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疗法讲义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604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熏洗疗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熏洗疗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熏洗疗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熏洗疗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熏洗疗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熏洗疗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熏洗疗法讲义(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熏 洗 疗 法中国传统独特疗法熏洗疗法概述v1、熏洗疗法属中医外 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v2、熏洗疗法历史悠久 。广义:烧烟熏、蒸汽熏、 药物熏 狭义:药液洗浴全身或局 部 内经关于“摩之浴之” 的论述 五十二病方礼记 伤寒杂病论等多部 著作均有记载熏洗疗法理论基础v脏腑理论: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五脏为中心的 整体观。熏洗疗法首先作用于外在的肌肤腠理、孔 窍腧穴。从外施治以调整脏腑,治疗疾病。v经络理论:经络内源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遍布 全身。v官窍理论:官窍是机体与外界相通,又有特定功 能的器官,通过刺激官窍,以治疗内在病变。现代医学研究v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及多

2、种 神经反射,当外界温度升高 时皮肤的吸收能力增强,透 入组织内的物质弥散速度加 快,当收到药物刺激时,通 常血管会扩张而加速药物的 吸收,故局部或全身熏洗不 但对局部有疗效,对全身也 有疗效。常用方法v一、熏法:是利用中药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或 煎煮沸腾后产生的蒸汽来蒸熏面部、周身或 居处环境。1、烟熏法桶熏法、室熏法、香炉熏法、药烟熏 法2、熏蒸法3、熏吸法v二、洗发:使用药液洗患处、头、手足、肛 门、前阴、眼等局部乃至全身的一种方法。1、淋浴法2、淋洗法3、冲洗法4、擦洗法5、浸渍法v三、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先用蒸汽熏 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者局部患处 。 用药特点v熏洗属外治法,

3、虽其辨证施治原则同内治法一样, 但因其具体用药方式和途径与内治法不同,决定了 其自身的用药特点。v一、烟熏法多用气味俱厚、辛香透窍、有一定刺激 性但无毒、无重秽恶气味的药物;多用草木易燃制 品,少用介石类;多用温散而少用寒凉之品。v二、洗浴时采用气味纯正,自然无毒、无腐蚀性之 品。多选用温化、宣散、通经、活络、清热、燥湿 之药,较少应用补益之品。v三、为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多在熏洗方中配以辛窜 走窍通络之品。熏洗用剂型v 散剂v 丸剂v 汤剂v 渍剂v 药纸v 药卷v 香剂优点直达病所,奏效迅捷独特给药途径适应范围广安全稳定,毒副作用少廉便效验,易于推广注意事项 v“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临证必

4、须根据病情 辨证取适当药物,辨病选用具体操作方法。v如治疗月经病或妊娠病,在此期间妇女不宜 坐浴或熏洗阴部。妊娠者芳香走窜通窍之品 也宜慎用或者禁用。v治疗前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v使用熏法时尽量不用恶秽难闻之品,使用洗 发时不宜用对皮肤、粘膜有剧烈刺激、腐蚀 性药物。v一般而言,洗法多用温热浴液,但若病情需 要,如外伤后不足24小时等,亦可用冷浴液 。v如系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应做好消毒。跌打损伤v中医学认为,跌打损伤易引起经络阻塞,气 血不通,营卫不能外达,关节周围筋肉不得 濡养,导致关节活动不利。或伤后因保护不 严,复感风寒湿邪而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挛 缩、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

5、肢体肿胀等。v治疗原则:行血散瘀,消肿止痛v方药: 一、当归 透骨草 赤芍 天仙藤各15g 蒲公英 苏木 紫 花地丁 各12g 没药 白芨 刘寄奴 生蒲黄 红花 茜草 海桐皮 桂枝 五加皮 各10g主治:骨折后骨痂形成者及软组织损伤所发生的局部淤血 肿胀疼痛用法:清水1500ml 煎煮20分钟,去渣,局部熏洗 二、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荆芥 防风 红花 刘寄奴 苏木 川芎 威灵仙 各9g 千年健 桂枝各12g主治:上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经络挛缩酸痛。用法:清水2000ml 煎煮20分钟后去渣,熏洗。 三、红花 透骨草 100或150g主治:各种跌打损伤用法:冷水3000ml浸泡后,煎煮

6、至沸腾后,文火再煎20 分钟,离火去渣。先用热息熏蒸,待不烫后浸泡或用纱布沾 湿淋浴。湿 疮v多因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客于肌表所 致;或脾虚失运,素体蕴湿,郁久化热,湿 热蕴遏所致。急性期可见周身或局部出现红 色丘疹,或皮肤潮红,瘙痒,或皮损溃烂, 渗出较多,常伴有便干溺赤,口渴,心烦等 症。慢性期多出现鳞屑、苔藓化等损害。相 当于西医的湿疹。v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养血润肤v方药v一、苦参 蛇床子 生百部 益母草 各30g 生大黄 青 蒿 石菖蒲 黄柏 地肤子 徐长卿各20g主治:瘙痒,湿疮用法:清水2000ml浸泡后煎煮,患处擦洗。v二、苦参60g 蛇床子30g 白芷15g 金银花30g

