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1711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6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成语使用对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误用对策高考专题复习方略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 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 的。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 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 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 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 永逸。简析:此题正确答案是A项。“殚精竭虑”意思是“用尽精力, 费尽心思”,用在科学工作者身上是恰当的。B项“美仑美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

2、用错,原来的意思 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可见此成语重点并不在形容“美 丽、美妙”,而B句旨在赞美石刻作品的精美,显然与“美 轮美奂”义无关。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 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 不恰当的。D项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 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可见这个成语适用的对象只能是“人 ”而不是“物”。“一劳”是指把事情办好了,而句中奥尔布 赖特并没有把事情办成功,因而不恰当。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

3、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 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 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 头是道, 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简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 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很彻底。其中“淋漓”指酣畅、尽 情;“尽致”指达到极点,无以复加。“淋漓尽致”用来形 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 露恰到好处。 A句是说古人中有很多刻苦学习的楷模,对青年学生进行 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汗牛 充栋”显然使用不恰当

4、。因为“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时累 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 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 C是刊物广告用词,但“洗心革面”使用不当。“洗心 革面”也可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消除邪恶的心思,“ 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悟,指人 的改过自新。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不恰当。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 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 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 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句重在这个孩子 对

5、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 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 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 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 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 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简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 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这 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

6、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 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A句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很紧急,大 坝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员必须迅速赶到,却偏偏遇上 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无法行进,这里用“安步当车 ”显然违背了文句原意。因为“安步当车”是指慢慢地步行 ,就当作坐车。用“安步当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表现出来的是一 种闲适平和的心态。 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 都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却是说车多得像流水 ,马多得像游龙,常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 景象,这与购买商品没有任何联系,因此用“车水马龙 ”显然

7、不当。D项中的“蓬毕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 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赠给自己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 常光荣。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的居室,而“生辉” 是对别人或别人东西的赞誉。所以“蓬毕生辉”只能出 自己之口,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嫌疑。另 外,“一定会使居室蓬毕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 ”意义上有重复之感,因而在此处也应当删去“蓬荜”才 行。 启示一 :忌望文生义,宜整体理解。 成语突出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在使用时 必须透过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质内涵。如:1题中B项、 C项。启示二: 忌褒贬失当,宜注重色彩。 有些成语本身就带有褒贬的感情色彩,我 们在分析表意相近的成语时更

8、不能忽视这一点 。如:2试题中的C项。启示三: 忌不辨对象,宜明辨范围。 成语的指代对象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之分, 我们在分析时如果不加区别,就会闹出笑话。如:1题中的D项、2题中的D项、3题中的C项。启示四: 忌修饰不当,宜弄清语源。有些成语源于典故,其意不仅限于字面上的意义, 可以说意在言外;有些成语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 的含义。因此,我们在判断时如果不明这些成语的来源 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很容易出错。 如:2题中的A项。 启示五: 忌粗枝大叶,宜细辨差别。 一些成语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在词义的轻重、语 法的功能上存在着差距。我们在分析时,需加以仔细 辨别。如:2题中的D项、3题中的A

9、项。 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 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 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 不能再添一句话。赞:添加。例句 误将“赞”理解为“赞扬”。 差强人意:尚能振奋精神,现多 用以表示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差 :稍微,略为。强:振奋。例名误 把“差”理解为否定副“不”。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 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 上汗牛充栋。 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 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汗牛充栋: 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 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唐柳宗元河 东先生集陆文通先

10、生墓志:“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 的东西。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 国画研究院 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 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 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 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 到预期的效果。 (方兴未艾,褒义。这里用于贬义。)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 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 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 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 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 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的屋子有了光 辉。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 不成熟的意

11、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 熟的意见。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 能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 真知灼见的意见。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 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真知灼见:灼,明白。是指正 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与后面的 “意见”重复。“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 个词语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 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我班的小明在校刊萌芽上发表了 一篇散文,这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已 登堂入室。 他对邻居家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 谁的性格怎样,都能洞若观火。 登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 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代的 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孔子说此话的意 思是指他的学生子

12、路在学习上虽有成绩 ,但还须作进一步努力。因为子路仅仅“ 升堂”(刚刚入门),而“未入于室”(未 进入更高的境界)。后人以“登堂入室” 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 别;又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 高深的造诣。 洞若观火:看事物十分明白清楚 ,好像看火一样。比喻观察事物 明白透彻。用以形容他对邻居情 况的了解,不免夸大其词。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 款”的告示牌。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 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 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 为。可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 。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

13、影 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 极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 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 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 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 与前文“精心组织”相矛盾,不合逻辑事理 。成语设错的角度望文生义 用错对象褒贬失当 谦敬错位重复赘余 不分轻重不当搭配 不合逻辑成语作为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如何 正确使用它?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和 文化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使用中,我 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方略:1、准确理解词意(明辨词意)每一个成语,在其结构上有相对稳定 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其 本身所固有的意义,从时空上分析其习惯 的用法。2、正确理解语境(审察语境)高考成语试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 分析能力,常给试题设计情景,让考生据 语境来辨析、正确地使用成语,这就要求 我们分析成语的同时必须分析、理解语境 。3、合理使用成语(合理对照)由于语境对成语表达起限制作用,这告诉我们固定 的成语必须符合特定的语境,而特定的语境需要合理的 成语,对照二者才会得出准确答案。在判断中,把握的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