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790592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理学]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理学]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理学]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理学]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学]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可持续发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导论可持续发展引论 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程 低碳经济论定义出处:o 1987年联合国42届大会通过了由瑞典前首相布 伦兰特夫人主持的我们共同未来的决议,成 为第一个世界性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条件。正 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o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巴西的里约热内 卢、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21世纪议 程众说发展o 人类总是为生存而努力,为更好的生存而 努力。生存方式的改变、完善的过程就是 发展o 对发展内涵的理解、对发展行为的约束和 规范历程o 对发展理解后的表述:健康

2、发展、高速发展、 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发展的多样化表述o 中国高层对“发展”的认知表述:快速发展;又快 又好的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o 20071212推进和谐山西建设求发展、求富 裕、求健康、求公平、求安定民众愿 景和需求o 工业化在使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状况发生重大改变的 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威胁。 o 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获取自由和幸福的生存方式第一章 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本源o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o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之源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1o 东方智慧与可持续发展1 和谐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2 整体思维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3 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4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

3、思想5 古代的绿色生产意识 o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维度2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 o 熵定律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1 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说起2 熵定律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一、东方智慧与可持续发展 1 和谐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o 道家的“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与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道家 哲学是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二是指宇宙万物 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 的一种准则、规范;道家的有关论述中充满了自然 协调的思想,强调人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 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状态,倡导人与自然

4、 和谐、和平、和睦的思想。这些思想包含着当代人 类社会发展的适度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 值观。一、2 整体思维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o 东方智慧和西方文明在思维方式上比,有着一种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差异。整体思维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一个直接的源泉。o 筷子与刀叉;和与分一、3 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o 有人把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称为“罪感文化”,把 中国文化称为“忧患文化”,二者相比,中国文 化更主动一些,更富于远见,这种理性思维十分有 益于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行;中国文化的忧患 意识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方的思维习惯(东亚国家 储蓄率高)中国文化告诫我们要兢兢业业地

5、尽责尽 职,发挥主观能动性,防微杜渐,成语“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也是证明;可持续思想正是人类对自 身未来忧虑的产物。在自然界向社会敲响警钟之前 ,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文化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持续 性的发展。一、4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o 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提出的一种循环的农业生产 模式。“蚕桑鱼塘”这种耕作、养殖、消费三者有机 循环、生生不息的思想在现代看来也是比较先进的 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反映了贾思勰对生产性质的判 断:取之自然,又回馈自然,实现经济、环境和生 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他所说的“顺天时 ,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即可反映他的这种绿色生产思想。

6、 o 东方智慧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些是西方智慧 中难以寻觅的,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宝贵的精神资源。 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独特生产模式o 桑基鱼塘的主要特点:1. 种桑与养蚕、鱼、猪相结合,生产上有紧密的联系。2. 植物与动物互养,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3. 塘与基合理分布,水陆资源相结合。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独特生产模式o 历史回顾o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已有种桑、饲蚕、丝织的活动。o 公元7世纪初,唐代各地商人和外国人都相继来广州贸 易,贩运绢丝。当时珠江三角洲已是“田稻再熟、桑蚕 五收”之地。但当时种的桑是在广州附近的高地,与鱼 塘没有联系,尚未形成桑基鱼塘。o 15世纪初(140

7、6年)明永乐四年,顺德的龙江、龙山两 地已出现土丝买卖市场,蚕丝生产已成为商品。但尚未 发现与养鱼联系。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独特生产模式o 珠江三角洲池塘养鱼最早记载在公元9世纪的唐 代,但当时与基面用于种桑养蚕联系生产还尚 未发现。 1522年(明嘉元年)1553 当时由于生丝畅销,后来发现养蚕的蚕沙(蚕 粪)可以养鱼,逐渐了解蚕沙是塘鱼很好的饲 料。农民逐渐明确桑多、蚕多、蚕沙多,塘鱼 也多。由此桑基鱼塘这种特殊生产方式经过长 期生产实践,逐渐形成起来,并很快传到珠江 三角洲各地。一、5 古代的绿色生产意识o 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中管仲是杰出的代表,他说: “地力不可竭,民

8、力不可殚(dan-竭,尽)”直接指出了土地对人口承载的极限问题,比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极限论早了近两千年。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2o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维度可持续发展是受未来时间牵引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空间之间的协调2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二、1 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维度 可持续发展是受未来时间牵引的发展o人类社会发展的时空维度是一个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各 个环节的系列。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过去、现在、未来是一 种单向的决定关系,即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在这种 模式下,社会发展在时间维度上是一种“预成论”的观点,似乎 现在的一切早已由过去预先决定了

