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2686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高效课堂复习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义马市二中 付金强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本单元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等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花木兰爱家爱国巾帼不让须眉的的“女中丈夫”的英雄本色;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的深切同情;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新一代诗人艾青等人对新中国及改革开放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海外游子以及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情赞美。重点、难点提示1欣赏、背诵名家诗词,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2品味、积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初步领会诗歌托物

2、言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运用。考点指要1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品味诗词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3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课时安排毛泽东词二首 (一课时)古代诗词三首 (一课时)现代诗二首 (一课时)歌词三首 (一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一课时)写作:自由作文 (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时)单元练习 (一课时)毛泽东词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

3、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教学重点1、两首词的寓意。2、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美的语言。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一)由学生畅谈所喜爱的毛主席诗词导入。(二)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一生朗读;指出朗读应注意的地方:(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如:惟余()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稍逊( )数()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

4、变化。二、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 、虞美人 、 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2、写作背景沁园春 雪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

5、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卜算子 咏梅 这是毛泽东写于 1961 年 12 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卜算子 咏梅就表现了这一情绪。3、主要内容沁园春 雪(1) 、这首词的题目是雪 ,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明确:词的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

6、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 、同学自行讨论,试着说出词句意思。(3) 、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4) 、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5) 、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明确:“望”

7、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 、 “黄河” 、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 “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7)作者评价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为什么用了一个“惜”字?“惜”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五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惜”有可惜、惋惜之意。褒中有贬,肯定了封建帝王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8)作者评价古人仅仅是为他们惋惜吗?风

8、流人物指的是什么人?(明确:不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 “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 )(9)最后三句应如何理解?(明确:表明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卜算子 咏梅(1)在上阕中交代了梅花的哪些方面?(2)联系一下时代背景, “春归” 、 “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3) “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5) “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6)这首词从整篇来看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7)总的来看,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

9、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讲解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探讨疑难问题。1、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点?2、在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序中“反其意用之”是什么意思?四、课堂展示,达标训练学生按小组课堂展示学习收获,对于学生在自学及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及时的给予解答,并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1、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图,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既有动景,又有静景。2、前三句是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千里冰封”写辽阔的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 “冰封”是静态, “雪飘”是动态,一静一动,静穆

10、而又生动。中间七句由“望”字领起,具体描写北国风光。达标训练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 诗句中的“风骚”原指 ,句中指 。2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 ,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

11、作了铺垫。4体会“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 五、效果检测堂清练习诵读沁园春 雪 ,完成后边四题练习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大河:_(2)折腰:_(3)风骚:_2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 “长城内外”是从_到_;“大河上下”是自_向_。3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动景有_。4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古代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体会

12、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重点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2、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13、)二、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讲故事等方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木兰的品质。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

14、的含义。破阵子一词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2、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3、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4、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讲解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探讨疑难问题。1、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作者为何有“可怜白发生”的感叹?2、了解辛弃疾人生经历,谈谈对“可怜白发生”的理解。3、作者认为君王的天下事是什么?(收复失地,重拾河山)而此时君王正在做的事是什么?(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四、课堂展示,达标训练学生按小组课堂展示学习收获,对于学生在自学及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及时的给予解答,并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