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845309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 小学教师的课程工作丁念金 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电子信箱:提纲一、三个设问 二、教育的多重高位价值 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 四、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巨大空间 五、课程的性质 六、小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七、当前中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八、小学教师如何成功开展课程工作 九、补充一、三个设问(一)我们现在的学习 应该主要是面向现在还是未来?立足于现在,但以面向未来为主。 长远规划,逐步前进。(二)教师开发课程是否有价值和可行? 1、著名例子:以孔子、朱熹和夸美纽斯,他 们成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

2、课程建设。 2、教师深层次的传道是什么?是课程。 3、教师是否有时间来开发课程?有。当然需 要减轻教学负担。只要教学体系优化,那么 减轻教学负担完全可行,而且还可以提升学 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学生是否有时间学习校本课程?有。因为 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空间。(三)人本质上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预问:“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 的老师”这句话是否正确?) 教,只能教到,不能保证会,要会,须经 过学; 有些学不需要教; 在需要教的情况下,教也是为学服务的。 (续问:课程编制的主线是考虑教会还是考 虑学会?)二、教育的多重高位价值(一)教育是发展素质的首要路径素质: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

3、特征的总和, 与“身外之物”相对,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的“合金”。主要包括:性格、气质、价值观 (如真善美三大价值等)、品德、知识、技 能、智力、学习力、创造力、实践力、生活 力(如是否热爱生活、是否充满生活活力、 生命力是否顽强、幸福感等)、身体素质等 。(二)素质发展的多重重要价值 世界上最高的存在是什么,凭什么? 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人内在的最高追求是什么? 人美好生存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社会发展与和谐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人的素质追求副作用小。 人的素质发展的空间特大。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一)学校演变已经历的两代 1、第一代学校。存在于古代,以孔子等人为 最重要的代表。第一代学校

4、的基本特征可以 概括为“以人格为载体,传递人类已经文明的 场所”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包含如下三点关键 含义:第一,第一代学校的核心使命是传递 人类的已有文明;第二,对已有文明的传递 是以人格为载体的,“人格”是一个哲学范畴 ,指社会期望个体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具备的基本身心素质的总和;第三,学校作 为一种“场所”,其形态是灵活多变的,因此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差异极大。2、第二代学校。是近现代学校的主流,它的 基本特征可以根据为“教师向学生传授学业的 规范化机构”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包含如下重 要含义:第一,第二代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 学业,这种学业与工业一样,成为一种行业 ,其中最核心的学业是

5、学问;第二,学业运 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因此学生 成为教师塑造的对象;第三,第二代学校教 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是规范化的,而且 基本上是趋于划一的和标准化的。(二)第二代学校存在的严重问题1、第二代学校按照工业生产的思路运行,工业 生产中工人制造产品,而在学校中则实行由教 师来制造学生,这违背学生内在的自主发展的 规律。人不是由外在力量来制造的机器。 2、第二代学校采取整齐划一地制造学生的办法 ,这是严重地违背个性差异规律的。 3、第二代学校聚焦于学业,虽然学业与人的素 质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等于是素质发展本身 ,而基本上是表面化的,因此不利于人的素质 发展。以下是美国严厉批判第二

6、代学校的书:(三)向第三代学校转变 学校正在全面转型,我们把新型的学校称为第三 代学校。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聚焦于素质全 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这包含如下重 要含义:第一,第三代学校的核心使命是素质全 面而个性化的发展;第二,第三代学校是一种学 习共同体,在其中,教师和学生等人员都在不断 地学习和发展;第三,第三代学校的具体形态可 以千变万化。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学习共同体”的 理论与实践、国内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是第三代学校的部分起源。近年来,国内外较多 人士在探索学校整体转型。例如:(四)国家的教育综合改革政策导向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教

7、育综合改革。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特别注重课 程改革;后来明确地扩展为教育综合改革。 2、国家“十三五”明确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其 中有两大基本努力方向:提高教育质量;扩 大教育公平。四、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 巨大空间(一)发展的巨大需求1、国民素质提升的巨大需求 2、经济增长的巨大需求 3、生活质量提升的巨大需求 4、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巨大需求(二)已有的发展基础1、2009、2012年的PISA测试结果 2、2016年5月发布的基础教育国际高峰论坛 的研究结论 3、2015年的PISA测试结果问题 4、其他评估结果 5、人力资源的优势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三)学生极其巨大的学习

8、潜能1、案例一 张炘炀:辽宁人,10岁考上大学本科,16岁 考上博士生。 反思: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多大?如果对学习潜 能有充分的估计,对充分发挥潜能的方略有 合适的把握,进行顶层设计,那么在小学阶 段,是能够实现如下目标的:学生既成功地 应对考试,又发展相对全面的素质、兴趣爱 好和创造力,从而全面地提升教育质量。案例二 陈勇豪,四川人,2001年6月26日出生。于2014 年(13岁时)考上985大学东南大学。 小学时,开始成绩成绩不特别出色。后来自 学,跳过了四、五两个年级,直上六年级; 初中时,父亲相信他的自学能力,不让他上 学,在家自学,一年就考上高中; 上高中时,在老师的帮助下适应了高中

