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2184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 2004年8月30日主讲:唐兆新教授兽医内科学概论兽医内科学(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是一门研究动物非传 染性内部器官疾病的一门综合性兽医临床学科,是运用 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治疗手段,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 、发展规律,临床症状、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理论并与 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兽医内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消化器官病、呼吸器官病、 循环器官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病、泌尿器官病、神经器 官病、内分泌器官病等,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遗传性 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宠物饲养数量 不断增加,犬猫等宠物疾病的诊疗又逐渐成为人们关

2、注 的新领域,成为本学科研究的另一个新内容。 兽医内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与临近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及其研究方法兽医内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病因、症状的多样性, 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性等特点。 (1)必须坚持科学的认识论,立足于临床实践,防治常见病、研究疑难病、 探索新出现的疾病及其他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使兽医内科学在认识 论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总结,以保 证其不断发展与提高。 (2)必须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化学、现代电子技术等先进科学理论和 技术方法,同时也只有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武装兽医内 科学,才能实

3、现在崭新角度、更深层面上,阐明发病机制、弄清临床 病理学特点,解释症状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明确疾病的演变规律,促 进兽医内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兽医内科学是建立在畜禽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 理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家畜传染病 学、家畜寄生虫学以及家畜卫生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学科。 兽医内科学概论兽医内科学的沿革与现代兽医内科学的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给兽医内科学发展带来了曙光,各大区和省市 农学院相继开设兽医专业,兽医内科学学科有了长足进步,出版的兽医内科学 著作有:家畜普通病学罗清生著(1950);农畜常见内科病陈振旅著 (1

4、951);波氏兽医内科诊断(英)波得著、殷震等译;家畜内科学 (上、下册)倪有煌著(198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先后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家畜内科学 段得贤主编(1983)家畜内科学丛书 王洪章、祝玉琦、倪有煌等主编(1988)家畜中毒学 王洪章、段得贤主编(1985)动物普通病学 李毓义、杨谊林主编(1994)兽医内科学 倪有煌、李毓义主编(1996)动物营养代谢病 熊云龙、王哲主编(1995)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王宗元主编(1997)动物遗传免疫病学 李毓义、李彦舫主编(2001) 大量学术著作的出版,预示着新世纪的兽医内科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 兽医内科学概论在临床

5、诊疗中如何使用本教材 收集所有 的临床症 状根据本书“常见临床症 状的病理和诊断”部分 的有关知识,找出疾病 所涉及的器官系统找出主要的 病变部位, 确定病变的 性质和类型根据本书各器官系 统疾病的知识,结 合病史调查,找出 疾病特异性的病因制定对因 治疗和预 防的措施进一步地查阅其他 相关书籍,如“家畜 传染病学”“家畜寄 生虫学”等,帮助找 出病因兽医内科学概论1 常见临床症状的病理和诊断 症状(symptom)动物患病时,由于组织、器官发生形态改变和机能异常而 呈现出的异常临床表现,称为症状,通常又称体征(sign)。 症状学(symtomatology)是研究症状的识别、出现原因、发生

6、机制、临床 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的学问。 综合征(Syndrome)某些症状常依固定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并同时或在同 一病程中先后出现,这种症状的组合称为综合征候群或综合征。某一综合 征候群常可提示某一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或可反映疾病的基本性质。 症状诊断学是研究如何根据以动物表现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症状的表现是病畜就诊的原因,又是兽医诊断疾病的线索、依据和向导 。兽医专业学生踏入临床医学,也就是从学习症状学开始,症状学可以说 是把学生由对疾病无知导向对疾病有知的敲门砖。 临床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许多不同疾病可以表现相同的症状,即异病同症异病同症 ,同一症状又可以由不同

7、的原因所引起,即同症异病,因此,在疾病诊断 过程中,首先要从疾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入手,掌握发生同一症状的各种原 因,提出相似可能的疾病,再分析患病动物的病因类型,最后确立疾病诊 断。 1.1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一、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是指动物在较短时间内体重明显降低。 1.病因: (1)营养因素:食物摄取不足、饲料质量低劣或适口性差、各种原因引起的厌 食、吞咽障碍、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如反刍动物钴缺 乏,常呈地区性疾病,矿物元素缺乏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2)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度丧失:糖尿病引起的尿糖增加,各种胃肠道疾病 引起的粪便蛋白质排出增

8、加,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体表或体内寄生 虫引起的严重蛋白过度丧失。 (3)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腹泻的各种类型肠炎,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病,结核 病,球虫病,肉孢子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猪的肾虫病、圆线虫病和 蛔虫病。胃肠道肿瘤和胃肠道溃疡也是可能的病因。 (4)能量需求增加或过度消耗:极度高热、严寒等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在许多 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也发生能量需要增加,如泌乳、过劳、妊娠、发热或 炎症引起的代谢增加,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和电解 质丧失。临床症状 (1)厌食:见于多种传染性疾病,炎症、肿瘤、中毒、神经性或代谢性障碍。厌食可包括假性厌食(如牙齿疾病、颞下颌肌炎)、原发性厌食(

