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7608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 14 任课教师 储德勇 学年/ 学期 20082009/第一学期 编写时间 2008.11.28 教学内容 昆虫纲、蚊、蝇、蚤、虱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授课日期 2008.12.01 学时 2 班次 07 预防 2930教室 14107 教材题目 昆虫纲、蚊、蝇、蚤、虱 教学目的 1 掌握蚊子生活史的各期形态特征;蚊子刺吸式口器构造和常见重要的蚊种;蚊子的生理和生态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2 认识蝇生活史各期的形态特征;识别常见蝇种;生态与生活习性。 3 认识蚤类成虫的一般形态及分类上的主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与疾病的关系。 4 认识人虱、阴虱的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

2、与习性;与疾病的关系。 5 了解昆虫纲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6 熟悉昆虫纲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与生态。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结合讲授。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难点、重点: 1 识别三属蚊子的主要鉴别特征。 2 蝇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传播疾病之关系。 3 昆虫纲节肢动物变态与半变态。 教学时间分配 1 昆虫纲一般形态特征 5 分钟 2 蚊子生活史的各期形态特征;蚊子刺吸式口器构造和常见重要的蚊种;蚊子的生理和生态以及与疾病的关系;防制原则 25 分钟。 3 蝇生活史各期的形态特征;识别常见蝇种;生态与生活习性 20 分钟。4 蚤类成虫的一般形态及分类上的主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与疾病的

3、关系 15 分钟。 5 人虱、阴虱的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与疾病的关系 15 分钟。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白蛉的形态、生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臭虫的形态、习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后小结 本章内容涉及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所以重点应放在各种昆虫纲节肢动物形态、各种昆虫纲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上,难点为各种昆虫纲节肢动物吸血习性。在讲授时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昆虫纲节肢动物形态鉴别要点,重点讲授各种昆虫纲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各种昆虫纲节肢动物吸血习性,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的好评。 教学内容: 昆虫纲 一、一般形态特征 1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

4、眼。 3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 4胸部:分前、中、后胸。三对足,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5腹部:由 11 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 二、蚊(Mosquito) 医学以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三属较重要。 (一)形态 1成虫 (1)头部:似半球形,具复眼、触角及触须各 1 对。刺吸式口器,亦称喙。复眼位于头两侧,由许多小眼面组成。触角分 15 节,各鞭节均具轮毛,雄蚊长而密,雌蚊短而疏。触须。喙包含 6 根针状器官。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 3 节,各具足 1 对,中胸发达,并具翅 1 对,后胸具 1 对由翅演化而成的平衡棒。中胸和后胸各具气门 1 对。 (3)腹部:分 1

5、1 节, 28 节明显,最末 3 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具尾须 1 对;雄蚊则为钳状抱器。 2幼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口器为咀嚼式。 3蛹:侧面现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一对呼吸管。 4虫卵:长约 1mm,依不同虫种,外形可为船形,橄榄形和圆锥形。 三属蚊成蚊区别(见图): 三属蚊生活史区别(见图): (二)生活史及生态 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卵、幼虫(分 4 龄)、蛹和成虫 4 个时期,前 3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上。成虫寿命雄性约 13 周,雌性约 12 月,完成一个世代需 715 天,一年可繁殖 78 代。 1按蚊多产卵于大型清洁水体中,如田塘型、缓流型、丛林型。 2库蚊多

6、产卵于污水型水体,如污水型。 3伊蚊则喜产卵于小型清洁水体,如容器型。 4虫卵、幼虫、蛹期均在水中发育。 5雄蚊不吸血,而雌蚊吸血与产卵有关。 6交配与产卵:群舞时进行交配。 7生殖营养周期分 3 个阶段: a.寻找宿主吸血; b.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 c.寻找滋生地产卵。 8生理龄期(physiololgical age) 卵 幼虫 蛹 成虫 (蜕皮 4 次) (三)与疾病的关系 除叮刺、吸血和骚扰外,可传播多种疾病: 1疟疾:按蚊为人疟的传播媒介。 2丝虫病: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而马来丝虫病则主要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体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7、病毒。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 4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以骨及关节剧烈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蚊种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蚊感染病毒后,可终生保持传染性。 (四)防制原则 防制蚊虫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环境防制: 2化学防制: 3生物防制: 4遗传防制: 三、蝇(fly) (一)形态 成虫体长 510mm,呈暗灰、黑、黄褐、暗褐色,许多带有金属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1头:半球形,头顶有三个单眼,触角一对,口器多为舐吸式。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窄。 2胸部:翅 1 对,足 3 对,其末端有爪和爪垫各 1 对,爪垫上密布粘毛。 3腹部:10 节组成,一般

