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35359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30 大小:19.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30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30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30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30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疮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学习目的:1.应根据疮疡疾病特点,掌握局部辩证和全身辨证方法 ,针对不同疮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选择合 适的内治、手术、药物外治及其他方法; 2.掌握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发颐、 附骨疽、瘰疬、流痰、走黄与内陷、褥疮、窦道的病 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熟悉疖和疔、痈的 鉴别诊断,不同发病部位的命名及治疗特点。熟悉走 黄与内陷的急救措施; 3.了解具有特殊性质的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4.了解附骨疽由于骨关节的破坏而造成的后果; 5.了解瘰疬与颈痈的类证鉴别,了解疮疡疾病的预防与 护理。学习要点:1.疖、疔、痈、发、有头疽

2、、流注、丹毒、发颐、 附骨疽、瘰疬、流痰、走黄与内陷、褥疮、窦道 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与预防护 理; 2.不同位置疮疡疾病的临床特点,成脓期切开切口 及大小的选择。l疮疡 l广义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 l狭义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 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中多见化 脓。 l本章所论述的是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范 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疮疡概念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 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中多见化脓 。致病因素:外因:1.外感六淫邪毒2. 感受特殊之毒3.外来伤害等内因:1.情志内伤2.饮食不节3.房事损伤等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 疮

3、疡初期 (肿疡期) 疮疡中期(脓疡期或成脓期) 疮疡后期(溃疡期) 因此,观察有无脏腑的病理反应,也可作为 判别疮疡轻重的一个重要依据。诊断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溃疡及功 能障碍,这时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这些症状随受邪性质、病程迟早、病变范围和病 变深浅而异;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功能障碍产生的特 殊体型对临床诊断 有一定的价值;“腐去则肌生”、“肌平皮长”是疮疡疮面愈合的两 个基本阶段。化脓性疮疡后期疮面肉芽的辨别亦十 分重要;辨别疮疡有无损伤筋骨和透内膜很重要。疮疡损 伤筋骨多在四肢,疮疡透膜多在躯干。诊断2、全身症状: 1.轻症小恙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 发热、头

4、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等; 2.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 语、四肢发厥等症; 3.病程长的,还可出现气血虚损、脏腑不足的表现 ,病情虽然沉重,全身症状却可能并不明显。 4.在疮疡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脉象的有余与不足 ,以及脉率的变化,对分析疾病的病因,确定病 证的性质,判断疮疡的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治疗基本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疮疡在病理变化过程中明显表现为初、中、后期 三个不同阶段,无论内治或外治均可按其阶段辩 证施治。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疮疡,有时可仅 用外治收功;而疮疡大则需要内治、外治相结合 。辨证论治内治 1.初期(初起)宜用消法,以祛

5、邪为主。 清热解 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方剂如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2.中期(成脓)宜用托法,以扶正祛邪并重。透托 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 3.后期(溃后)宜用补法,以扶正为主。补法 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治疗时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变化和 发展,抓住主证、主要病机来立法遣方用药。辨证论治 外治: 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辨阳证、阴证、半 阴半阳证,然后选择不同的外治剂型、方药和方法 辩证施治。 1.初起:箍毒消肿。阳证金黄散、玉露散,或金 黄膏、玉露膏等;阴证回阳玉龙散或回阳玉龙 膏、阳和解凝膏外敷;半阴半阳证冲合膏外敷 。 2.成脓:脓熟时应

6、适时作切开排脓术。注意切开时机 、方向、深浅、切口位置、大小等的选择。 3.溃后:先宜提脓去腐,继则生肌收口。此外,治疗中还要重视患者的精神调摄。饮食宜 忌、日常起居、护理换药等,加强医患配合,争取 早日痊愈。疮疡疖概念: 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以局部红、 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为 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 : 1.肿势局限 3cm,突起根浅 2.局部色红灼热疼痛 3.易脓、易溃、易敛 4.四季皆可发生,多发于酷热夏秋季节 5.随处可生,尤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分类 : 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西医病名 : 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 肿、疖病发际疮蝼蛄疖蝼

7、蛄疖无头疖热疖血疖疮暑疖病因病机蝼蛄疖疖病内郁湿火外感风邪风邪湿火蕴阻肌肤夏秋感受暑毒处理不当,疮口过小疖脓毒潴留,蔓延旁窜痱子抓破染毒消渴体虚,习惯便秘阴虚内热,脾虚便溏l外感暑毒 l热毒蕴结 l体虚毒恋 l脓毒旁窜l西医认为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 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 织,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 色葡萄球菌。如伴营养不良、糖尿病,或 是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等均容易导致疖 的发生。诊断一、症状: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小,多在3cm内,可伴热证。1.暑疖:发病于夏秋之间,常见于小儿及新产妇,多发于头面部。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3. 疖病:多见于20-40岁

8、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项后 发际、背部、臀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 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免疫功能等检查1.暑疖:有头疖:突起根浅,有脓头,脓出即愈。无头疖:无脓头,化脓快,愈合快。珠 疖:遍体发生,几个或数十个,簇生在一起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坚坚硬型形小根脚坚硬,一处未愈,他处又起。多发发型疮如梅李,三五相连,溃脓不愈,久如蝼蛄串穴。l 蝼蛄,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 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3. 疖病(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在一定的部位,即在原发疖肿处或附近,继续延 生,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休,经年 不愈,如星状罗布。 在身体各处,散

