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ppt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84389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践灭吴》ppt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勾践灭吴》ppt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勾践灭吴》ppt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勾践灭吴》ppt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勾践灭吴》ppt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勾践灭吴》ppt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践灭吴》ppt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 王 夫 差 矛越 王 勾 践 剑国语制作:浙江省余姚中学 陈宜伦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的历史 著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它记载西周周穆王 至东周贞定王 (约公元前967前453)五 百余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等八国的史事。这部书的作者,司马迁和班 固都认为是左丘明。国语侧重于记言,并以此评价人物的 高下和政治的得失,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代 的政治变化,故又称为春秋外传。国语介绍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 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 ,死前叮嘱儿子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 ,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 会稽山上,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是越王勾践

2、退守会稽山上, 本文叙述的是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上, 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十年准备,终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十年准备,终于 报仇雪耻,灭掉吴国。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 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耻,夫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耻,夫 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 启示。启示。背景介绍讲解课文第一部分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本指鸟类歇宿,引申为停 留居住。 乃(于是、就)号令三军(古时军队大多氛围上、中 、下或左、中、右三军,也泛指军队。)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使动用法,

3、使之撤退)吴者,吾 与之共知(动词,主管、管理)越国之政(朝政 、政权) 贾人夏则资(动词,积蓄,储备。文中是早作准备之 意)皮,旱则资舟,水(用作动词,发大水)则 资车,以(目的连词,来)待乏(物质匮乏的时 候)也。 夫虽(即使)无四方之忧,然(转折连词,然而、但 是)谋臣与爪牙(指勇猛的将士)之士,不可不 养而择也。词语句式今君王既(已经)栖于会稽之上,然后(这样以后) 乃求谋臣,无乃后(晚)乎?(无乃乎:固定句 式,岂不是吗?表反问的句式) 苟(如果)得闻子大夫(即大夫,子是加在人名或官 名之前的尊敬之词)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 ,有何后,即有什么晚的) 遂使之行成(求和,成,和)

4、于吴 子胥谏曰:“不可(与之成)!”省略句 夫上(高)党(所、处、地)之国,我攻而胜之 喜否闻古之伐国者,服(使动词,使服从)之而已;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讲和)而去(使 动词,使离开)之词语句式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越王勾践和吴王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伍子胥反对议和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讨论:讲解课文第二、三部分寡人不知其(自己)力之不足也,而(却 )又与大国执雠(结仇),以(导致, 以致)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 之罪也。寡人请更(改变治国政策)【 省略句】。 吊忧者(慰问) 去民之所恶(厌恶

5、) 然后卑(恭卑)事(服事)夫差 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名词用作使动词,“ 使为宦)士三百人于(到)吴词语句式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像什么一样) 水之归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二三子”,春秋 时表复数的习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 各位”等)夫妇以蕃(生息,繁殖) 其达(明智达理)士,洁其居,美其服,饱 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供给他们整洁的住 处,给他们漂亮的衣服穿,让他们吃饭。) 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一定在庙堂上举行 宴享,以示尊重。礼,礼遇)词语句式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 句子。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

6、些具体措施 ,结果如何?(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 更。)(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 ,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 不食,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 薄赋,整肃军纪。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 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思考:讲解课文第四、五部分昔者(从前)夫差耻(侮辱、羞辱;另解: 原为形容词,现作使动词,“使吾君耻”) 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克制)矣 ,请报(报仇)之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哪里还知道什么是 羞耻呢?)请姑(暂时)无庸(用)战!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

7、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有敢不尽 力者乎?请复战(请允许我们再打一战)勾践既许之,乃致(招致,召集)其众而誓 之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思想行为 )之少耻(缺少知耻的精神)也 今寡人将助(帮助,顺应)天灭之。吾不与 (赞成)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同进 同退,旅;俱)。 如此,则有常(规定的)刑 就会有合于国家 规定的刑罚。 果行(果断地这样做(伐吴),国人皆劝 (劝勉鼓励)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 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因为勾践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越 国国力大增,百姓忠君爱国;越国上下精诚团结,雪 耻心切。2 根本原因是勾践忍辱负重,全国同

8、仇敌忾。具体而 言:勾践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民心所 向,才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他能够尊重民意,依靠 民力,与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于是,全国上下 同仇敌忾。勾践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面对强敌 ,他毫不畏惧,坚持反攻复国的目标,忍辱负重,不 屈不挠,终于复仇雪耻。勾践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讨论:拓展阅读: 换一种眼光解读勾践灭吴勾践灭吴中的军事家们是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美人计 :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 势不利于我方时采用的一种谋 略。越王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 之危的形势下,以美女八个贿 赂吴王夫差的亲信否喜,是符 合形势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 此时被送给

9、了吴王夫差,目的 是求得媾和,获得喘息之机。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西 施苦肉计: 骗取了夫差的信任。 分析:以勾践越王之尊,而行为 夫差牵马之实,其目的就是要 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的警惕。 很显然,勾践达到了自己的目 的。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吴王 夫差得病时,曾亲口品尝夫差 的粪便以了解病情,骗取信任 。此后不久,勾践便得以释放 ,回到越国。周瑜打黄盖暗渡陈仓之计: 越王勾践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 面在国内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增 强国力,终于具备了与吴国抗衡的 实力。 分析:越王勾践卑事夫差,即要表明无东山 再起之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识是他 的真正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 制造了大量要在加

10、来海峡登陆的假象,以 吸引德军的注意力,把德军大量兵力牵制 在挪威,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重要条件, 一举改变了欧洲战局。趁火打劫计 : 伍子胥劝谏吴王的一段话,客观地分 析了吴越地理状况和军事形势,力劝 吴王夫差抓住有利时机,一举灭亡越 国,以绝后患。可惜吴王夫差拒不纳 谏,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分析:伍子胥向吴王的建议是典型的“趁火 打劫”计,即利用敌方遭受危难之机,最大 限度地获取利益。此计原文为:“敌之害大 ,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害在内,则 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 ,则劫其国” 人物形象勾践: 夫差: 文种: 子胥: 伯噽: 一代开明圣贤的明君。他胸怀大志,不忘国耻,有胆有识 ,处变不惊;知人善任,勇于自责,能屈能伸,奋发图强 ;抚慰百姓,深得民心。一个有勇少谋的昏君。他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矜自 满,不纳忠言,听信佞臣,终于错失良机,埋下祸根。一个治乱之贤臣。他耿直坦率,忠贞自负,足智多谋 ,长于辞令。 一个失败的忠臣。他忠心耿耿,力谏君主,观察敏锐,分 析深刻,但缺乏进谏之艺术,又遇上惑于谗臣的昏君,一 片苦心付之东流。一个色令智昏的奸佞之臣。他置自己的职责于脑后,贪 图越国美女,巧言惑君,帮助越国“行成于吴”,成为吴 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