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769040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训练五唐朝的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朝的牛 1.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时,对着河流吹,把一河春水吹 成起皱的绸子;有时,对着新月吹,把月牙儿逗得久久合不 上嘴”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考查修辞手法 及其作用)(3分) 答: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田园景物(河 流、新月)的美丽,表现了笛声之美,体现了作者 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 【思路点拨】比喻、拟人是写景状物时常用的两种 修辞手法,一般作用是使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体会其作用时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探究运用这些修 辞手法描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的什 么心情。 答题格式是: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 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感情。2.请说说

2、第段中“这片野芳草,养活了牛,也养育了唐代诗 歌的春色啊”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考查重点句子的深刻含 义)(2分) 答:唐代的田园和土地,养育了牛,滋养了唐代的 诗歌(1分),使唐诗充满了灵气和活力(1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种题目,先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 语,(所谓“关键词语”,即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 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然后结合文章上下文和主旨思 考其表达效果和目的(字面外所指、言外之意)。 结合上下文可知,“野芳草”指的是唐朝的田园、土 地,“养育”是“滋养”的意思,“诗歌的春色”指 的是唐代诗歌的繁荣以及唐代诗歌的生机和活力。“ 野芳草”是产生“唐代诗歌的春色”的根本,是它为 唐代诗歌注

3、入了灵气和活力。2.请说说第段中“这片野芳草,养活了牛,也养育了唐代诗 歌的春色啊”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考查重点句子的深刻含 义)(2分) 4.第段中加点的“荒原”一词是什么词性?它在文中有什么深 刻的含义?(考查词语的词性以及深刻含义)(2分) 答:名词(1分) 。在文中指环境遭到破坏后, 失去生命力、失去诗意的中国大地。(1分) 【思路点拨】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要联系词语 本义,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 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 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荒原”一词本义是“荒凉的原野” 。文中指? 结合原文(末段)可知,这里的“荒原”指的是 我们生活着的

4、大地(大自然)。它为什么会“荒 ”? 联系文中对现代的牛的描写可知,是因为现代文 明的发展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使原本充满诗意 和活力的大地变得荒凉、毫无生机,没有诗意。5.本文标题是“唐朝的牛”,作者为什么还写了现代的牛?请结 合文章简析。(考查探究能力)(4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或表达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 结合原文可知,作者写现代的牛的命运,目的是与唐代的 牛的命运形成对比(写作手法),那作者进行对比的目 的是什么呢? 结合原文,提炼出两种牛的不同命运:唐朝的牛拥有辽阔 的原野,悠闲自在,是田园的一部分,是启发诗人灵感 的源泉之一;现代的牛却“被囚禁在饲养场里”“被饲

5、料和激素反复刺激、毒害”“被市场的屠刀宰来宰去” “被疯牛病恐吓、折磨”。再结合结尾句“牛的身后,诗 的身后,是一片由化学、商业、皮革、利润组成的现代 和后现代荒原,虽然它有时貌似郁郁葱葱,但毫无疑问 ,它是真正的荒原”,我们就可以体会出作者进行对比 的目的: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对现代文明对环 境、生态的破坏的痛心和谴责。5.本文标题是“唐朝的牛”,作者为什么还写了现代的牛?请结 合文章简析。(考查探究能力)(4分) 【答案】示例一:写现代的牛,目的是与唐朝的牛的 生活、命运作对比(1分)。唐朝的牛是唐朝田园 的一部分,是启发诗人灵感的源泉之一;而今天的 牛,却被饲养、被宰杀、被折磨(1

6、分)。两相对 比凸显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眷恋 和向往,和对现代文明发展对环境、生态的破坏的 痛心和批判(2分)。 示例二:以小见大(1分),作者以小小的牛切入 ,通过牛的命运的变化,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对大自然的破坏(1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痛心,以及对人类不顾生 态环境盲目发展行为的批判(2分)。 3.仿照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外仿写一个句子。要求: 与原文衔接紧密。句式相同。风格一致。(考查仿写句子 )(2分) 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隐隐春色,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原春草。【答案】示例:那“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萋萋芳草。 (2分)

7、【思路点拨】解答这类仿写题目的步骤:看句式:分析例句的结构 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对 应词语的词性应一致。看修辞: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 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看字数:字数尽可能一样 多。看意义:内容要符合语境,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与原文保持 一致。就本题而言,句式为“那(引用写草的古诗名句)的 +偏正短语(尽量跟春有关)”,句中需要引用描写草的古诗词名句 ,整个句子是赞美的情感。根据这些要素,从自己积累的描写草的古 诗词名句中选择一句,按照句式仿写即可。那条河流1.文章第段有四个由“理所当然”构成的排比句,强调了“ 我”怎样的心态?文

8、中与此相照应的句子还有几处,请你任选 两处并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考查句子的作用)(3分) 【答案】当初享受大自然美景却不懂得珍惜的心态; “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 然”(1分)“我仍然觉得而且永远”(1分)。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第段四个由“ 理所当然”构成的排比句:“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 ,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 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 歌谣是理所当然的。”这四个句子写了什么?四个排比句描写出大自然的美景,而“理所当 然”一词却传达出“我”对这美景满不在乎、不懂 珍惜的心态。 2.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

