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54824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体质(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体质体质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影响人类体质形成的主要因素2、理解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与分类3 、了解体质学说的应用概况:中医学体质学说属于藏象的内容之一。 体质的内在基础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精气血津液等。体质的差异,实乃内在物质 之偏倾和功能活动之差异的反映。 研究体质,实质上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藏象 ,藏象理论是体质学说的指导思想。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和形成中医体质学说:草创于内经, 成熟于明请时代.“体质”名称的由来: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 内经有” 素” ”质”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素质”、“ 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即现代

2、所言“ 体质”的代名词 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日益重视。 “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 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第五章 体质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和形成一、体质概念是指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一、体质概念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一个因素 体质 (遗传因素、胎育因素)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健康状态因为:人体生命过程存在两种状态疾病状态所以:体质的表现形式也体现于两方面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个体在体力

3、、智力、本能方面的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体质的表现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一、体质概念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是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其中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经络内联外属(联系沟通、协调各脏腑机能活动),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和形成v一、体质概念v(一)体质与形态v(二)体质与功能v(三)体质与心理(一)体质与形态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性征、体姿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一)体质与形

4、态外部形态结构: 人体躯体形态(体格、体型、性征、体姿及面色等)- 人体形态结构是体质的重要基础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的状态 (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以躯 体形态为基础,也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一)体质与形态v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等v是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本因素.v是产生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v司外揣内-内部形态结构完好与协调主要通 过身体外形及功能活动体现.(二)体质与功能v形态结构是产生生理功能的基础v生理功能是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与协调性的 反映,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正常的体

5、现.v了解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状态,可以从精 神意识思维心率等等方面观察,也是了解体质 状况的重要内容.(三)体质与心理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 、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补充: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称(神态、意 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既是体质基础上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体质的 演化与定型。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力量 、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

6、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点(骄傲、 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以素质为其生理学基础、二者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补充: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一)体质的评价标准: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补充:体质的标

7、志和体质的特点:#(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5、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二)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体质反映着2、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 普遍性: 一个生理上成熟了的个体(心神统一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总会显现出自己的生理特性, 因此,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无一例外-每个个体都有体质 ,无一例外身体素质:形态结构、生理功

8、能特征, 体现了内在脏腑气血之偏倾和机能活动之差异; 心理素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复杂性:它体现在人类体质的千状万态、复杂多样; 全面性:指的是体质全面的体现在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各个方面-即体现在形和神的 一切方面 3、体质具有稳定性(个体生理特征相对稳定( 动态稳定))和可变性(随时间推移、年龄变化 而自然演变 )体质禀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先天禀赋稳定性 后天因素可变性4、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它是指体质在个体存在和演变时显现出的不间断性( 表现在时间上的不间断、连续演变规律,即生命的自始 至终),表现为:生理状态下的生理反映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

9、端倪之后多具有 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 为治未病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恶化于未 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从不 同角度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第五章 体质v二、体质的形成v(一)先天禀赋 v(二)后天影响v体质,是人体过去生命活动的结果,又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着将来的体质“积累”“机体遗传性特征及获得性特征的合金”。第五章 体质二、体质的形成(一)先天禀赋 1.先天禀赋 的概念2.先天禀赋 与个体性情3.先天禀赋 与个体功能二、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禀赋-取决于父母v1.先天禀赋 的概念v是指人

10、出生前从父母所获得的一切统称为先 天禀赋 .小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产生生命父精母血相合 形成体质的基础体质形式遗传性作用: 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是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个体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 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注: 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倾向。 先天禀赋: A、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 B、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 C、父母生育的年龄 D、体内孕育过程中的养胎 E 、妊娠期的疾病二、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禀赋v2.先天禀赋 与个体性情v性情,主要指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属于”气质学说”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 征的总称(

11、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 心理特征)-既是体质基础上的产物,又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体质的演化与定型。 生理:先天禀赋 强-体质强-性情多和顺 病理:先天禀赋 缺陷-阴阳气血失和-性情多偏颇3.先天禀赋 与个体功能v生理:父母肾中精气充足-脏腑气血功能及其 代谢旺盛-子代结构健全,脏腑气血功能旺盛 ,体质强壮v病理:父母体质缺陷-脏腑气血衰少-子代 结构缺陷,或脏腑气血功能低下v如:先天性疾患第五章 体质v(二)后天影响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两方面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以血为主,病多在血分, 多伤血;(经、带、胎、产、乳)性别男子以精为主,以肾为先天,病多

12、在气分,多伤精耗气 内在因素 小儿为“纯阳之体”阴阳处于蓬勃生长状态年龄老人以肾气虚衰为先导阴阳气血均衰退心理: 情志的异常变化导致体质下降,与某些疾病发生 有关自然环境地理,不同区域的人,体质结构明显差异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社会地位 外在因素 社会环境 影响体质变化职业、战争第五章 体质(二)后天影响-饮食、劳动、锻炼、婚育、气候环境、地理因素、精神情志、调养等。1.饮食居处的作用2.后天摄养的作用(1)劳动锻炼(2)精神调养其他-(二)后天影响v1.饮食居处的作用v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体质随地 而不同。(二)后天影响v2.后天摄养的作用v(1)

13、劳动锻炼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血流行不畅 ,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v(2)精神调养:精神情志,贵在和调;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 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对自然 、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v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作用:体质在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变化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弥补先天的不 足,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者的目的 。 第二节 体质分类体质的分类:源于黄帝内经,诞生于 2000多年前 按阴阳五行分类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人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膏型人、脂型人

14、 、 肉型人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体质分类的依据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 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 异性。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体质分类的依据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盛衰偏 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 气血之偏颇,所以,着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 弱运用阴阳的分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 的基本方法 。补充: 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1、阴阳平和质: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形:体壮适中、目光有神,肤色明润、食欲好、二便正常等表现 气血阴阳充盛 功能协调 神:性格开朗,生活安静自处,顺应自然,精力充沛等健康、不易生病、多长寿演化病则易愈易治2、偏阳质:特征: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