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2016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贵州铜仁伟才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试卷满分:试卷满分:150150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

2、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 。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

3、” 。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 。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 “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 。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 ,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 ,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

4、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 2 -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 。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

5、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 “昆剧” “沪剧” “越剧” “锡剧” “淮剧” ,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 。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1. 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B. 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C. 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

6、多样性”的道路。D. 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B. “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C. 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D. 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3.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段主要从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B. 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

7、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多样性。C. 第三段依据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惕这种现象。D. 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答案】1. D 2. C 3. C【解析】- 3 -1. 试题分析:D 项,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的儒家被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 “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没有说“成为的核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试题分析:C 项,建筑单调,语言多样性削弱,并不是单一性

8、。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

9、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带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 4 -能劳驾去洗洗菜?没

10、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 “唰啦唰啦” ,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

11、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 “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

12、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 ,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

13、,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有删改)- 5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对奶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对奶奶认识的变化和感情的深化。B. 本文到段写奶奶为了贴补家用而忙于劳作,一刻不闲。尽管得不到儿孙的理解,也一直坚持劳动。C. 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D.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

14、人物形象,如“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5. 根据至段对奶奶的描写,概括奶奶的形象特点。6. 本文反复出现“老海棠树” ,这一形象在文本中起到哪些作用?【答案】4. B 5. (1)慈爱, (2)勤劳(吃苦耐劳) , (3)自尊(自立、自强) , (4)坚韧, (5)渴望进步。 6. 内容:象征。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既象征了奶奶渴望自食其力、渴望进步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沧桑命运和坚强。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生活,奶奶离世,老海棠仍在,物是人非, “老海棠树”寄托了作者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 “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串联全文事件,使

15、文章构思精巧。【解析】4. 试题分析: B 项“贴补家用”错误,不是为了“贴补家用”而是为了确立自身价值。5.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第 2 段“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慈爱”的形象特征。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的区分

16、,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形象特征,后面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的相关解说,此题从“慈爱” “勤劳” “自尊” “坚韧”的角度概括形象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 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 6 -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从情节上文章四次写“老海棠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文章围绕海棠树记录奶奶的一生事迹,“老海棠树”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看海棠树的一年四季正式奶奶一生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