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445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25(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4”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衔接本科 车辆工程 专业)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山 东 省 交 通 学 院目 录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01指导思想01课程方案01课程教学标准11师资配备标准43技能实训室配备标准45经费51人才培养模式52管理办法541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 导 思 想本方案的制定,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明晰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在培养方面有提高、有突破,包括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理论

2、、实践能力等,为在本科阶段真正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本科高校分类改革和转型发展,提升应用科技创新能力,改变重学术、轻应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就业率不高等问题;有利于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进升路径,实现各层次教育人才培养互通立交的多赢,增强教育服务产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以及汽车检测技术,能够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排除,使学生毕业后能继续到高等院校深造,从而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以满足现代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 程 方 案一、专业名称汽车

3、运用与维修二、专业代码082500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历者。分段选拔方式:根据报名人数和中考成绩,择优录取,组建单独的“3+4”班级;中职结束时,择优录取高一级院校学习,剩余的进行就业分流或升入“3+2”专科学习。(二)学制3 年。2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适应高等院校的需要,并能获取相应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二)人才规格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

4、操作技能,能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适应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满足大学阶段学习的需求。五、职业能力描述(一)职业能力要求(表一)表一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项 目 编 号 能 力 要 求1 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 掌握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方面的专业知识3 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4 掌握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知识要求5 掌握汽车驾驶方面的专业知识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2 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4 具有安

5、全生产、环保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6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职业素养要求7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 能识读汽车电路图,能绘制简单的电路原理图2 能正确选择并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与设备3 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4 能完成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作业5 具有汽车评估的基本能力6 能完成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诊断并进行二级维护作业7 具有汽车维修接待的相应能力基础职业能力要求8 具有驾驶汽车的能力职业认1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证书3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三

6、级证书4 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相应专业国家职业水平证书证要求5 相应专业方向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二)职业定位及发展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高等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继续学习。达不到考核要求的毕业生也可以在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或汽车制造企业担任汽车修理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检测员等技术工人岗位一定时间后,成为维修班组长、技术主管、服务经理;还可以从事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六、课程结构框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参照教育部关于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相关文件,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确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图一) 。4图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

7、业课程体系结构图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为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其他方向课程为该技能方向的首要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专业基础课 程公共基础课 程专业技能课 程课 程体育与健康德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口才训练心理健康紧急避险团队合作商务礼仪文学欣赏美学基础其他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职业规划领导的艺术其他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新技术新能源汽车汽车节能技术汽车美容与装潢其他人文类选修课职业类选修课专业类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程艺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训练汽汽车使用与维护训练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训练金工实训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汽车

8、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电工电子控制基础5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1.德育(108 学时 6 学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在正确分析自身和外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调整规划,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初步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遵法、守法;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有关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语文(252 学时 14 学分)本课

9、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3.数学(288 学时 13 学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10、旨在培养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技能,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英语(288 学时 13 学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

11、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物理(198 学时 11 学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物理是研究的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规律,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为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6奠定基础。6.计算机应用基础(72 学时 4 学分)本课程

12、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7.体育与健康(144 学时 8 学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13、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8.艺术(72 学时 4 学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二)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专业技能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任意选修课。1.机械基

14、础(108 学时 6 学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主要讲授机械概述、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等内容,通过一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集中实训,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传动、机构的初步能力,对一般零件进行综合检测的初步能力。2.机械制图(108 学时 6 学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主要讲授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等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

15、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72 学时 4 学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主要讲授圆柱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及滚珠丝杠的公差、齿轮传动的公差、尺寸链和角度、7圆锥、键、花键、螺纹及齿轮等几何量测量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能正确地解释和标注图样上常见的公差:能用极限与配合原则,采用类比法正确选择合理的极限与配合,掌握一般零件的测量方法。4.电工电子控制基础 (108 学时 6 学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重点讲授电路和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以及电子控制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