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01460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玉刚收购九龙仓(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嘉诚与九龙仓收购案李嘉诚是九龙仓收购案 中真正的胜利者九龙仓业务蜕变,股价低估o 李嘉诚一直以置地为竞争对手,九龙仓引起 他的注意,是九龙仓的“挪窝”。 o 与港岛中区隔海相望的尖沙咀,日益成为香 港的旅游商业区。火车总站东迁后,九龙仓 把货运业务迁到葵涌和半岛西,腾出来的地 皮用于发展商业大厦。o 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 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 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 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 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 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 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李嘉诚率先出手,后继无

2、力o 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 有的九仓股。 o 到1978年3月,九仓股仿佛温度计被火一 灼,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要想增购到51%的水平,非李嘉诚的财力 所能及。 沈大班出马助怡和,李嘉诚鸣金留情面 o 后院起火,怡和倾资扑救高价增购九龙 仓股票,以保“江山无缺”。怡和的现金储备 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慌乱之中 ,向港岛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 o 据说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 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不敢同时树怡和 、汇丰两个强敌。 o 如果拂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贷款支持怡和 ,收购九仓将会是一枕黄粱。 o 日后长江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

3、的支持。 李嘉诚退出收购,包玉刚强势登陆 o 在华人商界,论实力,论与银行业的关系, 能与怡和抗衡的,非包氏莫属。 o 李嘉诚可以肯定包玉刚会对九龙仓感兴趣。 九龙仓码头虽迁址,新建的码头气势更宏伟 、设备更现代化。执世界航运业牛耳的船王 包玉刚,何尝不愿拥有与其航运相配套的港 务业? 文华酒店两强初联手, “阁仔会议”一箭射 三雕 o 1978年夏日的一天,李嘉诚约包玉刚在中 环文华酒店秘密会晤 o 两位华商俊杰,一位是具有学者风范的未来 地王李嘉诚;另一位是洋溢着海派作风的登 陆船王包玉刚 o 五星级文华酒店是怡和集团的重要产业,现 在,两位华商俊杰坐在怡和的酒店里,决定 怡和台柱九龙仓的

4、前途命运 o 李嘉诚把手中拥有的九龙仓1000万股股票 转让给包玉刚 o 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 的9000万股股票o 对李嘉诚来说,他以1030元的市价买了 九龙仓股票而以三十多元脱手给包玉刚,一 下子就获利数千万元。 o 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 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 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o 结交了包玉刚,联系上沈大班 o 交了朋友、打了英资、发了横财 o 我与包先生有真诚愉快的合作。 九龙仓收购案的意义o “未有香港,先有怡和” o “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 蛇吞大象 李超人入主和黄案 o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 二是黄

5、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 ,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o 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 背景o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 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 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 英资四大家族。 o 祈德尊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 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 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 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食欲过盛,李嘉诚乘虚而入 o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 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 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

6、, 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 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 ,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o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 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 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 司”。李嘉诚留情在前,包船王感恩相报 o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债 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 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 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 企业。 o 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 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 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7、o 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 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 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 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 士、沈弼私交甚密。 o “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不可能成功收购和 记黄埔。” o 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 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 。不过汇丰并没吃亏,当年每股1元,现在 以7.1元一股出售,股款收齐,汇丰共获利 5.4亿港元。尽管如此,仍给予李嘉诚极大 的优惠,沈弼在决定此事时,完全没有给其 他人有角逐的机会一锤定音。 o 1979年9月25日夜,长江实业(集团)有限 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

8、市以来 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 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o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 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 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 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o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 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 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 ,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 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 的语气对记者说: o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 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o 信报在评论中指出: o “长江实业以如此

9、低价(暂时只付20% 即1.278亿港元)便可控制如此庞大的公司 ,拥有如此庞大的资产,这次交易可算是李 嘉诚先生的一次重大胜利一、背景-怡和系志不在此,包船王寻机 上岸 o 香港四洋行:怡和、和记、会德丰、太古 o 怡和洋行1932年在广州成立,业务包括进出口贸 易、航运、铁路、矿山、码头仓库、保险、房地产 及工业制造等。但新中国成立后,怡和在大陆损失 惨重。有此教训,怡和对共产党政权存在戒心,对 香港九七问题亦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拓展海外 投资,在香港自然错过了不少黄金机会,以致其他 财团有机可乘。 o 船王包玉刚爵士则对前景表现得信心十足, 包爵士不甘心于已建立的世界上最大之独立 船队

10、,因而积极推行他的上岸大计。不断寻 求新的投资机会及购入有发展潜质的产业及 股票。而包爵士上岸后第一块猎物便是怡和 系的九龙仓。 九龙仓惹人垂涎,大股东控股不力o 九龙仓于1886年由渣打爵士成立,起初业务只限 于货仓经营。尖沙咀海运大厦一带即是一百多年前 由渣打爵士和政府投资作为货仓码头之用。经过百 年的发展,九龙仓的业务亦走向多元化,除收购了 海港企业51的股权外,亦收购了天星小轮和电 车。全力发展尖沙咀的地皮作为商业大厦,而此等 位于尖沙咀的优质地皮是九龙仓未来发展的王牌, 亦是惹来包爵士收购的主要原因。 o 在70年代初期,九龙仓为应付多个大型收 购项目和发展计划而大量发行新股,结果是