9、,未来也注定要受到现在的 规范和制约。 o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维度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时空观。从它的 概念可以感受到,它充满了人类自觉而浓厚的“未来意识”,在 这种意识下,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再是单向的决定关系,而是 形成了一种有机结合的关系,“过去”是基础,“现在”是条件,“ 未来”才是核心。也就是说,这种时空维度既承认当前所处的时 间条件下的经验事实,又强调了未来对现期目标的“牵引”作用 。可持续发展强调空间之间的协调o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空间维度强调分离,主要表现在:人 与自然的分离,人与人的分离,分离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被分割 成充满不同价值观念的独立体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全面对立乃至异化

10、,各种空间矛盾不断激化。 o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观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协 调机制的构建,尽量融合各空间之间的矛盾。首先,它协调了 社会生态矛盾,使人与自然环境保持有机和谐的关系,把它们 从对立的冲突状态引导到协调的均衡状态上来;其次,它试图 协调社会基本矛盾,把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置于一个统一的空间维度 来研究;第三,它把解决人类与人类需求的矛盾作为自身的根 本任务,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融合在一起。 o马克思的话:“完成了人同自然界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 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 义”。二、2 可

11、持续发展的公平观 1 代内公平o 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 o 不仅强调人类生存权力的平等、人类基本需求和欲 望满足的合理性,还特别强调了人类使用、分配、 保护自然资源的权力与公平性,凸现了全球人类共 同利益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最基本的公平概念。 o 代内公平在理论上的两层含义:人与人之间生存权 力的平等;人与人之间在自然资源使用和分配上的 平等。二者从哲学意义上讲都是人类的自我主体与 责任向全球空间的扩展,是对狭隘的地域性、民族 性“人类自我”的一种超越。二、2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 2 代际公平o 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 o是对人类公平理论的重大突破,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已经开始受

12、到人 类理性的启迪、人类道德的指引。可以说代际公平理论极大地丰富了 公平的哲学内涵。 o 地球对人类生存的唯一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 性是全人类自身无法而又力图超越的矛盾。这个 矛盾必然引发当代人与后代人在生存空间、自然资源的拥 有与权力、经济福利的分配上的公平问题。可持续发展的 代际公平目标,要求当代人在满足其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 ,应该使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从 而持续地传给后代,保证后代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以 及选择的机会和能力。对公平观的理解及结语o总之,不包括代际公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不完善的,代际公平是对公平理念的重要补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三、熵定律视

13、野中的可持续发展1.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说起o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物质不灭,它们不能被创造、消灭,而只能转化其形式。o第二定律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即能量只能沿着熵的耗散的方向转化,即 只能从有效能量转化为无效能量,从能量 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为较低的集中程度。1 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说起o 熵及熵定律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 状态时(或者说每当世界上发生一件事情时)就会 有一定的有效能量被耗散掉,被转化成了不能作功 的无效能量。自然界中的这一部分无效能量的总和被称为熵。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的是能量转 化的问题,所以它也被称为熵定律。 o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可以合成一句简短的表述:

14、 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值是不断 增加的。对熵定律得理解认识:o 熵定律指出,当一个系统的熵处于最小值时,即有 效能量处于最大值、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时,那么这 个系统也处于最有序的状态;相反,熵值为最大, 有效能量耗散最大的状态,也就是系统混乱程度最 高的状态。并且,任一系统熵值的减少都必须以包 括该系统在内的周围环境总熵值的增加为代价。 o 当然,对于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 下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它可以 得到一些负熵(自由能量),使系统发生有序变化 而出现熵减,但同时,系统的外界环境却因系统向 其输出的正熵而发生熵增。o 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系统,地球也在熵定律

15、的作用之 下。由于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它很难和外 界交换物质,所以地球上物质材料的熵也会不断增 长(无效能量不断增长)并将最终达到最大值。当 然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但能量往往 很难转化为物质。 o 熵定律十分不幸地预言:就一个封闭系统而言,持 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整体世界将不可逆转地江河日 下,最终“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 从有秩序到无秩序”。对熵定律得理解认识:熵定律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o 熵定律使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人多多少少有一 些沮丧,甚至可以把现在人们对可持续发展 的追求和中世纪人们对“永动机”的追求进行 类比,它们都将成为一个不可完成的使命。 o 熵定律使得我

16、们不得不再次认真考虑可持续 发展,与其它发展方式比较起来,我们不妨 从熵定律的角度重新审视可持续发展: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是尽量延 长人类寿命的“抗衰老”问题。熵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o 1、正如熵定律所述,人类社会正在进行它 自身的“生命过程”,人类传统发展方式的熵 增速度太快,在地球系统封闭的条件下,我 们必须控制这个速度,也就是必须在对人类 自身规模、生活方式以及地球资源利用等方 面作出重大的调整,即必须推行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这实际上也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实践 的理论基础。o 2、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区域、国家 间在人口状况、生活方式以及资源利用等方 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人类社 会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 内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必然随着其熵值的 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各子系统之间存在 着能量的交换,也要求全球各区域、国家间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相互协调。熵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2006总能源消费 (万吨标准煤)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