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放射治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6430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喉癌放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喉癌放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喉癌放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喉癌放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喉癌放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喉癌放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喉癌放射治疗(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喉癌放射治疗 Radiation Therapy of Laryngeal Carcinoma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放射治疗科 吴少雄喉癌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1 .82.0/10万, 占全身肿瘤12%,占 头颈肿瘤38%(居第2位) 男性多见,男:女10 1 以5069岁最多 就诊时约2/3为局部病变,1/3为区域扩散, 远处转移在10%以下 声门区癌和声门上区癌之比为3:1 危险因素:吸烟 (危险度为非吸烟者3-18倍)解 剖 位置:上界C4/C5下界C6下缘 (女性略高于男性) 界线:上界会厌舌面、会厌尖、两侧杓会厌皱襞、两侧杓状软骨区下界环状软骨下缘前界甲状舌骨膜、甲状软骨、环甲膜

2、、环状软骨弓后界杓间区、环状软骨板外界两侧会厌软骨外缘、杓会厌皱襞 、甲状软骨、梨状窝内壁解 剖 软骨:不成对: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 对: 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血供:喉上动脉、喉下动脉 神经:迷走N 喉上神经 喉内感觉、环甲肌喉返N 喉内各肌肉 淋巴引流:声门区:几乎无淋巴系统声门上区:淋巴组织丰富、淋巴管粗大声门下区:淋巴管较少、较细喉的正面观 喉软骨、韧带和关节喉的分区 声门上区:喉上部:舌骨以上的会厌、 杓会厌皱襞 、杓状软骨 喉下部:舌骨以下的会厌、 室带、喉室 声门区: 声带、前连合、后连合 声门下区: 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 缘以上的区域颈部淋巴结命名颈部淋巴

3、结分区舌骨下缘环状软 骨下缘颈内静脉胸锁乳头肌颌下腺 后界胸骨柄 上缘颈总动脉颈静脉窝前斜角肌颈内静 脉后缘声门上区癌的局部扩展 会厌喉面癌(50%) 会厌前间隙、会厌舌面、舌根 杓会厌皱襞/杓区癌 声门旁间隙、梨状窝、环后区 室带癌 会厌喉面、会厌前间隙、声带、甲状软骨 声门上区 声门区:2550声门区癌的局部扩展 一侧声带 前联合、对侧声带 声门下区 晚期病变 甲状软骨、颈部、甲状腺 声带活动障碍原因:甲杓肌及环杓关节受 侵 声门下区癌的局部扩展 少见,就诊时多为晚期病变,常累及声带、 气管、甲状腺跨声门癌的局部扩展 原发于喉室粘膜 多发生于一侧喉室 肿瘤位置深在和隐蔽,体积不大 喉镜检查

4、仅见室带向上膨隆,但表面光滑 常有声门旁间隙侵犯,容易破坏甲状软骨 颈部淋巴转移 声门上区: 3060 II、III、IV区是常见转移部位(分别为60、55和30) I、V 区转移很少见(约为5-6%) LN转移率随T分期的升高而升高(10%57) N0选择性颈清扫:2040颈LN M (TLN) 居中原发肿瘤易发生双侧颈LN转移 (20% vs 5%) 声门区 T1: 0%,T2: 2%,T3T4: 2030 前联合声门下区前份气管前LN ( VI ) 声门下区:1020(IV、VI 区LN)血道转移 转移率: 14(本院8.6%)尸解报告达30 部位:肺肝骨皮肤诊断1. 临床检查:喉外形、

5、摩擦音、颈淋巴结2. 喉镜检查:间接喉镜、纤维/电子喉镜3. X线检查:食管吞钡检查4. CT/MRI/PET检查5. 组织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学检查肿瘤分型根据原发肿瘤的位置分为: 声门上型 肿瘤位于声门上区,即在由喉的上界至声带上缘之上的 区域 声门型 肿瘤位于声门区,包括声带、前联合和后联合 声门下型 肿瘤位于声门下区,即在声带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的区域TNM分期AJCC/UICC 2002年修订 声门上型 T1: 肿瘤限于声门上区的一个亚区,声带活动正常 T2: 肿瘤侵犯声门上区一个以上邻近亚区的粘膜或侵及声 带或声门上区以外区域(如:舌根部、会厌谷及梨状窝内侧 壁的

