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1695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铜仁一中铜仁一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历史试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5050 分)分)1.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2、答案】C【解析】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弥补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故 C 正确;A 项不涉及“天经地义”的信息;B 中三纲五常没有上升到天的高度;D 中是对传统儒学批判。2.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

3、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 B 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排除 A;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 随着“一带一路”伟大开放战略提出,2000 多年前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再次受到大众关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唐代时,在这条线路上行走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2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唐朝时期看不到,故 C 正确,符合题意;A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B 是唐朝时期出现;D 是

4、汉代出现。4.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 , “以法为本”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B. 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C. 旨在限制贵族特权D. 以往习惯法的汇编【答案】C【解析】 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项不符合十二铜表法制定时的情况;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A 错;D 项不符合韩非子的主张;“法不阿贵” “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反映了反对贵族特权,故选 C。【名师点睛】本题要求回答韩非子“法不阿贵”主张和十二铜表法的共同点,即两者都应具备的特点,解答本题可以

5、采取排除法,A、D 不符合韩非子主张,B 不符合十二铜表法 ,C 两者都符合。5. “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A. 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B. 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C. 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D.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答案】A【解析】 “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意思是说心性并不是一种,可以多样化,实- 3 -际上是追求个性解放,故 A 正确;李贽属于明朝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故 B 错误;C 中普遍说法绝对;D 中彻底说法绝对。6.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

6、时之幸也。 ”这表明宋朝A. 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B. 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C. 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D. 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答案】B7. 明清时期,铜仁的戏剧发展迅速,1375 年修建的四川会馆(三江公园川主宫) ,占地面积达 5000 平方米,馆内定期的戏剧演出经常座无虚席。观众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到工匠世人等。明清时期铜仁戏剧的这一特征A. 反映了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B. 表明戏剧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D.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 “观众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到工匠世人等”说明该戏剧体现出古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故

7、 A 正确;B 中社会主流说法错误;C 中现实反映不符材料主旨;D 中是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不符合材料主旨8.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A. 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B. 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4 -C. 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D. 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故 A 错误;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故 B 错误;纸是西汉才发明的,故 C 错误;瓦肆在宋代已经出现,是综合性娱乐场所,故 D 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古

8、代中国的艺术元曲9. 下图是淸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之画作。该画作A. 在表现技法上属于工笔B. 逼真摹写客观自然景物C. 注重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 具有画面气势磅礴的特色【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幅郑板桥的画作是人文画,其特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所以本题选 C 项。10.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 6 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 5 -这主要体现

9、了古希腊A. 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B.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 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D. 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答案】A【解析】材料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审美情趣,所以是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未提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D 均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而非材料所要体现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体现人文精神,二是“会影响美观”说明也是注意审美的。11.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

10、们“清理了场地” ,这体现在文艺复兴A. 彻底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B. 完成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C.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D.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选厂资产阶级思想,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主张现世的享乐和幸福,肯定了人性,反对神性,C 正确。A 项“彻底”错误,B 项“完成”错误,D 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排除 ABD。12. 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一主张A. 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B. 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C. 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D. 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宗教改

11、革:加尔文思想主张。材料信息“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强调神的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故 A 项错误;加尔- 6 -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故 B 项错误;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故 C 项错误;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故 D 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加尔文的思想主张。13.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

12、由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答案】A.14. 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A. 皇权思想没有任何改变B. 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C. 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结D. 保留君主制度符合时代需要【答案】B【解析】 “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 ”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注重民族危机的责任,故 B 正确;A 中任何改变说法错误;C 中各种力量团结不符合事实;D 中君主制保留说法错误。15.

13、1911 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 7 -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逐步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A. 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增加B. 思想解放深入了社会基层C. 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D. 中国科技发展成了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民间科学家积极参与,使“中国科学期刊逐步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说明了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故选 A。材料中没有涉及经费来源,排除 A。虽然题目涉及了“民间” ,但还是在科学家的圈子内,科学家不

14、属于社会基层,排除 B。材料未涉及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排除 D。16.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这说明了A. 清政府主动向列强示好B. 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增强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 清政府的开放观念转变【答案】D【解析】材料“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体现了西方经济侵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政府开放观念,故 D 项正确。A、B、C 项材料均未体现。17.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

15、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 8 -其表象,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 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 选项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被历史证明。18. 在孔子改制

16、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 。其主要用意在于A. 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 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C. 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D. 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答案】C【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 正确;A 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 B、D。19. 读图得识是学习和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中不能推出相对应史识的是A. AB. BC. C- 9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强调光与色,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格尔尼卡是立体派绘画,具有反传统特点,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绘画,注重描写现实中的人和事,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艺术表现手法是注重写实,注重写意的是文人画,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