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2522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第八章 论证要纯粹(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论证与论辩教学要点与重点什么是论证?它有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反证法?什么是选言证法?什么是归谬法?它与反证法有何区别 ?论证有哪些具体规则?违反论证规则 会导致哪些逻辑错误?第一节 论证概述一、什么是论证1.论证的定义就是论证者通过一定的逻辑形式组织某个或者某 些已知为 真的命题,确定某待证命题成立与否的思维过程。2.论证的构成要素从逻辑的角度看,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构成的。论题:在论证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命题;已为真的命题 真假未定的命题论据:用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命题;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把论题和论据联系起来的逻辑形式。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类比论证直接论证

2、 间接论证 3.论证的纯粹性论证要通过采用一种或几种推理形式由论据推出结论,而不 是主观臆想得出的。注意臆想是我们在论证实践中应当杜绝 的。 4.论证与推理的关系(1)联系推理是论证的工具,论证是推理的应用。论证和推理在结论上的对应性:论证 推理论据 前提论题 结论论证方式 推理形式(2)区别第一、思维进程不同。 论证是确认论题的真实性:论题在前,论据在后; 推理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结论:先前提后结论。第二、对前提或结论真实性的要求不同。 论证要由断定论据的真实性,进而断定论题的真实性 推理只断定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或者或然联 系,并不必然断定前提的真实性。第三、逻辑结构的复杂性不同。

3、论证一般比推理复杂 第四、目的不同。论证在于确定某个命题为真,阐明 真理;而推理在于得出新命题,发现真理。5.论证的作用(1)论证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手段;(2)论证是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3)论证是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反驳谬误和诡辩 的重要手段;(4)论证是各种推理和逻辑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检 验真理的工具;第二节 论证的种类 一、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一)直接论证引用论据从正面直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 (二)间接论证1、间接论证的概念通过确定与论题相排斥的其他命题的虚假来确定该论题为 真的方法。分为反证法和选言证法2、反证法(1)概念又叫假言证法,它是先证明与原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假, 然

4、后根据排中律确定为真的间接论证。(2)反证法的运用步骤第一、为了证明p,先提出与论题p有矛盾关系的反论题非p;第二、假定反论题非p为真,并根据这一假定推出一个或一些 显然荒谬的命题q; 第三、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从否定q进而否定反 论题非p; 第四、根据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既然非p为假,那么, 论题p必真,即论题p得到了证明。 符号形式: 如果非p,那么q 论题p 非q 反论题非p 所以,非“非p”(即p )(3)反证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由于由论题的反对命题假不能必然推出论 题为真,因此,只有论题的矛盾命题才能作为反论 题,而反对命题则不能作为反论题

5、。第二、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在 证明过程中要遵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第三、所依据的逻辑规律是排中律,因此,运用 反证法只能根据排中律由假推真,而不能误用矛盾 律由真推假。 3.选言证法 (1)概念 又称之为排除法或淘汰法,是通过先证明与原论题相 关的其他全部可能性命题都不成立,从而确定原论题 真的间接论证。 (2)运用步骤及其符号形式 第一、确立一个包括原论题在内的关于某问题的所有可能情 况的选言命题; 第二、证明除原论题外这一选言命题的其它选言支都不成立 ; 第三、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从而推出原论题真。 符号形式 求证: p 设: 或者p真,或者q,或者r真, 证明:q

6、假,并且r假 所以,p真。 (3)运用选言证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选言命题的选言支必须穷尽; 第二、对论题之外的选言支的否定,必须要理由充分; 第三、包括选言证法在内,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在实践中可 以结合使用。二、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一)演绎论证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证明的论证方法。 (二)归纳论证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证明的论证方法。(三)类比论证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证明的论证方法。第三节 论证的规则一、关于论题的规则1、论题应明确。论题所表达的含义应当清楚明白,否则要犯“论 题模糊”或“论题不清”的逻辑错误。2、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证之中只能有一个论题,并且在整个论 证过程中

7、保持不变,否则会犯“转移论题”或“偷 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二、关于论据的规则1、论据应真实。论据必须是已经证明了的真实命题,不能引用虚 假的命题或其真实性尚未证明的命题作为论据。如果引用虚假的命题作为论据,就会犯“论据虚 假”的错误;如果引用真实性尚未证明的命题作为论据,就会 犯“预期理由”的错误。2、论据的真实性不能靠论题的真实性来证明。否则会犯“循环论证”或“窃取论题”的逻辑错 误。三、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1、如果论据与论题不相干,会犯“推不出”的逻辑 错误;2、论据不足(论据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也 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3、以人为据,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4、推理形式不正确,

8、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论题必须明确。否则犯“论题含混不清”逻辑错误。 关于论题 论题必须保持同一。否则犯“转换论题”逻辑错误。论据当是真实判断。否则犯“虚假论据”或“预期理由”逻辑错误。 规则 关于论据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直实性来论证。否则犯“循环论证”逻辑错误。关于论证方式 违反推理规则。论据与论题不相干。以人为据。论证的规则认知:第四节反驳一、反驳的概念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的虚假性的或对它的 证明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二、反驳的种类1、反驳论题根据已知为真的命题来确定所要反驳的论题的虚假性。2、反驳论据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反驳方式。3、反驳论证方式指出对方犯了“

9、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即论据和论题之间 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三、反驳的方法(一)直接反驳引用有关事实的命题或表达科学原理的命题 作论据,直接推出某论题是虚假的反驳方法 。特点在于: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反驳直接 、有力。(二)间接反驳通过证明与被反驳的命题相矛盾或反对的命 题为真,从而推出原论题为假的反驳方法。1、独立证明反驳法先证明与被反驳的命题相矛盾或反对的命题为 真,然后根据矛盾律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为假的反驳 方法。推演过程: 反驳p设:非p证明:非p真所以,p假。 2、归谬法先假定要反驳的命题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 ,从而证明索要反驳的论题为假的反驳方法。推演过程: 反驳p设:p真证明

10、:如果p真,那么q非q 所以,并非p真所以,p假 诸葛亮舌战群儒 论辩方法与策略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 、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 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 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 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 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 第四十三回(节选) 次日,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 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 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

11、闻先生高卧隆中 ,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 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 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 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 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 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 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 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 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

12、风月,抱膝危坐;今既 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 豫州未得先生之时,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 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 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 ,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 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 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 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 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 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 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

13、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 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 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 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 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羸已 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 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 ,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 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 ,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 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

14、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 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 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 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 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 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 言回答。 座间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 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 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 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 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 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 州以数千仁义之师

15、,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 ,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 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 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 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 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 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 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 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 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 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 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 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 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 ,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 操祖宗叼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 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