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0287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柳国胜(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柳国胜早产儿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早产的发生 与胎儿发育情况、母亲疾病发生、胎盘、 胎膜、脐带的异常关系密切,由于其自身 组织器官发育的不成熟,机体基础情况差 ,出生后往往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出 现多种早产儿并发症 ,提高其存活率和存 活质量是围产工作的极其重要任务。早产儿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早产儿病死率占新生儿病死率的365, 早产儿的死亡风险是足月儿的3倍美国2005年的早产儿发生率是12.7%,而 1990年只有10.6%,上升了20%2005年 中国 早产儿发生率 7.76%GA32W喂养不 耐受的发生率极 高,62.4%发生在 出生后2周内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至今无统一的 概念和诊断标准美国儿科医师协会(2003):胃潴留量是前23次喂奶量1/4 1/2 ,胃内胆汁潴留或呕吐,临床症状加重呼吸暂停,心率, 血便,腹胀或腹部颜色变化; 中国大多数研究(2000,邵肖梅):频繁呕吐 3次/d,奶量不增 或减少3d ,胃潴留量1/3前次奶量; C.Costalos(希腊,2001):胃潴留量是前4小时喂奶量的1/2,或 腹围2cm; Curry JI (2004,英国):频繁呕吐3次/d以上,胃潴留量超过前 次喂奶量1/3 ,奶量增加困难或持续减少超过3d,腹胀,腹围增加 超过3cm; H Aly(2007美国):胃潴留量30%前6h奶

3、量。2011实用新生儿学 大量胃的残留、腹胀和NEC的前驱症状,但 是缺乏普遍一致的诊断标准 临床评估-体格检查:腹胀、触痛、肠鸣 音是否存在与性质; 临床评估-每次喂奶前抽出的为残留液的 量和性质、呕吐和大便性状的改变 临床评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经皮氧饱和度降低和精神萎靡等2004美国 UCSF Medical Center喂养不耐受的信号包括: 胃潴留或呕吐 腹胀 血便(潜血) 稀便或腹泻 代谢性酸中毒 体温不稳定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 高血糖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胎 龄喂养不耐受 发生率30W55.5%32W50.3%34W37W23.9%13.9%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体 重喂养不

4、耐受 发病率1000g1500个2000g2500g93.7%57.8%13.7%9.3%以上数据表明,胎龄越小,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越 高,NICU的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明 显落后于相应胎龄出生的新生儿,即发生宫外生长 延迟。 喂养不耐受与宫外发育落后 直接导致早产儿营养不良 不利于早产儿近期疾病的转归 生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延迟 同时也对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表现为大脑重量降低、脑细胞数量减少、 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关键期的营养不良可 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与 某些成年人疾病显著相关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喂养不耐受胃肠道不成熟 解剖结构 运

5、动功能消化吸收出生前后因素 围生期窒息, 机械通气, 败血症药物因素:吗啡 降低肠收缩运动, 茶碱类增加食道 返流.神经调节 不成熟解剖结构优先发育消化吸收功能 不成熟胃肠激素 分泌不足胃肠道动力 不足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的病因早产儿胃肠道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 胃肠道不仅仅是一个消化吸收营养的组织器官,同时也 要完成许多内分泌、神经、免疫功能 胚胎4周时,消化道开始分化形成原始消化管,原始消化 管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随着发育过程不断进展,前肠分化为咽、食管、胃、总胆 管开口以上的十二指肠以及肝、胆囊、和胰腺。中肠分化 为总胆管开口以下的小肠以及盲肠、阑尾、升结肠和右 2/3横结

6、肠。后肠分化为左1/3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和肛管上段 在胎龄15周时,肠道的长度已经达到足月儿的平均长度约 275cm左右 胎龄16周时,微绒毛已经覆盖小肠粘膜上皮,小肠表面的 吸收面积迅速增大到约2.0105cm2,相当于网球场的大小早产儿胃肠道运动发育不完善 单发吞咽动作在胚胎发育的第11周就已经出现 胎龄20周的胎儿已出现非营养性吸吮动作 有节律的吞咽直到胚胎发育的晚期才建立 胎儿的吞咽主要以“活动静息”方式进行,在活 动阶段吞咽相关肌肉的收缩频率达到24次/s, 使食物进入食管;在静息阶段,主要是食管中、 下段肌肉的收缩,使食物进入胃腔 小于32周的小早产儿,与34周以上的

7、早产儿或足 月儿相比吸吮力弱,吞咽不协调早产儿胃肠道运动发育不完善 早产儿的食管括约肌的传导速度比足月儿要慢, 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也是比较低的,表现为非蠕 动性的食管运动,不能有效地将食物推进 早产儿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静止压力只有4mmhg, 足 月儿是18mmhg, 增加腹压,易发生胃食道返流( GER),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 早产儿胃排空延迟。人胎儿胃的蠕动在发育到20 25周开始出现,到3031周开始有胃的排空, 早产儿胃的排空速度与足月儿相比要慢许多,容 易出现胃内容物的潴留 胃的排空一方面与胃肠动力关系密切,另一方面 也与胃内液体的渗透压、浓度有关早产儿胃肠道运动发育不完善 发育到第11

8、周时就已经开始小肠的收缩,有效的 肠蠕动开始于胚胎发育中期 胎龄28周以前小肠的蠕动是非常缓慢地,2730 周胎龄时蠕动是无序的混乱的 胎龄3334周代表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的消化 间期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出现 随着胎龄的增大,小肠运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 逐渐增加,出现向前推进的活动 足月时才可测得清晰的、时相的移动性 的运动复合波,标志着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壁细胞出现于第11周的胚胎 盐酸的分泌直到32周末才开始 小于32周的早产儿胃酸的分泌是非常有限 的,生后2448h 胃内的PH 大概是5.5 7.0,(而足月儿胃内的PH是 2.03.0) 早产儿生后从