6、粘膜),喉没有固定 T3: 肿瘤限于喉内,伴声带固定和/或侵及下列任何结构: 环后区、会厌前组织、声门旁间隙和/或轻度甲状软骨破坏( 如内皮层) T4a:肿瘤侵犯穿透甲状软骨和/或扩展到喉外组织(如: 气管、颈部软组织、舌根、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声门型 T1:肿瘤限于声带(可侵犯前联合或后联合),声带活动正常 T1a:肿瘤限于一侧声带。 T1b:肿瘤侵及两侧声带。 T2:肿瘤扩展到声门上区和/或声门下区和/或声带活动受限 T3:肿瘤限于喉内伴有声带固定和/或侵犯声门旁间隙、和/或轻度甲状软骨破坏(如内皮层) T4a:肿瘤侵犯穿透甲状软骨和/或扩

7、展到喉外组织(如:气管、颈部软组织、舌根、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声门下型 T1:肿瘤限于声门下区 T2:肿瘤扩展到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3:肿瘤限于喉内,声带固定 T4a:肿瘤破坏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和/或侵及喉外组织(如:气管、颈部软组织、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区域淋巴结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 3cm N2: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 3cm,但 6cm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 6cm N2c 双侧或对侧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

8、直径 6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 6cm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0 期TisN0M0期T1N0M0期T2N0M0期T3N0M0 T1,T2,T3N1M0期AT4aN0,N1M0 T1,T2,T3,T4aN2M0期BT4b任何NM0 任何TN3M0期C任何T任何NM1早期声门型喉癌CT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CT 声门上型喉癌MRI T1T1-GdT2ABC声门上型喉癌18F-FDG-PET/CT融合治 疗 目的 肿瘤控制 保留喉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手段 激光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外科手术的局限 头颈部重要器官多且交错,手术难以彻底切

9、 除肿瘤-边缘复发 难以清除亚临床病灶 无法解决远处微转移灶 影响重要器官功能:语言、咀嚼、吞咽 容貌改变实例: 患者杨,男,49岁 确诊为左侧舌癌T1N0M0 I期 2011-06-13行左舌癌根治术左半颈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左舌高分化鳞癌,左颈IIII区淋巴结未见癌 2012-02-15发现左颈III区LN肿大,活检为高、中分 化鳞癌 2012-02-23左颈清扫术,病理见III区高分化鳞癌转 移术前MRI(2011-06-09)术后8个月CT:左颈III区LN复发2012-02-142011-06-09声带原位癌声带原位癌 未行治疗者有60%以上会转变为浸润性病变 治疗 声带剥离术 (局

10、控率6066%) 激光治疗(局控率6892%) 放射治疗(局控率8095%) 治疗前未能确定原位癌是否有浸润性时,建 议采用放射治疗声带原位癌: 放射治疗 靶区:仅包括原发病灶,不照射区域LN 设野:一对平行对穿野(66或77cm) 剂量:60Gy/30F (2Gy/F)70Gy/40F (1.75Gy/F)51Gy/20F (2.55Gy/F)声门癌T1-2N0期 根治性放疗 放疗可保留喉的发音功能,应作为首选 若肿瘤对放疗反应不理想,可行挽救性手术 手术 部分喉切除术 内窥镜下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 适用于表浅性或 局限性病灶T3N0-1期 同期放化疗 RT:70Gy CT: DDP 100

