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04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的磁力-全民创业在资阳的探索(上)本报记者 陈露耘 张红霞 罗继飞开篇的话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资阳在探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 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资阳的探索开启我们的追问:营造好的政务环境,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系列报道,推资阳及全省,深度剖析现实中的 肠梗阻,以创新精神推 进创业,以体制机制创新改善政务环境。敬 请垂注。4 月资阳,投资 8 亿元的金德管业集团西南生产基地热火朝天。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政务环境。 亚洲第一大管道制造商这样解释为什么从 9

2、个招商者中选定资阳。这话说得朴实,资阳人听来却是最高评价:丘陵地区新建市,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均不明显,正是政务环境成为资阳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政务环境?资阳人给出答案:最好的政务环境是政通人和;最好的精神状态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资阳,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内外互动:引外必先安内,关键在打破部门利益格局2003 年初,刚上任的资阳市委书记钟勉还没来得及摸清市情,便听到一个接一个企业外迁的消息。3 年里,仅简阳就有 20 多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外迁,几家骨干国企也在外地承诺的优厚条件下跃跃欲试 。 资本外流、企业外迁,资阳经济发展失血 。

3、连续几年,资阳民营企业增长速度比全省低 3-5 个百分点,而个体工商户则以每年 5%的速度递减。 抵不住 3 个税务所重复收税,2003 年初简阳国光农化被迫出走。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我们从来就与政府保持距离。国光农化道出当时大多数企业的无奈。 本土企业都留不住,又怎能让外来投资者留得住,发展得好?2003 年 6 月,资阳提出强力实施环境兴市 发展战略,一场优化政务环境的持久战打响。 领导就是服务!最好的领导是创造宽松的环境!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如果管理影响了发展,就必须改变管理手段! 一系列新观念深入人心。打破部门既得利益,政府出台关于损害投资环境行为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

4、 、 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执行不力处理办法 。全市 3 年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 260 项,涉及 20 多个部门,处理违规干部 90 人。高压线 下,不给好处不作为,给了好处乱作为现象大为收敛。 半年后,国光农化回来了。出走的企业,如今已有 20 多家回归故里。 内外互动的发展强势形成-资阳机车、四海、南骏、川橡、南格尔等一大批本地企业加快发展,澳士达、金德、香港华通集团等外来企业在资阳生根、壮大。 大小共荣:抓大更要重小,关键是激活第一桶金在资阳,孙素清的财富传奇被人津津乐道。 从走村串户收购禽毛换来第一桶金 ,到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四海集团,孙素清并非一帆风顺。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

5、卷走她创建的羽绒公司, 不甘失败的她买下破产的资阳市食品公司肉联厂,再次创业。 全民创业的根本动力,来自人们内心涌动的挥别贫穷、奔向富裕的强烈渴望。在资阳,白手起家、争当老板、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工商精神受到尊重,吃苦耐劳、不怕冒险、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业激情令人崇敬。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大的想做强,小的想做大,关键是如何把大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政府为他们创造的良好发展小环境 拓展开,让更多创业者赚到 第一桶金 ,进而形成更多的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大环境。 降低全民创业门槛。一人公司、3 万元注册公司、分期注入注册资金、30 分钟内完成工商登记资阳拿出最宽松政策。只要勇于下海创业,政府都会

6、伸出关爱之手,服务、支持、引导、提升。 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劳动人事部门牵头,邀请事业有成的先行者、各行各业专家为有创业欲望的人提供咨询,发动技工学校、企业内设培训中心投入全民创业培训,打造技术蓝领 队伍。 资阳人的创业激情澎湃起来。 2005 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 8846 户,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50975 户,比上年增长 11.1%。而此前 10 年,在全市每年发展个体工商户 5000多户的同时,有近 5000 户关门歇业,总量始终未能突破 5 万户。城乡统筹:强工不忘哺农,关键是产业链支撑农民不富裕,资阳难跨越。 作为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资阳找到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发展农业资源

7、型工业,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共同体,带动农民创业。 农民创业需要产业支撑。以四海、澳士达为两大龙头,资阳实施千万工程: 2003 年起的 3 年内,全市山羊、生猪出栏总量达 1000 万只(头) 。龙头企业的壮大,已带动 250 多家良种扩繁场,13 万户农民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养羊。开县移民王成松已搬来乐至县 4 年。他在家中圈养黑山羊,由英英食品厂提供羊羔,保护价收购。王成松实现零风险创业,现在是农业产业化工人 ,今年再建羊圈扩大规模,干双份工作,拿双份工资。 10 个各具特色的工业重点镇分别构成城乡互动的产业链,带动资阳农村劳动力转移。贾家的金属制品、

8、石桥的粮油加工、松涛的汽车配套、石羊的塑料制品,圆了当地农民创业梦。2005 年,资阳农民人均纯收入 2989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86 元;民营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 64.7%。今年 12 月,以民营经济担纲的资阳工业实现增加值 13.3 亿元,同比增长 56.2。 在资阳,良好的政务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凝聚力。找好项目,难落地生根,难上难编 者按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系列报道推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许多创业者纷纷向本报记者吐露他们在创业中的感受:最难的是项目,最困难的是融资,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关心的是税费,最头痛的是 检查,最痛恨的是寻租