7、菊花60g 黄柏15g 地肤子15g 菖蒲9g 主治:慢性湿疮用法:用沙布包裹,浸泡于单人浴池内30分钟,于浴池内全身浸泡。熏洗疗法治疗痔前 言p疾病概况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 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p疾病概况痔的病因解剖因素职 业生活无规律各种慢性病p疾病概况痔的治疗内治法:口服药物外治法:熏洗法外敷法塞药法枯痔法手术疗法p疗法简介熏洗疗法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 常用方剂:五倍子汤,苦参汤。 功效: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止痒。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痔的治疗,效果可靠, 副作用小,适于推广。 p

8、中医诊断标准风伤肠络型主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次证:肛门瘙痒 湿热下注型主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脱出, 可自行回纳,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次证:肛门灼热。p中医诊断气滞血瘀主证:肛内肿物脱出,甚至会嵌顿,或肛缘有血栓形成 水肿,触痛明显,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数。 次证:肛门坠胀疼痛脾虚气陷型 主证: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用手方能回纳,便 血色鲜或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次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p鉴别诊断l肛裂:肛裂虽是有便时出鲜血,外痔和肿痛,但出 血量很少,突垂的外痔上方肛管有纵形裂口,便时有剧烈

9、痛,便后疼痛稍有缓解复又剧烈疼痛,常持续数小时。l直肠脱垂:古人常将痔脱出与直肠脱垂统称为脱肛,或脱肛痔等。实则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经肛门脱出体 外。p鉴别诊断l肛瘘:奇效良方则明确指出:“且夫痔与漏 、初致之由虽同,所患之病实异。初生肛边, 成瘟不 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 ,淋沥久不止者,曰漏也。”l息肉病:息肉有单发和多发两种。直肠息肉 易同痔混淆。息肉的特点是息肉体隆起于直肠 粘膜,附着在直肠壁上。p鉴别诊断l肛乳头肥大:是肛门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增生 肥大而成。l直肠肛管癌:常易被误诊痔疮而延误早期治疗。癌体质坚硬,形状不整齐,表面有溃疡,可见脓血及粘液

10、。l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颇易误认为痔出血。痔出血特点是随粪便滴 血或射血,血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肠道炎性出血 则多为脓血或粘液血便,与粪便混合。p适应症l年龄在18岁以上,75岁以下。lII、III期内痔反复脱出着,静脉曲张型痔,炎性痔、 血栓性痔。p禁忌症l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l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 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l熏洗药物过敏者。l器械准备结实痰盂或塑料盆1个,小毛巾1条,纱布包1个。l详细操作步骤 药物组成: 大黄15.0 黄柏15.0 苦参15.0 防风15.0 艾叶15.0 蛇床子15.0 土槿皮15.0 冰片5.0(单包)药液制备:纱布包好

11、,放入铝锅内,煎煮1520分钟;药液 倒入容器内,药包可仍留在锅内;药包可反复煎 煮,直至煎煮液没有颜色为止,换另一袋。 简便方:也可用食盐、朴硝、花椒加开水冲泡熏洗。l详细操作步骤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注意液面至容器口的 距离为10cm。患者采用蹲位,肛门局部位置在容 器口处。先熏后洗,每次熏蒸时间为2-3 min,以 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烫伤,可反复熏蒸。药液 温度降低至45-40时用药液清洗局部。l治疗时间及疗程炎性痔、血栓痔一般第1次治疗即可见效,2-3天即可完 全缓解。血栓痔发生3天内的效果较好。l关键技术环节熏蒸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烫伤,肛门局部与液面 应保持一定的距离,10-

12、15cm为宜。1天中熏蒸可多次 进行,以耐受为宜。蹲位熏洗时身边应有把、扶物, 防止摔伤及起立时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摔伤:不要空腹进行操作,蹲位熏洗 时身边应有把、扶物,防止摔伤及起立时一过性低血压 的发生。如发生摔伤则立即进行对症治疗。烫伤:为防止烫伤肛门局部与液面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10-15cm为宜。每次熏洗时以能耐受为度,不要强求。肛 门部有感觉障碍的病人不宜进行此项操作。如发生烫伤 则应立即对症治疗。药物过敏:很少发生,一但出现应立即停药,外用派瑞 松等药物治疗。l注意事项注意可能出现的直立性低血压、烫伤、摔伤等情况。l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v方药v一、五倍子7枚 荔枝草60g主治:痔痛用法:砂锅煎煮,熏洗肛门。v二、槐根150g 艾叶60g主治:痔疮用法:6000ml煎至3300ml淋洗。v三、槐花可内服可煎煮熏洗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