11、mg/m2,d1,22,43或CBP AUC 5 6, d1,22,43 手术 喉及同侧甲状腺切除术根治性或选择性颈清扫术 术后有放疗指证者应补充放疗化疗 T3N2-3期 同期放化疗/手术(处理同T3N0-1期病变) 诱导化疗+同期化放疗/手术 诱导化疗:PF或TPF方案3程 原发灶CR/PR,颈SD/缩小 同期放化疗 原发灶达不到PR,或颈PD 手术 T4a期 首选手术,术后加放疗化疗 同期放化疗或放疗靶向治疗:适用于体积 较小且为N0-1的T4a期病变 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手术治疗T4b期或不能切除的颈淋巴病变 放疗综合化疗、靶向治疗 单纯放疗 营养支持疗法:不能耐受放疗者(PS = 3)

12、 声门上区癌T1-2N0期 内窥镜下切除选择性颈清扫术 开放性部分声门上喉切除选择性颈清扫术 单纯根治性放疗T3-4aN0期 全喉切除选择性颈清扫术,术后补充放疗 化疗 同期放化疗或放疗靶向治疗:适用于T3及 部分体积较小的T4a病变T4b期或不能切除的颈淋巴病变 处理同声门型: 放疗综合化疗、靶向治疗 单纯放疗 营养支持疗法:不能耐受放疗者(PS = 3)阳性淋巴结的处理 T1-2N+及部分T3-4aN1期 同期放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单纯放疗 部分喉切除颈清扫术 T3N2-3期 全喉切除颈清扫术术后放疗化疗 同期放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 T4N2-3期 首选全喉切除颈清扫术术

13、后放疗化疗 放疗综合化疗/靶向治疗/单纯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 的颈淋巴病变术前放疗指征1. 颈部淋巴结固定 经肿瘤作紧急气管切开术后 肿瘤直接侵犯皮肤 术后放疗指征高危不良因素 1.淋巴结有囊外侵犯(即包膜受侵) 2.切缘阳性 低危不良因素 1.原发病变为pT4期 2.N2/N3病变 3.周围神经受侵 4.血管有癌栓术后同期放化疗:一个高危因素或2个低危因素 术后单纯放疗:仅有一个低危因素放射治疗技术 二维放射治疗(2DRT)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放疗(V-MAT )二维放疗 声门癌放射野设置 T1-2:两个侧颈相对野约55或66cm 。 病变在声

14、带前1/3:不加楔形滤板 病变在声带后2/3或全声带:加300楔板 颈():射野相应扩大并使用缩野技术 T3-4:照射野根据病灶范围相应扩大T1-2N0T3-4N0-1T1-4N2声门癌设野声门上型癌放射野设置 设两个侧颈相对野,各加300楔板,包喉 及淋巴引流区, 约88或810cm 上界:下颌角上1cm 下界:平环状软骨下缘 前界:超过皮肤 后界:颈椎横突或脊髓。照至44Gy时,后 界前移避开脊髓,若颈后区(V)有淋巴转移 ,则用电子线对颈后区追加照射T1-2N1T1-2N0T1-4N2-3声门上型癌设野前下颈野设置 双侧对穿野不加楔形板双侧对穿野加300楔形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定义 G

15、TV 为影像学所见的原发肿瘤及颈部受累的淋巴结 CTV CTV1:为低危区域,一般包括CTV2外扩1 cm的 区域和需要接受预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区 CTV2:为高危区域,包括原发部位GTV/术床及 其周围1cm的区域、以及受累LN所在的引流区 PTV GTV/CTV外扩至少0.5 cm CTV1包括预防照射淋巴区域的规定 声带原位癌及声门型T1-2N0病变CTV1不需包括淋巴引流区 声门上型T1-2N0病变 CTV1包括、区 局部晚期的声门型和声门上型病变(T3-4或N+)CTV1一般需要包括双侧、和区若或b区受累,CTV1应包括锁上区若区受累,CTV1应包括咽后淋巴引流区若区受累淋巴结已扩展至b区或与其边界毗邻,CTV1应包括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