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ch综合征--2014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90002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ynch综合征--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Lynch综合征--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Lynch综合征--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Lynch综合征--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Lynch综合征--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ynch综合征--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nch综合征--2014(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ynch综合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9月3日染色体OR染色剂? 美国约20%结直肠癌有家族性聚集性。家 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y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 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为最常见的肿瘤遗传易感 性疾患。二者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HNPCC亦称Lynch综合征(2-4%)。肿瘤遗传易感性 G家族 (family G)为lynch综合征典型代表。1913年由AS Warthin报道。 G家族特征为家族多发的非息肉性结肠癌,同时伴有高发的 胃癌

2、和子宫内膜癌 :始患者男性,1796年生于德国, 1831年移居美国。9个子女分4男2女患癌,结直肠癌及 Lynch综合征相关癌发生率高:115例成员患癌127处,高于 普通人群3倍。多原发癌:8例为同肘或异时性多原发癌, 其中l例5处多原发癌。结直肠癌为主,女性子宫内膜癌居 首。Lynch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4%,是DNA错配修复( 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最常见发生 ) 发生胚系突变的结果,可通过基因测序确诊。MMR基因突变使 相应修复功能蛋白缺失,导致DNA复制错误,即微卫星不稳定( MSI)。分型:Lynch型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Lynch型还伴各

3、种肠外器官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 、卵巢、胃、肺、肝胆、泌尿系统、皮肤、视网膜、脑胶质细 胞瘤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MMR基因突变与Lynch综合征 Lynch综合征与MSI MMR基因突变或修饰(如甲基化)会导致微卫星 不稳定(MSI) Lynch综合征肿瘤中,MSI为90一95,由 MMR基因胚系突变引起,称“突变表型” 而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SI为15,多由DNA甲基 化引起,称“甲基化表型” 并不是所有MSI-H患者都是Lynch综合征,可能是 MLH1甲基化所致的MSI. 进一步查BRAF V600E 突变为阳性的患者就应排除lynch综合征。 MMR/MSI MMR 基因突变,DNA 重

4、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 导致MSI高度不稳定及MMR 蛋白缺失 检测方法 IHC: MMR-deficient(dMMR)MMR-proficient(pMMR) PCR: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L(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S(微卫星稳定) MMR与MSI一致率90%dMMR=MSI-HpMMR=MSI-L/MSSMSI临床意义 发现dMMR是预后良好的标志物,单纯手术后其5年生存率高达80% 发现dMMR(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期结肠癌不但不能从含5-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可能还有相反的作用 NCCN指南推荐拟行氟脲嘧啶类单药化疗的期结肠患者均 应接受MMR检测,如属于dMMR,则无

5、需化疗,单纯观察即可 MSI是lynch综合征的筛查诊断标志物。 Lynch综合征临床特征 有发病年龄早,50岁 好发于近端结肠:右半结肠至脾曲 多见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发性大肠肿瘤、 常伴发肠外恶性肿瘤等临床特征 MSI-H病理特征 低分化腺癌为常见病理类型。 23%39% 30%40%Lynch综合征大肠癌属黏液腺癌,能 产生大量细胞外黏液,而散发性大肠癌组仅15%;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或类似克罗恩病样反应淋 巴样细胞聚集; 多呈膨胀性生长; 约90%Lynch综合征大肠癌细胞呈双倍体或近 双倍体。 因此对于MSI-H的II期结肠癌,分化差(3/4级) 不作为高危因素。MSI-H病理特征 上述

6、临床及病理特征非特异性 Lynch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但有极高 风险出现同时性及异时性多源大肠癌及肠 外恶性肿瘤的风险 Lynch综合征携带者患癌风险也高 尽早甄别Lynch综合征,可有效预防及早发 现患癌风险增高 携带者有大于20倍的结(直)肠癌风险; 大于30倍的子宫内膜癌风险;大于19倍的 卵巢癌风险;大于11倍的肾癌风险;大于 10倍的胰腺癌、胃癌、膀胱癌的风险;以 及大于4倍的乳腺癌风险。他们证实了携带 者被诊断患癌的发病年龄往往较一般人群 为早 Lynch综合征的诊断 大海捞针 广撒网大肠癌必须累及连续的两代人 ;至少有1例大肠癌患者发病早于50岁;除外 FAP。 Amster

7、dam标准(1999年)家系中至少有 3例经病理证实的HNPCC相关癌(结直肠癌、子宫 内膜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其中1例须 是另外2例的直系亲属;须累及连续两代人;至 少1例患者发病早于50岁;除外FAP。Lynch综合征诊断标准 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2003年)家系中至 少2例为明确诊断的大肠癌患者,其中2例 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关系,且符 合以下1条:至少1例为多发性大肠癌(包 括腺瘤);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 家系中至少1人患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 瘤(包括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输尿 管或肾盂癌、卵巢癌、肝胆系统癌)。 Lynch综合征诊断标准 Bet

8、hesda标准(2004年)50岁前诊断结直 肠癌;发现同时性、异时性结直肠癌及 HNPCC相关肿瘤,无论发病年龄;60岁 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到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MSI-H),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克罗恩 病样淋巴细胞反应,黏液或印戒细胞癌, 髓样组织分化;在1例一级亲属诊断 HNPCC相关肿瘤家族中发现结直肠癌;在 2例一级、二级亲属诊断HNPCC相关肿瘤 家族中发现结直肠癌。 大肠癌2014nccn指南推荐 所有II期结肠癌患者 所有年龄小于或等于70岁的结肠癌患者 满足Bethesda标准的的患者应常规检测MMR以排除Lynch综合征MSI的检测方法Lynch综合征诊断流程图Lynch

9、综合征治疗 lynch综合征的患者一生中患大肠癌的可能性约为 60 80,而且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同时性或异 时性的大肠癌。有文献报道这类患者10年内40 会发 生第二处的原发大肠癌。因此有些学者建议 ,对于那些诊断为结肠癌的林奇综合征患者,由 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手术替代传统的局部 切除手术。 Lynch II型? 密切监测?谢 谢!II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 对于期患者能否从5-FU单药辅助化疗中获益的问题, 经典研究已告诉我们,期患者根治术后单用5-FU辅助化 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获得6%的生存率改善。 MOSAIC研究告诉我们,期患者术后在5-FU基础上加 奥沙利铂不能取得进一步获益,所以大部分需辅助化疗的 期患者术后采用单药5-FU。 但是,2010年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发表的 文章指出,dMMR或MSI-H的期患者如果术后采用5-FU 单药辅助化疗,与术后不化疗者相比,DFS率和OS率非 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明显下降,因此认为对dMMR或MSI-H 的期患者不推荐单药5-FU的术后辅助化疗,同时也可避 免治疗相关的毒性、花费以及化疗所引起的生活质量的下 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