9、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继发性厌食(代谢性或中毒性)、应激环境因素(长途运输、气温过高、犬猫有新的家庭成员)等。(2)营养不良:这类体重下降应通过详细调查饲料成分,以发现饲料质量、类型、饲料添加剂的变化。(3)胃肠道症状:除厌食之外,还可见返流或呕吐、腹泻等食欲不减少、贪食而体重下降:主要由于过多营养消耗、代谢旺盛,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妊娠、泌乳、慢性传染病、生长过快、剧烈的活动、肿瘤等,糖尿病、肾病等。 1.1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诊断 (1)病史调查:详细询问动物的临床症状表现,如腹泻、咳嗽、多尿。体重急速 下降5%10%则十分明显,重要的是定量确定体重

10、下降程度,并区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体重变化。(2)临床检查:确定临床上的症状,如吞咽动作异常、有无腹泻、腹围大小、瘤胃蠕动、有无厌食、心脏和肺部异常表现以及动物的饥饿状态等。(3)饲料分析:检查饲料气味、营养成分及其适口性,比较动物饲料摄入量与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饲料成分和性状不变,要充 分分析原发病的病因。(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粪便的检查。针对不同的动物、品种差异,有目的地进行血、尿、粪的常规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5)特殊诊断:根据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确定引起体重下降的原因,在血液生化 、尿液分析、粪便检查后,确定是否进行胸腹部X线投照、甲状腺素浓

11、度等检查。 1.1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二、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是指动物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病因:过食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活动减少、内分 泌障碍及遗传倾向也可引起。大多数体重增加是因为 能量摄入增加,即采食增加而活动减少。某些内分泌 障碍,如垂体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 减退等。动物妊娠期间的体重增加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必要时需进行直肠检查及超声诊断。 体重增加导致的肥胖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无论是小动 物还是大动物,都会由于肥胖而继发一系列的临床综 合征,在反刍动物则易发生在怀孕晚期和泌乳期间的 生产性和代谢性疾病经过中。 1.1 体重的变

12、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检查时应注意鉴别和诊断腹水、水肿、肌肉肥大、内脏巨大等,同时应注意体温、脉搏和皮肤的检查以提供引起体重增加的 临床资料。 腹水或外周水肿见于低蛋白血症(肝脏疾病、肾病、肠病)、心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右心衰竭)、传染性或炎性腹部 疾病(犬传染性腹膜炎、脓性腹膜炎、胰腺炎)、肝病(肝硬 化、门脉栓塞)。 肌肉增多见于活动和能量的增加、内分泌障碍如胰腺瘤、肢端肥大症、药物治疗。活动增加同时摄入高能量饲料可导致体重 增加和瘦肉的增加。 1.1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症状和诊断:1.2 体温调节异常(Therm

13、oregulation Abnormability) 概述 正常动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在较狭窄的正常范围内,但体温也不是绝对恒定的,存在昼夜温差,大多数变化在1左右。 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并出现热候时,即称为发热。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的反应。 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机体由于散热超过产热则发生体温低下。 体温增高主要由于体热的产生、热的吸收增加或散热障碍,由于某些药物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也可导致体温改变,剧烈的运动可使体温提高2左右。 一、体温低下(Hypothermia)病因 (1)

14、产热减少:麻醉药诱导的下丘脑体温调节机能抑制、麻醉药诱导的代谢 抑制、某种原因减少肌肉活动、心输出量减少、外周灌注量减少及休 克,如产后瘫痪、急性瘤胃阻塞;代谢机能下降如肾上腺功能减退、 垂体功能减退。许多疾病后期的发热动物体温突然下降则预后不良。(2)散热增加:湿冷多风环境及小动物输入冷溶液、躺在冷而没有隔热的地 面、高热时的过度降温处理,脱毛和体表潮湿等。(3)体温调节障碍:应用药物如酚噻嗪、安乃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 外伤、肿瘤和水肿;内源性毒素,导致下丘脑调节中枢损伤及肾上腺 能和交感神经系统损伤;新生和老龄动物最易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下 而散热增加。(4)营养性衰竭症:能量与蛋白质

15、缺乏,特别在严寒的季节,如新生仔猪低 糖血症。 1.2 体温调节异常(Thermoregulation Abnormability) 临床症状及检查 除测量体温外,应观察动物的表现,分析发生病因。由于 体温低下的原因、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全面的血液学分 析、生化和凝血参数的检查,以确定在严重或长期体温低 下时的器官功能障碍状态及其异常特征。治疗 轻度体温低下不需强制性增加体温,但中度或重度体温低 下则需要提高体温,要注意避免仅仅应用体表加温。增加 体温方式可首先减少散热,保持体表干燥,小动物可用毛 毯、毛巾等包裹的方法,或用红外灯、婴儿加热箱等增加 环境温度,治疗时采取加温输液。 1.2 体温调节异常(Thermoregulation Abnormability) 二、体温过高(Hyperthermia)体温过高是由于产热增加和吸热过多,或散热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的现象,如仍 在动物体温临界点可调节范围之内,并无热侯。中暑(heat stroke)是临床最常见的体温过高现象。病因 (1)高温环境 在高温高湿环境,肥胖、毛厚的动物等因素可诱发高热。(2)其他因素 神经性高热如下丘脑损伤,包括丘脑炎症、新生物或其他损伤损害丘脑调节中枢所致、动物脱水导致蒸发散热困难、过度的肌肉活动可产生体温升高 。症状 体温升高是主要诊断依据,大多情况下通过测量直肠温度获得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