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1065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策353409 浦城县实验小学 庄道庭 联系电话:13338539191 邮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 2300 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 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 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由于 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 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 为孤僻、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差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近年来我校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不断壮大,一些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呢?一、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特征形成的成因。(一)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 首先,监护的“盲区”。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

3、占 43.5%,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他们身上,整体而言,这代人要么素质普遍不高,要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对孩子他们不会管,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缺少道德上、精神上、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上的沟通与疏导。其次,教育方式存在“误区”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为了补偿亲情,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所以就造成孩子一系列的问题。最后,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 ,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

4、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 一场特大洪灾,12 名儿童死亡,其中 11 个“留守儿童” 。像甘肃正宁发生的特大校车交通事故,死亡 21 人伤40 几人,大多是留守儿童。(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但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又最容易被忽视,各级政府有的只关注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和向城市转移,对留守

5、儿童问题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没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看。这种认识和态度,直接导致当地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任何措施。(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辈又很难承担起对他们的教育责任,所以留守儿童应该受到学校的特别关爱。由于家庭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现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围着学生的分数转,教师也只能关注学生的成绩,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品行进行深入的教育。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满足合理需求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不管老师与同学给留守儿童倾注多少爱与帮助,都是不能填补父母的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亲情饥渴。家长必须要转变观念。这就要求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有一方留在家里承担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人都无法取代的。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家中的孩子吃饱穿暖有钱花就够了,实际上孩子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如果双方都外出务工,家长应多抽出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里的孩子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及时了解他们

7、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甚至在可能情况下“常回家看看” ,让留守孩子在一次次惊喜中感受到久违的亲情,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外务工期间,父母至少每个月应主动与老师沟通一次,尽可能多的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在家庭、学校的表现情况。祖辈要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让孩子吃饱穿暖,也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鼓励留守儿童多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二)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广泛关注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来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发展“代理家长”和各种服务性

8、机构,动员社会及各界人士开展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加强对他们监管,老师加强与他们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成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三) 、给予关爱,心灵沟通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学校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

9、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到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悄悄话和谈心屋。我校还特别设立了家校互动平台室,学生可在平台室与家长电话谈心,视频交流,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班主任时刻留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与之及时沟通交流,帮他们排解心理上的困惑,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总之,我们应对留守儿童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既是家园又是乐园;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还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样才能让留守孩子们孤寂的心灵涌上温暖的甘泉,朝着健康的个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