9、生活 ,共两年完成学业; 2014年(13岁时)考上985大学东南大学。 与案例一同样的反思。五、课程的性质(一)课程的逻辑位置教育的三大环节教育构建教育展开教育评价课程构建师资构建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环境构建教学课外活动 班主任工作 教育管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课程评价 教育管理评价(二)课程的概念课程是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对学习的系 统化预设。 课程是关于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的。 课程是对学习的预设,系统化的预设。 课程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程范畴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关于什么是课程 ,要从学习谈起。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 并成功地应对环境和获取生存条件,就需要学 习。人类的学习无处不有、无时

10、不在。大致而 言,人类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预 设的学习,这就是基于课程的学习;一类是没 有预设的学习,即情境生成性的学习。简单地 说,课程就是对学习的系统预设。 预设着重考虑:国家意志;学生的发展潜能; 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理想;家长的期望;老师 期望;相关资源。就像人的跑,有沿着跑道的跑,也有随意的 跑,基于课程的学习(有预设的学习)相当 于基于跑道的跑,随意的、情境生成性的学 习(没有预设的学习)相当于非基于跑道的 跑。对课程的上述界定,是符合词源的,是 也符合课程的事实的。显然,课程具有重要 的功能。因为,如果对学习没有任务预设, 那么学习就容易陷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 到哪”

11、的局面,而在一定范围内有了预设就大 不一样了。(三)课程文本的三个典型层次课程文本包含如下三个典型的层次: 课程规划(课程方案)宏观层次; 课程标准(课程纲要)中观层次; 教材,即教学材料微观层次。注意: 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科书只是教材中的 一种。目前,教材开始转向学材。称为“学 材”更科学,因为这些材料本质上是提供给 学生学习的,应该按照学习的思路来编写 。六、小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小学教师在三级课程中的工作1、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2、三级课程建设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 直接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建设。例 如,教师可以编写教科书。 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12、。 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这是最主要的。(二)校本课程文本的三个层次1、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宏观 2、课程纲要(课程标准的简化)中观 3、校本学材(传统上称为“校本教材”) 举例:(三)课程编制要以学习为中心1、教育中心的变化 古代学校教育,以学为中心; 近现代主流的学校教育,以教为中心; 当前,国内外都重新转向以学为中心。 2、课程本质上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的,应该 以学习为中心,这就更加便于学生的高质量 学习。 3、编制的课程要方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学习。(四)课程编制要注重的课程要素1、课程要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 2、这四要素都以学为中心 3、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13、或课程纲要)、教 材(或学材)分别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 微观层次体现这四个课程要素。七、当前中国小学 课程改革的若干关键(一)特别注意三种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 (1)概念。自主学习即学生自己主导,并以 自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自己主导主要表现 为:学生自己有学习愿望、学习目标和学习 计划,能自主地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对 学习进行自我临近,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 价。(2)为什么自主学习往往效果更好? 第一,自主学习,学生就会调动自己的能动性 和机能,强有力地用脑,“用进废退”,在使用 脑力的过程中,脑力变得强大,因此能够成功 地应对考试、其他学习和生活。若讲授过多, 学生会受惰性的影响,较少用

14、脑力,因此脑力 保持较弱的水平,不能成功地应对考试等。 第二,自主学习,学生由于有力地运用自己的 机能,因此直接发展素质,能够很好地应对考 试、其他学习和生活。而讲授下的学习很难有 这样的效果。 2、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学习速度都应该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 ,有一天,张三在语文上复习第五课,李四则 有可能复习第八课;还可以设计自由学习课, 在这种课上,数学弱的学生可以多花一些时间 复习数学;语文弱的学生则可以多花一些时间 复习语文。 每个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3、创造性学习 即注重灵

15、活变化、追求新颖而适切的结果的 学习。创造性有不同程度。 创造性学习利于应对考试。如果即扎实地 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具有灵活变化的创造 力,就能应对各种考试。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途径 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学习:自学;深层理解 ;注重灵活变化。(二)注重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从网上下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该文本于2016年9月13日发布。 注重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里不具体阐述了。 要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要注 重学科整合,将各个学科打通。当然,还需 要继续保持各个学科自己的特点。(三)注重综合素质课程开发1、从素质的性质看素质的基本

16、结构 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性格、价值观 、智力等。直接作用于各个领域,是其他 素质发展的直接基础。 学科素质(或称学科素养)。 综合素质,在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上综合 而成,包括跨学科素质、品德、学习力、 创造力、实践力、生活力等。 特殊素质,即在特殊情境中发展和发挥的 素质,例如书法特长、野外求生能力等。2、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促进学生基本 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长期以来,国家课程主要关注学科素养的发 展,对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关注较少。 而这些很重要,因此需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 高度重视。 这些年以来,我指导一些中小学在校本课程 层次,建设了较多的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 质课程,例如,指导河南郑州的一所小学建 设了意志力课程、创造力课程和 领导力课程等。发现这些建设是可行的。(四)如何合理地对待考试 1、合理地定位考试 (1)考试是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