干扰。实验小组由 4 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1. 安置好全站仪,由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向各小组介绍仪器的主要构件和操作方法。2. 各小组按要求整平仪器,小组成员轮流熟悉仪器的各个构件。3. 照准远处任意目标,配置一任意方位角。4. 找 4 至 5 个目标进行水平角观测。5.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各小组设置好测站点坐标(可以是任意坐标) ,在远处立好棱镜。6. 设置好仪器高和棱镜高后小组成员轮流进行碎部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测量和记录。四、实验仪器设备1. 实验安排 2 个课时,以小班为单位进行。2. 每个小组配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一部(可以根据本校的仪器情况安排),与全站配

10、套的棱镜觇牌一块,花杆一根。3. 每个小组记录板一块、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坐标记录表若干张。4. 实验前,应详细阅读本实验的内容。五、实验预习要求预习地籍测量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六、注意事项1. 全站仪是贵重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和搬运的过程中必须十分爱护,防止冲击和震动,在阳光下作业时,必须撑伞保护。2. 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掉电源。3. 迁站时,仪器必须装箱搬运,装箱时,必须按安放位置放入箱内。4. 切勿用有机溶液擦拭镜头,显示窗和键盘等。课间实验三 界址点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极坐标法、交会法、分点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和内业计算。二、实验任务本实验在室外进行,要求场地开阔,各

11、小组之间尽可能不相互干扰。首先在室外埋设好控制点和界址点,也可以利用原有的控制点,埋设好界址点,界址点的位置与控制点位置的关系要满足各种测量方法的图形条件。实验小组由 6 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1.分别用坐标法、交会法、分点法、直角坐标法测量测量 5 至 6 个界址点坐标。2.实验报告每人一份。3.上交界址点测量的外业记录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三、实验原理与方法1. 根据控制点和待测界址点分布情况确定对那些界址点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测设。2. 极坐标法。在一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测出已知方向和界址点之间的角度和用钢尺量测测站点与界址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3. 角度交会法。分别在两个控制点

12、上设站,在两个测站上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4. 距离交会。在两个控制点上分别量出至一个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界址点的位置。5. 内外分点法。当界址点位于两个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个已知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界址点的位置。6. 直角坐标法。测出界址点在两个已知点连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出投影位置至一已知点的距离和至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四、实验仪器设备1. 每个小组配 DJ6 经纬仪一部,花杆一根,经检验的钢尺一副,钢钎 4 根,设角器一个。2. 每 个 小 组 记 录 板 一 块 , 水 平 角 观 测 记 录 表 一 张 , 钢 尺 丈 量 记 录

13、表 一 张 , 界 址 点 成 果 表 一 张 。3. 控制点成果资料。五、实验预习要求预习地籍测量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六、注意事项1. 极坐标法一般都是用 DJ6 经纬仪测角,用测距仪或鉴定过的钢尺量距。其测站点可以是基本控制点、图根控制点;角度交会一般用于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的情况;内外分点法必须是界址点位于已知点的连线上。2. 当采用直角坐标法时,要注意引垂足点时操作要精细,确保界址点坐标的精度。3. 用角度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 300 至 1500 的范围内。用距离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 300 至 1500 的范围内,并且界址点在已知点连线的投影位

14、置要在两已知点之间。4.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10。5.对界址点坐标计算,每个人必须单独完成,计算过程随其它资料一同上交。七、思考题1.为什么要实测界址点的坐标?2. 实测界址点的坐标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课间实验四 数字测图软件的学习及使用一、实验目的1. 利用教学光盘学习 CASS4.0 成图软件的特点、功能、使用。2. 由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对 CASS4.0 成图软件的使用作简单的操作演示。3.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数字测图的软硬件环境、数据的采集和通讯、流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实验任务了解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数字测图软件。三、实验的原理与方法1.通过

15、投影屏幕学习测图软件的学习光盘。2.由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对测图软件作必要的介绍,并现场演示测图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3.学生上机操作学习使用。四、实验仪器设备1. 本实验计划安排 3 个学时。2. 准备 CASS4.0 教学光盘和 CASS4.0 成图软件。五、实验预习要求预习地籍测量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六、注意事项1. 教学所采用的软件必须接合本学校的条件。2. 必须对教学光盘的内容作必要的讲解,结合本软件的特点对数字测图的流程作详细的介绍。七、思考题1.现有软件有哪些缺点?应如何改进?课间实验五 求积仪的认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 使用求积仪量算一幅地籍图上各分区的面积;量算各分区中各地类

16、(或各宗地)的面积。2. 认识求积仪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基本功能,掌握其基本操作。3. 掌握地籍测量中面积量算的平差的原则和方法二、实习任务1. 实验报告每人一份(附图)。2. 各分区的量算面积及其平差后的面积。3. 各地类(宗地)的量算面积面积值及其平差后的面积。4. 所量算面积进行平差的计算的计算成果。三、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安排在室内进行,室内要宽敞明亮。实验小组由 24 人组成,交叉进行量算操作和记录工作。1. 认识求积仪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开电源。按 ON 键,一秒钟后显示“0”。3. 选择显示面积的单位,一般按单位键 UNIT1 UNIT2 ,选择不同的单位系统来安置不同的单位。例如 m2 的安置方法。按 UNIT1 显示 cm2,接着按 UNIT2 则显示 m2,这时面积单位 m2 已安置好。4. 设定比例尺。如图上比例尺为 1:500,则用数字键按 500,再按 SCA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