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790448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 二部分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巨视视解剖学:系统统解剖学 按人体的功能系统阐统阐 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态 结结构及其发发生发发展的科学。局部解剖学 按人体某一局部或每一器官的配布,位置关系,结结构层层次等。 微视视解剖学:组织组织 学胚胎学细细胞学 (一)人体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态结 构及其发发生发发展的科学 。属生物学科中形态态学的范畴。其基本任务务 是探讨讨和阐阐明人体器官的形态态特征,位置,毗 邻邻,生长发长发 育规规律。人体分部细胞组织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器官系统运动系统

2、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人体的构成细胞 生物学组织学解剖学(一)人体解剖学 、人体的组成 、人体的组成(1)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 功能单位。 (2)组织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 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 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4)系统: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 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 运动消化和呼吸 泌尿生殖脉管系 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大系统要牢记 运动系统:nLocomotive system骨、肌、关节三者的关系消化系统:nDigesti

3、ve system 呼吸系统:nRespiratory system泌尿系统:nUrinary system 生殖系统:nGenital system脉管系统:nCirculatory system内分泌系统:nEndocrine system感官:nSense organ眼耳神经系统:nNervous system 、常用解剖术语(1)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 ,即: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足 尖向前。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 掌心足尖都向前 上肢下垂下肢并 、常用解剖术语(2)轴和面 均为假想。 n轴 包括矢状轴、冠 状轴、垂直轴。 n面

4、 包括矢状面、冠 状面、水平面。轴轴和面、常用解剖术语 ()人体型的分类:矮胖型、适中型、瘦高型、常用解剖术语 ()人体发育中的变异与畸形n发育不全(牙齿缺失)n发育停滞(腭裂)n发育过剩(跰趾pianzhi)足大拇指与第二指 相连为一指.n器官异位(游走肾)n器官愈合与分裂(马蹄肾)n返祖现象(毛人)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研究对象、方法n健康人体为研究对象。n尸体解剖方法:肉眼观察 显微镜 电镜 生化技术n活体观察方法:肉眼观察 显微镜 电镜、x射线 生化技术 n 研究水平: 整体 器官、系统 细胞分子一、人体解剖生理学(二)人体生理学 、科学地位人体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

5、活动规 律的科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研究机能 (功能)(function)活动。是专门研究健康正常生 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理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机体活动的过程、发 生的原理和条件以及体内外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等, 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二)人体生理学、研究内容通常归纳为三个水平: (1)细胞、分子水平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或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 。 (2)器官、系统水平专门生理学。 (3)整体水平:器官、系统之间,机体与环境联 系与协调。整合生理学(integrative physiology)将 是未来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6、(二)人体生理学3、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看,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1)实际观察 (2)科学实验 急性实验法(acute experiment)分析性研究a.离体(in vitro)实验离体组织器官法b.在体(in vivo)实验活体解剖法, 慢性实验法(chronic experiment)综合性研究 (3)观察与实验方法相结合 形成了许多的新方法、新技术二、生命活动的主要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metabolism)从物质运动方向看,由相互依存、相互 协调的同化作用(catabolism)和异化 作用(anabolism)两个过程组成。是生 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二、生命活动的主要基本特征2.

7、兴奋性(excitability)早期的生理学将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 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给兴奋性下了更 严格的定义,即兴奋性是指组织随环境变化而 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由于神经、肌肉、腺体具有相对更高的兴奋性 ,因此在生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可兴奋组织。 n在生理学中,把能为细胞或机体感受到的内外环 境变化称为刺激(stimulus)。n刺激三要素: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n要引起组织兴奋,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必须 达到一最小值。n细胞或机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应答性变化,称为反 应。有两种带有共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n兴奋(e

8、xcitation)是指组织受刺激后,由生理静息状 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的过程。在 现代生理学中则具体指动作电位。n抑制(inhibition)是指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 入生理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的过程。抑制 乃是兴奋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能兴奋、不易兴奋或 兴奋性降低亦称为抑制。 二、生命活动的主要基本特征3.适应性(adaptability)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人类不仅有被动适应, 还能主动适应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 征之一。 三、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n体液: 机体内的液体 60%细胞内液(

9、intracellular fluid)40%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20%血浆 (plasma):5%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15%n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n稳态 ( homeostasis):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W.B.Connon1871-1945)于1926年提出,当初指内环 境理化性状的相对稳定。现在指:机体依赖调节机制,对 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维持内环境等生命指标、生命现 象处于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也叫自稳态。理化性质包括: 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三、

10、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稳态(homeostasis)及其生理意义关于稳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生理 意义,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laude Bernard 1813-1878)说:“生命活动的唯一目的在于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恒定。它是机体自由独立生活的 必要条件。”四、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n所谓调节n 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来调 整和节制体内的活动,使机体内部以及 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平衡统一(稳态与 适应)的生理过程。 四、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一)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alution) 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

11、节 (autoregulation) (一)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n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自身的机能活动进行调 节的生理现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reflex),反射包括非调节反射与条件反射两类 。n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快速、精确、短暂,具有 高度的整合能力。n在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占主导地位。(一)调节方式2.体液调节(humoral regalution)n指体液因子通过体液途径(血液、淋巴液、组织 液)对各种器官组织实现的调节。包括以激素为 主要体液因子的全身性和一般化学物质为主的局 部性体液调节。n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

12、慢、广泛和持久。n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分泌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 系统控制,这时体液调节实质上成了神经调节传 出途径的一个环节,这类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 节。 (一)调节方式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n自身调节是指当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环 境变化的刺激时,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 ,而由其本身呈现的一种适应性反应。n它是一种比较简单,局限的原始调节方式 。其调节幅度较小,灵敏度也低,但对生 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的意义。 (二)调控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 组成。从控制论观点,把体内数以千计的 控制系统分为以下三类。非反馈调控系统反馈系统前馈(feed

13、-forward control) 1、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 制部分的活动。如应激反应。控制方式:单向性控制特点: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 少见。指 令受控部分机能活动动(二)调控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是指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形成的闭环联系。反馈调节是由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 活动加以纠正和调整的过程。根据性质和作用不同 可将反馈分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和正反 馈(positive feedback)两类。2.反馈系统(1)负反馈: 指反馈

14、信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负 反馈机制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理意义在于维 持稳态或平衡,实现自动化调节。 (2)正反馈: 指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正反馈机制在正常动物体内较少,如排尿反射 和分娩过程。正反馈的生理意义在于加强某种活 动,迅速达到某种状态。(二)调控系统3.前馈(feed-forward control) 指某一方面的信息(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 分引起输出效应变化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 径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时地调整活动。前馈的作用是预先监测干扰,防止干扰的扰 乱;或是超前洞察动因,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前馈机制又称适应性控制(adaptive control)。【思考题】 1.辨析概念: 兴奋兴奋性 刺激反应 兴奋抑制 内环境稳态负反馈 2.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与联系。 3.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