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1187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开始介绍工作室教学模式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基本情况,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是93 年中央美院恢复成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 03 年我们通过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合作办学,成立了全国高等美术教育系统当中第一所建筑学院,建筑学院下面有三个专业方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我们学院强调的是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建筑艺术教育体系,学制是 5 年,文理生兼收,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教学之后,根据学生的自愿和成绩的排名分专业,毕业以后授予建筑学工学学位。 下面讲一下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背后的考虑,传统的建筑师和建筑工匠的教学、训练都是以一对

2、一师徒传承方式开展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在 19 世纪近代建筑教育离开师徒式训练模式之后,进入学院教育以来存在于建筑教育和实践当中的一种现象和传统,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为解决各类设计问题提供了众多知识的核实平台。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为了兼顾到学科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国外建筑教育普遍采用的都是授课体系和设计课教学两者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的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也都是采用这样的体系。当然在国外现在有走的比较远的,比如培养库哈斯、哈吉德和罗迪斯这些大师的英国建筑联盟学院,他们现在采用的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一年基础之后完全进入工作室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设

3、计课题都是以功能类型来罗列,先简单后复杂,面积规模不断扩大,设计程序也是先根据某种既定的功能关系图凑起一个平面,等到功能关系合并以后,再把建筑的面立起来,同学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建筑或者室内杂志上抄来的细节样式,来把这些建筑套上内衣和外衣,最后选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出效果图。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由来以久了,基本上带来的问题就是功能主义的教条性,注重外观形象的形式主义以及表现至上的后果,这种学校教育会造成目前国内设计实践比较多的从业人员自我意识的薄弱和缺少批判精神,以及对生活的了解滞后于生活本身。 当下建筑实践的多样性,已经远远领先建筑教育的多样性,在这儿可以看到两个建筑大师的观点和立场,这样你就可以看到在

4、不同的设计立场和设计价值标准底下会导致不同的设计结果,所以我们目前应该尊重这样一种多样性的现象,从而去尊重它背后的设计立场和价值标准现实的存在。 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和立场底下的设计成果,比如建国初的设计原则,以实用、坚固、安全和经济为原则,注重美观,建筑设计就是以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为目的的平常建筑,我比较喜欢国际饭店。另外还有去工具化和去专业化的民生建筑,也就是图片上面中间的那张(PPT),也就是梁梅讲到要推荐谢英俊来讲座的那张。此外象征权力、象征国力、象征财富和象征欲望的地标建筑,这两年在中国看到了很多,也有一些建筑师的作品能反映出建筑师对于生态、技术的关注。再就是一种潮流,今天很多老师讲座中

5、谈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的影响也是一个现实,在消费主义潮流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热衷于消费明星建筑师的品牌设计,这些品牌设计不负重望,向人们提供了大家期待的建筑形象,但他们特别强烈的个人建筑风格使得世界各地在城市化进程当中造成全球化浪潮底下的景观,实际上对全球化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看看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特征,人们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和形成结论的方式显现出民主、平等、共享和互动的性质,与过去学生通过老师传导授业解惑以及通过书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所不同,网络世界里信息之间呈现的是跳跃式的随意链接,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信息内容随着个人组织逻辑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论,信息的结构

6、不是线性的,而是频繁网状的立体结构,打破了传统树状逻辑,这种逻辑导致每个人的文本形成和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完成,而且因为个体的不同,形成不同意义的超文本,而且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又以海量的参与者为对象,参与的人可以随时对信息作出反映,也可以发布这样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话语权在网络时代受到了挑战,这种特征带来了我们对设计教育的思考。 这是 1967 年普林斯顿一份名为环境设计教育研究的公开报告中提出的建筑教育的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要求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学生应该需要有更加灵活的技能和准确的判断力,而且最好是个人独立的判断力,而不是要给学生禁止的价值观和传统的思维模式,唯一的一张课表可

7、能不能代表所有老师的专长和所有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天分不同,能力不同,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应该尊重建筑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特色,强调专业教育的标准而不是标准化的专业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应该有更加多的弹性、更加宽松、更加综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发挥个性和特长,更能够很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是我们做导师工作室背后的思考以及现在的现实。 工作室教学是美院本科教学的传统,学生完成基础教学以后进入工作室,在我们建筑学院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张绮曼老师等等五、六个导师工作室,但当时的导师工作室主要负责研究生教学,并没有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介入本科教学,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当时扩招学生人数

8、比较多,另外一方面学院正在积极拓展自己的课程体系,这就造成了师资的不足,从而教学空间也不够,教学资源不够支持这种工作模式的开展。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院已经完成了本科前四年教学计划的调整,而且近五年以来建筑学院的师资队伍扩充非常大,我们招了一批拥有国内外名牌专业理工科和艺术院校教育背景的优秀老师、中青年师资,形成了学员背景多元,同时术业有专攻的个体单纯而群体成分比较复杂的教学团队,06 年我们的设计大楼启用以后,教学空间得到了扩大,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些都使我们有了条件来尝试导师工作室的教学。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目前导师工作室的各种教学主张,2007 年我们在本科阶段就开始了导师工作室教学

