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5483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考纲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政治方面:(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 阶层的崛起)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斗争中取得优势,竞相招贤纳士,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给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前提。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经济方面(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推 广,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 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井田制的 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 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3)文化方

2、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当时私学逐渐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 打破,学术逐渐下移,社会上出现一些主 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士(学者 )和思想流派。 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 (4)科技方面: 当时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 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 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 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们 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5)学术方面: 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剧变及战争动荡的局面,各学 术团体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便于他们从不 同的社会阶层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 见解。(1)儒家:春秋:孔子伦理观:“己所不欲

3、,勿施于人”;主张“克己复礼”。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2、主要学派及思想主张战国:孟子和荀子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伦理观观孟子主张实张实 行“仁政”提出“民贵贵君轻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张“性本善”,要实实行仁政扩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施政用“仁义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强调调人民群众力量巨大提出“人之性恶恶”,要用礼乐乐使人向善(2)道家春秋:老子唯心论: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道”。辩证法: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战国: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

4、的自由。(3)墨家思想主张张讲讲求实际实际 功利主张张:“兼相爱爱、交相利”。提出了非攻、尚贤贤、尚同、非乐乐、非命、节节葬、节节用等一系列主张张。(4)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 和韩韩非。 李悝: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农业产 量,增加 国家田租收入。 主张张用严严酷的刑罚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以加强君权权。 所著法经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较为 完整 的法典。商鞅:废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军功授爵。奖奖励耕战战,废废除井田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权。使秦国强大起来。韩韩非:将“法”、“术术”、“势势”糅合为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论系统统化。主张张加强君主集权权,厉厉行

5、赏罚赏罚 ,奖奖励耕战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则备变 ”的主张张。法家的历历史影响(1)对对中国专专制主义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汉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为维护专 制政权权的工具。(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大大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思想,几乎都可以从春秋战国的诸子学说中找到源头。)3、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影响1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及现代价值有哪些? (1)历程: 创创立:春秋时时期,孔

6、子提出“仁”的学说说,主张张 在政治上“为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标准、 行为规为规 范发发展为为“礼”,强调调等级级尊卑,致力于秩 序重建。 继继承:战战国时时期,孟子发发展“仁政”学说说,提出 “民贵贵君轻轻”思想。荀子提出礼法并施,治国以礼 教为为主。 重创创:秦朝,“焚书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创。 主导导:西汉汉,董仲舒提出“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 ”。冲击击:魏晋南北朝时时期,三教并立,儒家受到了 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击。 融合:唐宋时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理学:宋明时时期,儒家在应对应对 佛家和道家的挑战战 时时,逐渐渐吸纳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 为为核心

7、的新儒学。 批判继继承:明清时时期,批判继继承传统传统 儒学,构筑 具有时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现代价值: 所倡导导的道德规规范意识识,如“仁”“诚诚信”等有 利于培养现现代公民意识识。 “大一统统”思想有利于维护维护 国家统统一和安定团结团结 。 “以人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维护 社会稳稳 定,促进经济发进经济发 展和政治建设设。 “和为贵为贵 ”思想有利于和谐谐社会的构建和国际际关 系的健康发发展。 “民本”和“义义利观观”思想有利于“三农农”问题问题 的解决和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 的完善。 儒家强调调“有教无类类”“因材施教”“学思结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对我国当

8、代教育事业业的发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有积积极作用。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 原因是( ) A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 B私学出现,“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C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D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时期,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百家 争鸣”局面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诸子百家A对社会变革的不同见解之争B不同学术观点之争C不同教育观点之争 D不同社会阶层之争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法道两 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辅之以道”。可是同时期的墨家 思想却湮没了,这是因为( )A封建制度的建立,墨家

9、思想失去存在的土壤B儒、法、道三家都有与时俱进的特点C墨家代表的平民阶级被地主阶级消灭了D儒、法、道三家思想先进、墨家落后解析:儒、法、道三家都代表地主阶级,墨家代表平民和手工业者,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墨家思想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故消失了。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中华文明 早有“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传统。该话源 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 敖贱,诈不欺愚。”这反映了 A“仁政”思想 B“法治”思想 C“兼爱”思想 D“性善论”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 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是儒、墨的发祥地 ;三晋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篮 ;而燕

10、、齐是阴阳家的诞生地。造成这种 局面的原因是 A交通落后不便交流 B语言不同 C诸侯割据 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 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 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本题考

11、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 ,意在考查学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解答本 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即“看待别人的 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 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反映出 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战争;家族 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要 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 。 【答案】B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 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 的是 (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解析:“民为贵”体现了人文

12、主义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 念,A显然错误;“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 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错误;D反映了 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 错误的。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 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 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 ,产生于唐代,宋

13、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 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 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 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 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 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 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 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 刑峻法来约

14、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 信人性本恶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抓住关键词“贤者举而上”再联想到墨家的“尚贤”思想,可知正确选项为A项。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

15、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是因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主要是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因此答案为C项;A项所述史实发生于魏晋,A项不正确;正统的孔孟学说不适合君主专制的需要,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的本质相同点是( )A思想文化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