9、,最害怕的是报复,最缺少的是人才,最担心的是政策变化,最 费神的是官司。 10 个 最 道出 创业者的困惑,更道出创业环境建设的艰巨与复杂。创业者创业途中,遭遇过怎样的 肠 梗阻?本报记者对此展开 调查,敬请关注。 亲历讲述人:江河(成都澳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澳大利亚读完博士回到成都已 13 年,我的创业史也有 11 年了。11 年来,我都在围着一个事情转:项目。 1995 年,我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成立自己的公司,经营项目是读博士时的科研成果光除霉净化器。 这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在国外很有市场,可在国内却受冷落,国内市场环境、消费意识没到那一步啊。 公司要生存必须上新项目。接

10、下来的几年,我深知找个好项目有多难。不是说市场上没有项目,而是说 找个能赚钱的好项目难,找到项目后让它落地生根就更难。就拿 创业园里的 400 多家企业来说吧,保守估计每个企业每年有 2 个新项目诞生,可 这 800 多个项目找到 买家、 赚到钱的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缺少项目对外展示的平台,缺少牵线 搭桥的人。 有钱没项目,有项目没钱-实现两者的对接要靠政府。但目前政府在建立商业信息共享平台方面滞后。据我所知,全国大约有几千家做 项目推荐的网站,其中由政府创办的不到 10%。非政府机构 创办的网站由于资源有限,办得好、利用率高的并不多。 你也许会说,各地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对企业来说不

11、是很好的渠道吗?其实不然。为了找项目,我参加过无数招商引资会。很多 项目写得天花乱坠,可实地一调查,根本不是那回事。有的项目,看了以后觉得可以,可是双方一谈判,由于利益分配、发展意图等不一致,也没 谈成功。 经过上百次谈判,我终于找到第二个项目, 11 年的忙活总算有了下文。 项目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我周围 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子找项目,希望政府能尽快建立一个公开、共享的商业信息交流平台。 札记链条为什么脱节江河的遭遇也许不是最突出的,却带有普遍意义。从只能通过朋友圈找项目的无奈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找项目的链条脱节? 作为政府推介项目的主渠道,各地经常举办招商引资会、项目

12、展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与资金对接。不过,这种平台由于其临时性 ,很难根本性地改变项目方与资金方信息不畅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我省,省上和21 个市州都没有建立对外开放的商业信息网络平台,企业找项目只能到当地的招商部门去询问。 变会议式招商为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让项目拥有者和创业投资者在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多方位互动交流,并找到 合拍 点,政府应当也能够大有可为。 另一种为 却值得警惕。采访中,记者听天府旅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熊化山谈起一个茶叶项目的流产 经历。公司为这个项目前期注入 10 多万元进行研发,但就在快要签约的时候,他们决定退出,因为当地政府硬要企业每年生产茶叶

13、 250 万公斤。洽谈时,熊化山反问,一个项目能做多大应是市场说了算,一年生产 250 万公斤茶叶没问题,但生产出来后,政府包销吗?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采访中,记者常听企业抱怨政府:要么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景过分夸大;要么优惠政策大而空,企业落户后优惠政策或变更或无法兑现。政府失信于企业,企业就会用脚说话。 把脉 杨继瑞(西南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要想找到好项目,企业必须不断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掌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规律,观察市场动态。也就是说,项目要从国家政策中寻找,从产业转移中承接,从市场信息中捕捉。当然,破解找项目难、项目落地难问题,政府的服务很重要。政府应把落脚点放在营造良好的项目对接

14、、项目落户的软环境上,把各项服务标准化。 在更高的起点上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系列报道引出的思考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发扬李冰治水的创新精神,重温诸葛亮治蜀的创业篇章,跨入新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全面小康的人间正道。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每个人都有创新创业的潜能。对于四川而言,8700多万人口的特殊省情,决定我们必须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创新是创业之魂。用创新推动创业,用创业推动就业,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正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

15、展思路,我省各地掀起了 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 的创新创业热潮。我们为此感到无比振奋。以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 为题推出的系列报道,就在于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创新创业。更高的起点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与 20 年前相比,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不同,内外环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不同,对创业者素质,对资金、技术、人才的配置,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善弈者谋势。 顺势而为,一帆风顺,一路绿灯。更高的起点蕴藏更大的机遇,关键是审时度势,抢占先机对我们来说,本世纪头 20 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16、机遇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趋多样化。特别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为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现实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所有这一切,既是创新创业的新起点,也是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才能成为创新创业的时代英雄。 从全国看四川,更大的机遇还在于工业强省与新农村建设已形成互动之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必将引起城乡关系调整,使社会流动性增强,农民进城创新创业势不可挡。特别是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雁阵 起飞, 川军出川, 钱 途无量! 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新机遇总是存在于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 变通之中。大变革,大机遇,千载难逢。随机应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