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35509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50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 802 杨仁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制作人:杨仁杰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

2、等。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幽州台ONAGATE-TOWERATYUZHOUChenZiangWhere,beforeme,aretheagesthathavegone?Andwhere,behindme,arethecominggenerations?Ithinkofheavenandearth,withoutlimit,withoutend,And

3、Iamallaloneandmytearsfalldown.作者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应读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应读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样停顿有什么好处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过去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未来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

4、君主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凄恻的样子古时指眼泪直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直译: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意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意译: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内容解析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这首怀古诗不着力于古事古迹之叙写,而直摅心愫,包蕴丰富。在怀古诗中别具一格。据子昂友人卢藏用陈氏别传载,子昂这次从征,

5、本以为官居侍,又参预军机,应不计个人得失,贡献才智,所以屡屡进谏,言辞急切,武攸宜却一概不纳。子昂知不能相合,钳口不言,于是登幽州台而作此歌。诗的前二句写“时”,后二句写“空”,时空即宇宙,只是理解本诗的关键。全诗以无穷无尽、无际无涯的时空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高立,热泪飞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远游说:“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悦而永怀”子昂之悲,正与屈原息息相通,显示了士人历史性的苦闷与沉思。于是我们感到这主人公是孤独的,却又是高大的;他不容于时代,却又与时代声息相关并高于时代。诗的感染力,就在于这种矛盾的统一,在于这种似乎永远破解不开的民族

6、性的沉思。本诗特点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

7、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艺术特色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

8、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本诗具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1第一重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诗人登上幽州台,想到自己的前途暗淡无光、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感叹世道沧桑,心中悲痛万分,以歌当哭:“过去和将来的明主早已逝去,只留下

9、一些历史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么能不怆然涕下?”对这种悲痛的失意感,他的感遇诗及蓟丘览古七首等,也有很好的印证。多重感慨2第二重感慨知音难觅、独立苍穹的孤悲感诗人在文坛上的革新运动,无论愤慨也好,大声疾呼也罢,然而与其响应者廖廖无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独”字妙不可言,刹那间万籁俱寂,百川滞流,只有诗人独自饮泣。此时“初唐四杰”早已辞世,而王维、李白、杜甫等巨擘还不曾出生,这种“两间余一卒,荷

10、戟独彷徨”的滋味,怎么能不使他感到异常孤独?同时,又想到“沈宋”和“文章四友”的淫艳颓靡文风、应制取宠媚态,一种突兀的孤寂感如同暴雨骤雨,瞬间将诗人置于空旷无依的悠悠苍穹之中。3第三重感慨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忧生感纵观中国历史,“从孔夫子弃鲁周游列国开始,文人的生存更多地依附他人,更不用说实现人生的抱负了于是乎他们的命运便与渴望权力与拒绝权力连在一起,成为文人们难以摆脱的人生情绪和命运锁链。”像诗人这种刚直不阿、率真坦诚、忧国忧民的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诗人与武周王朝的隔阂,在仕途上的失意惆怅,在文坛上的孤掌难鸣,使年四十的他逐渐感叹时光之悠悠流逝、生命之短暂无奈。“前不见古人”,不是前无古

11、人,而是“我”不能见到古人,古人也不可能见到“我”;“后不见来者”,也不是后无来者,而是“我”等不及见到后人,后人也不可能见到“我”。能见到“我”的和“我”所能见到的,只是这个时代;而偏偏在这个时代,既没有古代英雄,亦没有将来俊杰。人生苦短,过客匆匆,岁月无情,时不我待!4第四重感慨物我一体、超越有限的时空感诗人以“天地”为经线,以“古人”和“来者”为纬线,以他那颗独一无二的心灵穿梭时空、超然物外,与“古人”和“来者”进行着无限的交流。这首诗本是登临之作,而全篇没有一个字描写所见所闻。难道诗人没有看到、听到周围的一切吗?决不是。想来诗人此刻已穷通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眼前

12、的景物和个人的荣辱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唯有这宇宙、这时空是永恒的!诗人所创造的这种物我一体的意境,让人感到亲临其境,能与读者引起共鸣,因而千古流唱。回头再读这首诗,看诗人那种百感茫茫的复杂心情、那种感时伤怀的忧郁情调、那种俯视旷野的孤高抱负,都从这简短的四句诗中崩发出来,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而此中是悲是愤?是爱是恨?是高亢还是跌宕?是狂歌还是痛哭?任由后人评说古人、来者见前、后时间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时空概念统一的时空结构无限虚空客观所见主观所感空旷苍凉悠悠往古遥遥未来莽莽旷野抒情主体念:诗诗篇结结构:“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

13、贤才的象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是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中第二首,表达了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业的遗憾: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古人赞誉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宋长白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

14、知是哭是笑。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萧颖士:“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课外拓展感遇(之一)陈子昂微月出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恰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感遇(之二)陈

15、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之三)陈子昂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尚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麂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感遇(之四)陈子昂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陈子昂共十六首感遇,我只找了前四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有七首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燕昭王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乐生王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