9、第一周到第四周,在胃泌素 等的刺激下,胃酸的分泌成倍增加,胃酸 被认为是胃肠道防御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 防线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胃腺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样物质 ,早在胚胎第89周胃壁内的主细胞就能分泌这 两种物质,而且发现粘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也 能够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分泌后必须等待盐酸的活化才能发挥 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开始水解,通过远端肠 道内的不同的蛋白酶进一步分解代谢 与胃酸的分泌是非常相似的,胎龄24周已经可以 检测到肠激酶,但是活性仅相当于足月儿的25%, 由此限制了蛋白质的消化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早产儿开始进食后,食物刺

10、激小肠粘膜上皮分泌 肠激酶,肠激酶进一步催化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 转化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经过肠腔内的消化, 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通过微绒毛毛细血管吸收和 转运,蛋白酶通常在胎龄24周就已出现,且具有 完整的功能 Mihatsch 等应用早产儿水解蛋白配方奶和早产儿 标准配方奶进行临床试验表明含有水解蛋白的配 方奶比普通的配方奶更容易消化吸收,明显缩短 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肝内胆汁酸 的合成和回肠内胆汁酸的再吸收都很低,十二指 肠内的胆汁酸浓度也是很低的,影响脂肪的吸收 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少量的肠内喂养或静脉营养

11、 ,脂肪酸摄入不足,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 不足,在神经组织的形成、炎症反应方面往往造 成潜在的严重后果 早产儿体内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的 活性已经接近足月儿,而乳糖酶的活性在生后24 40周迅速升高,接受早期肠内喂养的早产儿生 后10天、28天,乳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0%和100%早产儿胃肠道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始于胎龄4周许 89周时已经形成了肌层神经丛,23周后形成 粘膜下神经丛,到胎龄1214周时直肠内神经丛 发育完成 大多数的肠内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如5-TH、胰高 血糖素、胰岛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等至胎龄24周时已经能够检测

12、到 胎龄25周时才能检测到胃肠运动的信号 肠内神经与效应器的联系到26周时完成 随后肠内神经细胞继续分化直至2岁时完成调节其他 激素释放消化腺的 分泌和消 化道运动营养 作用胃肠激素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 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和吸收。两种常见胃肠激素的研究进展 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研究进展 胃动素(MOT)的研究进展1972年,由Said和Mutt 首先将其从猪小肠中分 离出来 19671967年,年,SaidSaid等首先发等首先发现猪肺的提取物含有很现猪肺的提取物含有很强的血管活性物质强的血管活性物质VIP 的发现和分离VIP在体内分布VIP在体内分布极其广泛,分

13、布于胃、肠、胰、呼吸道、肺、 肾上腺、泌尿生殖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 但以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浓度最高。 胃 底十二指肠食 管胰 腺 少量分布空 肠回 肠直 肠大量分布主要活性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为V7-28V7-28,是一种代谢不稳定多肽,是一种代谢不稳定多肽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结构很相似 VIP及其受体的cDNA基因已经被克隆并表达 VIPVIP受体(受体(VIP-RVIP-R)是一种与)是一种与GG蛋白偶联蛋白偶联7 7次的跨次的跨 膜糖蛋白膜糖蛋白 4123VIP活性结构和受体国际药理学协会对 VIP的受体进行了 同一命名,分别VPAC1、 VPAC2、PAC

14、1。 VIP与VPAC1和VPAC2的亲 和力较高,而与PAC1则 没有明显的亲和力 VIP分泌机制及其调节 VIP分泌机制及其调节结肠直肠 肌间神经 细胞分泌 VIP高渗氯化钠 食物的机械性刺激 副交感神经 使静脉血中 VIP水平和 颌下腺分泌 液中VIP含量 升高 血管活性肠肽在消化道的生理作用4.促进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生 长抑素释放5.胚胎期促进消化 道上皮生长,肠管 淋巴组织的发育和 成熟。1.降低食管下端 括约肌压力;2.抑制胃收缩 促进胃的受容 性扩张3.抑制水和氨基酸 的吸收,调节肠道 粘膜的渗透性抑制 直肠平滑肌的紧张 性收缩VIP 有营养肠道 的作用VIP血管活性肠肽的产

15、生 VIP开始出现于第10周的人的胚胎 VIP的分泌最早是在肌间神经丛 妊娠第2530周时则主要由粘膜下神经丛 分泌,此时分泌的激素可能调节位于粘膜 下层腺细胞的分泌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升高,出生时已 达成人水平。动物试验证 实小肠粘膜 内VIP受体 数量与场内 摄入奶量呈 正相关VIPVIP喂养不耐受与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喂养不耐受的动物模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胃动素(MOT)的发现和分离 胃动素首次由J.C.Brown 于1970年在狗的 十二指肠提取液中发现。 胃动素结构是在Victor Mutt 实验室在纯 化一段猪小肠中的胆囊收缩索(CCK)的时 候确定。 由小肠上皮内的是细胞嗜铬 产生的,由22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 研究发现8-11周的小胎儿已 经可以检测到胃动素细胞, 12-15周胎龄的胎儿胃动素 的分布与成人是相似的。 胃动素受体在十二指肠和胃 中的肠内神经、平滑肌、消 化道迷走神经末端均有较高 的浓度。胃 动 素(MOT)胃动素的分泌机制及其调节 胃动素是唯一的一个在消化间期周期性释放的胃 肠激素 在空腹状态下,胃动素每80120分钟周期性分泌 ,介导从胃到小肠的移行复合运动第三期 进餐后经28小时(由进食的量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