8、仅可见到前 5 节,其余均特化为外生殖器。 (二)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蝇除少数种类(如麻蝇)直接产蛆外,绝大多数蝇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 4 期。完成一个世代需 810 天,一年中可有 1012 代。 由于蝇的食性特点、孳生习性和特有的形 态结构,以及分泌的粘液等,使成蝇可粘附(携带)大量的病原体,而成为重要的传病媒介。 卵 幼虫 蛹 成虫 1d 4-8d 3-6d 生活史特点 : 1蝇为全变态昆虫。 2幼虫分 3 龄。 3蛹为不食 不动时期。 4成蝇寿命 12 月。 5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与温度、湿度、食物及蝇种类等因素有关。 6孳生地: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动物质类; 7食性:

9、8栖息与活动:蝇属趋光性昆虫,善飞翔。 9季节消长及越冬:夏秋型、秋型多见。大多蝇类以蛹越冬。 (三)主要 5 个蝇种的形态区别(见图): (四)与疾病的关系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 3蝇蛆病: (1)皮肤蝇蛆病: (2)眼蝇蛆病: (3)胃肠蝇蛆病: (4)口腔、耳、鼻咽蝇蛆病: (5)尿道蝇蛆病: (6)创伤蝇蛆病: (五)防制原则 1环境防制: 2物理防制: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四、蚤(flea) (一)形态特征 1体小而侧扁,全身鬃、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 2无翅,足长,善跳跃。 雌蚤体长 3mm 左右,雄蚤稍短,呈棕黄色或棕黑色,体表具毛、鬃、刺,有的种类腹侧边缘还具栉

10、。头部较小,似三角形,具刺吸式口器。有眼或无或退化。胸部明显分前、中、后胸 3 节,有足 3 对,腹部 10 节,第 79 节退化为外生殖器,第 10 腹节为肛节。 (二)生活史 蚤生活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 4 期。在适宜条件下,由卵发育为成虫约需1 个月。蚤为全变态昆虫,成虫寿命 12 年。 成虫1-2 周 12d3 周 5d蛹 卵幼虫(三)生态习性 1鼠洞、屋内尘土内等处是蚤栖息的场所。 2蚤两性均吸血,一天数次。 3宿主范围广,宿主选择性不严格。 4各期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依赖性大。 5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反应敏感。 (四)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骚扰:人对蚤的叮刺骚扰反应不同,严重可因致痒而

11、影响休息,甚至瘙痒而感染。 2皮下寄生:潜蚤属雌虫可寄生于动物的皮下,寄生于人体的是穿皮潜蚤。 3传播疾病:蚤主要通过生物性方式传播疾病。 ( 1)鼠疫:为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具有自然疫源性。当蚤吸入病鼠血后,鼠疫杆菌在蚤前胃棘间增殖,形成菌 栓堵塞消化道,再吸血时血液不能进入胃内,而是连同鼠疫杆菌回流宿主 体内,使宿主感染。受染的蚤因饥饿而频繁吸血并感染更多宿主,使鼠疫杆菌广泛传播。 (2)鼠型斑疹伤寒:亦称地方性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立克次体在蚤中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随蚤粪污染叮咬的伤口而受染。 (3)绦虫病:蚤可作为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

12、,人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被感染。 (五)防制原则 1灭鼠:灭蚤必须处理蚤的孳生场所,堵塞鼠洞是灭蚤重要措施。 2灭蚤:保持住房及犬、猫窝清洁,并结合采用杀虫剂灭蚤。 五、虱(louse) 虱为人体永久性体外寄生虫,寄生人体的虱分人虱和耻阴虱两种,人虱又分人头虱和人体虱两个亚种,但区别甚微。 (一)形态特征 1人虱:人虱成虫灰黑或灰白色,体长约 4.4mm,无翅,足 3 对,口器为刺吸式。各足末端有弯曲的爪,爪与胫节末端 内侧的指状突起相对形成强有力的抓握器。 2耻阴虱:耻阴虱体形似蟹,灰白色,雌虫长 1.52.0mm。胸腹相连而宽短,足 3 对,中、后足爪较粗壮。 (二)生活史 人头虱多寄生

13、于后颈及耳后毛发根上,人体虱多寄生于内衣、裤的皱缝内,耻阴虱多寄生在阴毛和肛周毛等处。虱为不完全变态,生活史分卵、若虫及成虫3 个时期。 (三)生态习性 1虱为半变态昆虫,若虫形态及习性与成虫相似。 2若虫、雌雄成虫均吸人血,常边吸血边排粪。 3虱对湿度及温度极其敏感。 4虱的散播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四)与疾病的关系 1叮刺吸血: 2传播疾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 (2)战壕热:五日热立克次体。 (3)虱媒回归热:又称流行性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我国已基本消灭本病。 (五)防制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被褥和洗发,洁身自好。 2体虱:衣物、被褥可用蒸煮或药物灭虱。 3耻阴虱、头虱:剃去毛发,或用灭虱灵、 2二氯苯醚菊酯或 0.01的氯菊酯醇剂涂擦,50% 百部酊也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