11、 造成大股东置地的拥有权下降和九龙仓股价 极度偏低。在70年初,置地拥有九龙仓的 股权只有10左右,而九龙仓股价亦徘徊 在12元至13元之间。基于这两个因素,包 玉刚爵士便选中九龙仓为收购对象。 二 初斗包玉刚初入董事会,怡和系不慎 失先机o 包爵士首先购入李嘉诚所拥有的九龙仓股权 ,并随即在市场上大手吸纳九龙仓。在 1978年中,包爵士均拥有15至20的 九龙仓股份,九龙仓董事局被迫邀请包玉刚 及其女婿吴光正加入九龙仓董事局。但包、 吴二人在董事局提出的一连串发展大计均被 董事局一拒绝,双方关系日益紧张。 o 怡和及置地以邀请包玉刚及吴光正两翁婿入董事局 作为缓兵之计,暗地里积极保卫其控制权

12、。在1979 年底,置地宣布收购信和证券所持有的全部九龙仓 股份,令置地亦拥有近20的九龙仓股权。 o 包玉刚知悉置地暗中吸纳九龙仓之际,立刻采取相 应的行动,同时在市场内收购九龙仓,令其拥有权 用到30,仍是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当时一般人均 觉得包玉刚爵士已占先机。置地的“保卫战”已迟了 一步。包玉刚步步紧逼,怡和系进退两难o 1980年4月,包玉刚更将手上的九龙仓股 权(30左右)卖给其控制的隆丰国际, 再由隆丰供股集资,以便减轻个人财务负担 ,保留足够实力和置地周旋到底。 o 如果置地要争持到底,斗买九龙仓,则恐力有不及: 当时九龙仓在双方抢购下已升到67元,要增购至与 包玉刚同等持股量需

13、要超过7亿元(因九龙仓必定进 一步上升超过 70元的关口) o 当时利率高走,最优惠利率亦达14厘,向银行融资 购入九龙仓极不划算,此举将会对集团的财政结构有 不良影响。 o 如通过增加发行股本以筹集资金增购九龙仓,则又恐 重蹈九龙仓之覆辙,造成流通大、股价低,极有可能 令华资大户改打怡和及置地之主意,变成保车弃帅之 局,而事实上后来怡和及置地的控制权数度受到挑战 ,证明此点并非过虑 怡和系金蝉脱壳,包玉刚技差一筹o 为解决当前困局及为怡和集团长远利益着眼 ,怡和主席纽壁坚及置地常务董事鲍富达只 有来一招“金蝉脱壳”之计,迫使包先生高价 买九龙仓。 o 置地的策略是先发制人,首先提出增购九龙仓

14、股权 至49。定49的原因有二:第一是避过当时的 收购合作守则规定,拥有51或以上的股权,须 要提出全面收购;第二是因为九龙仓为上市公司, 拥有49已算很“稳阵”,除非对手可以完全买下 其余股份,才有机会压倒置地,但是对手到时又要 全面收购了。 o 此举目的是要迫使包玉刚作出同样行动增购九龙仓 ,然后以高价将持有的九龙仓卖口给包玉刚三 决战1-怡和系妙招迭出,包爵士必入 陷阱o 置地在1980年6月20日(星期五)掀开战 幕。公开宣布回购九龙仓股份,由20增 至49。增购条件是以两股作价12.2元的 置地股份(6月16日星期一收市价),加上 一张面值75.6元,1984至1987年还本、 周息

15、十厘的无抵押债券,共值100 元的代 价来换取一股九龙仓股票。增购建议书即日 寄出,而九龙仓股份则在四间交易所停止持 牌。 评价1 :百元高价有赢无输o迫使包玉刚以100元左右的价钱提出 增购九龙仓。置地最初持有的九龙仓股 票甚为便宜,约是10元左右,其后增 购,价格升20,亦约40至50元, 如果包玉刚正如所料,以高于100元 提出增购,置地股东笑开颜矣。评价2 财务安排安全得保o 置地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进行增购是比较安全的。 万一“妙计”不能得逞,真正要购入29的九龙仓 ,亦不必大量增加置地股票。而应付债的十厘息亦 较当时最优惠利率12厘为低。万一购回债券达到 困难,大不了由九龙仓卖掉部分

16、物业,以现金红利 派回股东供置地还款。但包玉刚先机已失,要提出 比置地更有吸引力而又可以即时实行的计划只有现 金增购。对置地而言,现金交易,正中下怀 评价3 时机选择暗度陈仓o 置地选择6月20日星期五来宣布计划,亦为一绝。 当时包玉刚正在欧洲参加独立油轮船东会议。更准 备在下周一与墨西哥总统会晤,而且接连周六周日 ,安排资金等亦会有一定问题。 o 置地此招表面上是攻其无备,希望杀包氏一个借手 不及。但实际上是一攻心计,其一可以掩护置地出 售九龙仓的真正目的,其二是有意无意激怒包先生 。其后有小道消息传出,包氏的财务顾问获多利建 议在以103元现金增购至49时,船王豪气,增 加两元,置地瞬间增加了两千万收益。 四 决战2包船王以快打慢,怡和系巧计 套现o 船王包玉刚接到置地增购的消息后,立刻推掉与黑 西哥总统的约会,由巴黎飞往伦敦部署反击,并通 过长途电话向小股东要求拒绝置地之建议。 o 包氏本人在6 月22日返抵香港,并在希尔顿酒店 租下会议厅作临时办公室。到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