9、发疖肿,几个到几十个,一处将 愈,他处续发,或时隔周余、月余再发。 消渴、习惯性便秘、肾病、年老、体虚者易患。 伴随症状: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腻脉滑 数;或口干唇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鉴别诊断1、痈单发,无头,顶高色赤,范围大,6-9cm2、颜面疔疮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疖晚而有脓栓。3、有头疽相背部,多个粟粒样脓头, 9cm4、脂瘤染毒面颊部,背部,有丘疹或黑头,粉状物5、囊肿型粉刺粉刺治疗辨证论治: 基本治则清热解毒夏秋季节,宜清暑解毒化湿;体虚毒恋,宜扶正解毒;兼养阴清热或健脾和胃;轻微的疖可单用 外治法收功。暑疖清暑化湿解毒疖病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消渴病兼相关治疗内治1.热

10、毒蕴结:气实火盛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暑热浸淫:夏秋季节,小儿及产妇多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3.阴虚内热,体虚毒恋:此愈彼起,伴阴虚内热养阴 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合增液汤加减4.脾胃气虚,体虚毒恋:泛发,伴脾胃虚弱表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防风通圣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1、初起小者:千捶膏、三黄洗剂大者:金黄散、玉露散,银花露调敷珠疖:青黛散麻油调敷 2、脓成切开排脓 3、溃后九一丹掺太乙膏盖帖;九一丹或八二丹 药线引流;脓尽,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若有袋脓 或相互串通成空壳,宜作十字切开,并将串通的空 壳全部扩开。出血应加压包扎,死骨松动应钳出, 可加垫棉法。其他疗法1.中成药:清解片、六应

11、丸、六神丸 2.西医治疗: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抗生 素治疗。如有糖尿病者,必须控制血糖。预防护理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 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 豆米仁汤等。 4.对未成熟的疖,不应自行挤压,以免引起 感染扩散。 预防护理l1.预防 l注意个人卫生 l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 ,忌食鱼腥发物。 l多饮清凉饮料。 l炎夏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烈 日暴晒,注意通风。 l防治痱子发生,如已发生,可扑痱子粉 、青黛散等。预防护理l2.护理 l忌自行挤压搔抓。 l局部尽量少用油膏

12、类药物敷贴。 l箍围药干燥时,宜随时湿润。 l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消渴病、肾病等。 l体虚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结语1.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 当于西医的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 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 秘、小便黄等症状; 3.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随处可生,尤 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 4.四个证型:热毒蕴结证、暑热浸淫证、阴虚内热 ,体虚毒恋证、脾胃气虚,体虚毒恋证 5.基本治则清热解毒; 6.注重与疔等疾病的鉴别。疮疡疔概念:疔是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于任何季节、

13、任何年龄、随处可生,多见于颜面。手足等处。特点:疮形虽小,根深,坚硬如丁,肿痛灼热,病势较剧,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分类: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l 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l 元外科精义,疔疮成为外疡中一个专用名 病名。 l 明代疔疮外因学说。形成了本病的辨证论治体 系。疮疡疔颜面部疔疮概念: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 疾病。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西医病名: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疖或痈并发蜂窝织炎。l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眉心疔, 又称印堂疔、眉棱疔、眼胞疔、颧疔

14、、颊 疔、鼻疔、迎香疔、人中疔,又称龙泉疔 、虎须疔(疽),又称髭疔、锁口疔、唇 疔、反唇疔、承浆疔、地角疔。鼻疔鼻根疔鼻翼疔迎香疔人中疔唇疔颧疔颏疔眼角疔走黄病因病机火热之毒蕴结 肌肤气血凝滞火毒炽盛 内燔营血 处理不当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感受风热火毒 昆虫咬伤、皮肤破伤染毒 颜面部疔疮走 黄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若发生在上唇周 围或鼻部,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 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引 起化脓性的海绵窦结膜炎。诊断 l 、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额、唇、鼻、眉、颧。局部:初起粟粒状脓头,或痒或木,范围cm左右,根深坚硬,状如钉丁,继之逐

15、渐红肿热痛。中期(d)肿势渐大,疼痛加剧,脓头破溃。 后期(第d)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疔根) 随脓外出,肿痛止,身热减轻的,病程一般10-14天,即可 痊愈。全身: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初起可有恶寒发热,中期伴有发热、头痛、口苦、舌干、便秘溲赤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滑 数等;后期随局部症状减轻而消失。诊断合并症: 走黄疮顶陷黑无脓,烦躁壮热,神昏谵语 (走黄)、流注、内痈、附骨疽 辅助检查:WBC , (脓液及血液) 细菌 培养+药敏 。鉴别诊断1.疖3cm,无明显根脚,无明显全身症 状。 2.有头疽项背部,多头或蜂窝状,范围 超过9-12cm,病程长。 3.疫疔初起斑丘疹,迅即肿胀,作痒

16、不 痛,暗红色或黑色坏死,绿色水疱,疮形 如脐凹,伴全身症状明显。 4.脓疱疮儿童,面部,鲜红色丘疹或水 疱,可迅速增大化脓。治疗l辨证论治 基本治则清热热解毒,慎用发发散之品。外治采用箍围围束毒消肿肿(初起)、切开引流或聚毒拔疔(成脓脓 )、去腐生肌(溃溃后)治疗疗,切忌早期切开引流。内治1.热毒蕴结 :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头痛发热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凉血泻火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1.初起:箍毒消肿 金黄散、玉露散2.脓成:提脓祛腐 九一丹、八二丹脓出不畅 药线引流脓熟 切开排脓3.溃后:初溃时脓腐未尽,提脓祛腐 九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