9、意及其表达作用。(理 解词语的含意及其作用)(3分) “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 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 本句采用了拟人手法,“遗体”描写出 的惨境, “无言诉说”呈现出 的气氛,全句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答:河水枯竭,生命死亡(1分);悲凉,衰败( 1分);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愤慨(1分)。 【思路点拨】这里要求回答的词语的含义是词语的语境义, 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来分析。本句运用拟人,描 写出河流被污染后的惨状。“遗体”是死亡的代名词,用在 河流身上,说明河水枯竭,水里的生命也死亡了;“干涸的 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它们“无言诉说”着曾经的

10、沧 桑,让人看到一幅衰败、死寂的画面,令人心生悲凉;由此 我们可以体会到全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愤慨 之情(对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痛心)。 3.第段说“年前回家,我愕然了”,作 者为什么“愕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2分) 【答案】河流干涸,生命死亡,周围环境 被破坏。(每个要点1分,答对两点得2分 ) 注意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4.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a和b的深层含意。(考查句子 的深层含意)(4分) a句为什么把河流比喻成“孤独的琴弦”? b句怎样理解“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 ”?为什么说“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答案】a句,因为

11、河流哺育了众多的生灵,弹 奏着生命的乐章,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理 解、珍惜和保护,所以把它比喻成孤独的琴 弦)。 【答案】 b句,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就像鱼 和水的关系。我们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 ,而不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万物赖以生存的 环境,下场也必将像干鱼一样毁灭。5.赏析下面这句话。(考查赏析文中精美的语句)(3分) 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 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 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 出小生命的脆弱,表现了小生命在人类的伤害下处 境的危险(1分),体现了作者对小生

12、命的同情和 怜惜(1分)。 【思路点拨】赏析散文的语言,可以从用词之美、修辞 之美、句式之美、哲理之美、情感之美等不同角 度来进行。这句话把螃蟹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两 个“小小的”以及“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等内 容生动地写出了小生命的脆弱,以及小生命在人类的伤 害下处境的危险。体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怜惜。6.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考查抒情段落的作用)(4 分) 【答案】结尾直抒胸臆,深化主题(1分);以 问句形式结尾,令人警醒、深思(1分)。作者 怀着焦灼的心情,一方面呼吁人们想办法保护 环境,以恢复大自然的美好;一方面希望从自 身做起,保持心灵的纯洁,净化人们的心灵

13、(2 分)。 【思路点拨】在散文中,抒情议论句一般起画 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主题。以问句形式 出现,还可以引人深思。注意,一定要结合原 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来具体分析其作用,切 不可脱离语境,照搬照抄现成的答案。 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查概括作 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分)【答案】表达了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对当初享受大自然美景却不懂得珍惜的悔 恨之情,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慨和对爱与 美好心灵的唤唤。(每点1分)【思路点拨】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在感知 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开头、结尾的抒情句 和议论句来加以理解和分析。浏览全文可知, 关键语句是第段和结尾的三段,对其

14、加以提 炼概括即可。4.【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要透过句子的表面意思深入挖掘其内 涵。要探究a句把河流比喻成“孤独的琴弦”的原因,需要回答两个 小问题:为什么把它比喻为“琴弦”而不是别的?为什么是“孤独的 ”?对第一个小问题,结合下文“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 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 理所当然属于我们”可知,河流在弹奏着生命的乐章,滋养着众多的 生命,所以把它比喻为“琴弦”;要理解“孤独”的原因,需要在把 握整篇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来进行。河流滋养着生命,人类却不懂得珍 惜它、保护它,相反却污染它,破坏它,使它干涸了,由此可见河流 是“孤独的”。b句需要从

15、人类和大自然的鱼水关系角度来理解。大 自然是人与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像水是鱼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 我们不珍惜和保护环境,下场也必将像干鱼一样毁灭。 8.请根据你阅读本文的感受,以“我怀念,它曾使我 ”的形式写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3分)(发 展题型)【答案】示例:我怀念那片树林,它曾使我有过许多神秘的幻想。 或:我怀念老师的宽容,它曾使我战胜过错、重树信心。(句式正确 ,语言流畅,内容正确,可得3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这道题不同于一般的仿写,要求不 能脱离原文,不能脱离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需要在充分理解文章 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来仿写。本文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表达

16、对人类不懂得珍惜、保护自然的痛悔和愤慨之情;一方面呼吁爱的回 归和心灵的纯净。可见仿写围绕“自然环境给人类的馈赠”或“人间 之爱”“心灵的纯洁”等来进行即可。风筝的心 13.(考察整体把握能力,答题格式:谁+做什 么事,必要时交代事件的背景) (1)孩子们在小巷里放风筝,风筝飞不起来。 (2)我做了风筝,带孩子们到广场放风筝。 14.(考察信息提取的能力) (1)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 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 想; (2)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 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 (3)缺少了放风筝的安静、优雅的心灵。 15考察语言鉴赏能力。一般可从修辞、用词 、作者情感等角度去鉴赏。(1)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 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