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569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宿州十一中 吴宣成【学习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2、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依赖的危害,理解自立与自主的关系,知道怎样培养自立能力,初步形成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情境并利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感悟、合作探究,明确如何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学习重点】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学习难点】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学习方法】 阅读自学法、比较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政、生活资料,设计教学思路。【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

2、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环节一 新闻播报 大事小评2请两位同学上台播报新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环节二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师: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自立的含义、表现及意义,我们已经认识到全生需自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不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很多自己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全权代理。可见,真正做到自立并不容易。怎样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环节三 学习新课 合作探究自立人生第一步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师:请看中学生小雅的表现。学生阅读课本 P39 材料,说说依赖的危害。学生发言后师点拨:过分依赖父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差。再请看招

3、聘会上的一幕。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录用这个年轻人吗?为什么?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依赖思想对于个人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不仅会使人丧失独自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再有依赖。有同学说,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对任何人的任何帮助都说3NO,因为我要自立了。告别依赖就是拒绝帮助吗?学生发言后点拨引导,自立是逐渐摆脱依赖的一个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因为身心尚未成熟,需要成年人的建议和指导。所以,自立不是拒绝帮助,关键是要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自立人生第二步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师:请

4、听人云亦云的书生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书生没有主见,不能自立。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二步就是要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课本相应地方做上标记。遇事有主见,能迅速做出判断,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在生活中自立。可以说,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 P41 的两种情境,假如遇到这些情况,你能自主做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学生发言后,师生共同小结,自立人生第二步就是要遇事有主见,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先有自主,再有自立。自立人生第三步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体验 ,仔细观察主人公的表现,他犯了哪些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发言后

5、,师点拨:只有自立的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大胆投身社会实践,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所以,我们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三步就是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再看 P44 小江的故事,他为什么会被用人单位迅速录用?除了他4个人自身的素质之外,在学校期间参加多项实践活动,他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正是用人单位迅速录用他的重要因素。环节四 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请举例说明。学生发言,师点拨。1、整理房间2、按时起床3、主动学习4、周末、节假日参加学校和社区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环节五 课堂小结请同学说说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你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尾声】学完第三课人生需自立 ,请大家记住:自立人生少年始,少年自立终有为。让我们齐读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做为这节课的结束语。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希望同学们能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立意识,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能力,走向自立人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