9、的试验性探索,基本上学院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都可以作为责任导师申请工作室,学院根据学科结构和发展、学生的人数和空间资源情况,总体把握导师工作室的数量和构成,导师参照教学大纲,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整体负责本科毕业生学生全年教学组织和学术活动,学院不再插手,每个老师都会提前把他的主张向学生公示,在名额限制的条件下,师生之间双向选择,责任导师根据一定的师生比的要求,组织个人或者一个教学团队来负责自己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室的经费都是独立运作,同时学院也鼓励导师争取校外经费和资源的支持。 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的模式,可以补充传统类型教学模式的不足,防止知识的片断化,也能够使专业之间的界限打破,对

10、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有可能完成在教学当中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主导的教学改变。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各工作室师生之间的个性和差异,同时强调同一个领域不同教学理念的并存,强调学科、老师、学生之间教学的互动,特别是可以比较大程度的发挥工作室导师的个人影响力和学术专长,推动导师的专门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推进个性化精英教育。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一年毕业班工作室教学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工作室课程,在工程室课程中学院插手做的事情就是安排每周一次的室内讲座,面向全体毕业生,室内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各工作室导

11、师组织的,主要是反映工作室的学术主张,有时是老师自己讲,有时请外面人来讲,所有导师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之后,我们就能利用到更多的外部资源,右边是导师开出来的讲座,左边是我们学院安排的涉及到经济、法规、安全、职业知识、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是规定要开的。后一段是毕业设计阶段,学院通过建构和规范课程检查以及毕业设计的评审程序和制度,以及课程交流和作业展览的方式来控制整体教学质量,并且监督和评估工作室教学的成果和运营状况。在毕业设计阶段我们一共有三个阶段的检查,开题审查、中期评审和毕业公开答辩、公开展览环节,检查是要组织各工作室的导师和校外专业人士组成若干个评审小组给出意见,保证各工作室之间教学水准的相对

12、平衡。另外,也可以对各个阶段学生的一些有争议的选题、方向和设计思路进行判别,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毕业设计最后的成绩也是由这样的评审小组给出,并进行推优评奖,最后的成绩导师自己是没有权力给的,最终由专业学科组审定。 毕业设计展览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教学检查手段,是各个工作室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的最好机会,也是学生展示自身能量的舞台,工作室教学很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也可以吸引下一届学生对各个工作室有所了解。根据我们对毕业展览检查考虑的依据,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只有信息被受众接受和理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才能产生共同的认识,传播过程才算完成,所以不同的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度是不同的,信

13、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介也是有差异的,评审小组是通过学生的毕业答辩和作业展览来判别学生的设计,但除此之外看学生展览更多的是公众,这些受众是要通过作品展示来感知学生设计的能量,所以毕业设计展览不应该是展示工作量的堆砌,展示是手段也是目的,这是我们要强调的,展品本身也应该是有个性的视觉结果的呈现,展览的效果是要提前设计和可控制的,为此学院都会在学生进入设计成果最后完成阶段之前就向学生提供他的展现位置,这样学生就会在展示效果上有充分表达自我的余地,老师也会对此非常重视。 2008 年这一届毕业学生的作品,就是实行导师工作室的初步成果,基本上我们的选题可以归成五大类,一类是基于专业本体的设计方案,把设计概念

14、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第二类是带有跨度的设计,比如说从城市设计到建筑单体,从景观到建筑,从建筑到室内,从室内到家具这样的一体化设计,呈现了跨界和系统设计的特征;第三类是基于城市开发策略的对原有传统保护建筑的改建和插件设计;第四类是以实物制作作为设计表达的最终手段,专注于材料、技术、构造等方面的设计创新;第五类是研究计算机深层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于一些建筑形态研究方面的探索,可能它不是解决建筑的实际问题。 下面快速的看一下我们的毕业设计作品,这是以本体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设计,这是室内的,这是景观的,这是城市设计带建筑单体的,这是对原有建筑在改建插件方面的尝试,这是在构造结构家具方面作出的探索。

15、导师工作室要坚持的学术标准就是因材施教,多元杂糅,兼容并蓄,独立开放、鼓励创新的学术标准,学院在最终学生作品评奖时也是采取分类推优的原则,鼓励学生在最后一轮比试中开拓自己专门的研究兴趣,尤其鼓励那些在专业上有天赋、有能力、有热情、有耐力的学生,把毕业设计视为表达自身价值的机会,学生要在严谨和创新的研究中思考设计,有时成果可能会超出专业本体的综合设计,而延伸到其他领域。 目前我们的导师工作室还在尝试阶段,我们只是对设计教育的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针对这些问题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目前因为在尝试阶段,我们也希望不会使内容的空洞化,下一步要更加细化,使教学模式能够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且这也有赖于全体老师非常投入的教学,来丰富和扩充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而且我们会接着努力,有可能的话,探索教学模式向更低年级拓展的可能性。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