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74105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2012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讲座(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 知识讲座2012年3月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体例 一、判断题 1、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初始形态。(A正确 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A恐惧感 B好奇心 C征服欲 D想象力)三、多项选择题(A科技研究 B科技开发 C科技教育D科技传播 E科技普及 )第一章 科学技术篇一、科学技术的性质 (一)科学的内涵和特征 科学的内涵有三种看法: (1)对客观世界知识的反映 (2)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 (3)认识客观世界的事业 科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2)精确性和可查性 (3)严密性和系统性(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1)自然

2、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主体要素和客观要素的统一(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 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1、理论与观察和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2、理论内部之间的矛盾 3、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 4、社会实践需要的推动 5、军事战争实践的促进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一)自然科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及特点 (1)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特点:客观实在性;运动规律性;形式多样性 (2)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微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宏观物理运动、宇观系 统运动、生命运动 (3)矛盾,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3、;事物运动变 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无机界运动变化的动力是吸引与排斥有机界生物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有机界生物生存的动力:同化和异化2、自然科学的成果及评价根据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同,其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对其评价也不一样。自然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主要类别。3、自然科学研究主体自然科学研究主体通常是自然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特点:学习性、自主性、专业性、认同性。4、自然科学体现的科学精神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 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等。(二)人文科学的特点 1、人文科学的本质:指人的精神世界、价 值体系、心灵情感。 2、人

4、文科学的特征 (1)注重科学理性和艺术情感的交融 (2)强调对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怀 (3)用人性化的理念处理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关系 3、人文科学的核心学科人文科学的核心学科是文学、哲学、 历史学。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包括6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结构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 1、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文化 2、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精神风貌的改变 3、科学技术促进了其他文化的全面发展(三)科学技术的教育功能 1、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改变 2、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内容的改变 3、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方式的改变 (四)科学技术的军事功能

5、 1、科学技术带来武器装备的变革 2、科学技术带来了战争形态的改变 3、科学技术带来了军队编制体制的变革 4、科学技术带来了指挥方式的变革(五)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 1、科学技术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为政治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2)科学技术为政治斗争提供物质力量 2、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科学发展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 (2)科技战成为当前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3)科技发展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变 化,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繁荣 (5)拓宽了国家利益范围(六)科学技术的伦理功能 1、科学技术构成了人类伦理道德的最可 靠的思想基

6、础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伦理学研 究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一)科学发展加速化 (二)科学知识整体化 (三)科学研究纵深化 (四)科学活动社会化 (五)科学交流国际化五、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一)工业文明带来的危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 染 2、资源短缺 3、森林植被破坏 4、水资源危机 5、生物多样性减少(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上 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1)可持续发展包含并要求经济的增长,其最 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经济与资源保护相统一 的发展

7、观 (3)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条件和能力。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4、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1)人口压力大、资源相对紧缺 (2)自然灾害严重,造成巨大损失 (3)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 力不够。(四)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1)科学技术是粮食问题最终解决的保 证 (2)科学技术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 (3)能源问题最终也必须依靠科技的力 量解决 (4)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保 证第二章 农学一、生物技术与农业 生物技术为农业提供了以下高新技术:(一)塑造新物种的基因工程:提高对病

8、虫害的抗性 、培植新性状、对不良环境的忍耐性(二)生物固氮工程(三)快速育苗和繁殖的细胞工程(四)人造食品的酶工程(五)降解残毒的微生物工程(六)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二、农业资源与植物保护(一)农业资源概述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的总 称,是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的部分 。农业资源按其本质属性可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和农 业社会资源。(二)农业资源利用1、怎样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 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 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2、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净 化功能。 3、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

9、、最佳 生境原则、保持物种最丰富性原则、最小生存种群 理论原则、种群最大持续产量原则、最适持续产量 原则 4、农业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肥料资源及其利用 6、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技术三、园艺作物知识 园林绿地功能:净化空气、调节气 候、减弱噪声、检测环境、美化环 境。四、林业知识 (一)林业资源概况 1、世界林业资源现状:世界森林面积 5925.8亿亩,森林覆盖率30.3%,人均森林 面积9亩。 2、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各国森林面积 分布不均衡;多数国家以公有林为主;各 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人工林不足5% ;每年4%的森林受灾(二)中国林业发展及资源保护1、中国林业的资源情况:森林面积2

10、3.8亿亩 ,覆盖率16.55%, 2、我国森林资源特点: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分布不均,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6% ,人均占有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20%第三章 医学一、生理与疾病(一)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2、血液的分类:静脉血、动脉血 3、血液的生理功能: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 节体温功能、免疫与防护功能 4、输血:健康成年人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二)生命四大体征 1、体温 2、脉搏 3、呼吸 4、血压(三)咳嗽不单纯是呼吸道疾病 (四)多种疾病可引起呼吸困难 (五)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症(轻性心理障碍)和 精神病(大脑功能不正常)三者的区别

11、 (六)不可忽视的亚健康状态:潜病态、前病态 (七)现代文明病:电脑病、空调病、肥胖病等等。 (八)高血压:收缩压140mm汞柱、舒张压90mm汞柱 (九)糖尿病: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一天中任何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但口服75%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后 血糖11.1毫摩尔/升。二、心理与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能适应环境、能主动应付多变的社 会环境 2、正确的面对心理压力,面对问题不应采取畏惧、回避 、焦虑、放任的态度。 3、气质与意志的区别:气质,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 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12、。三、生物工程与医学技术(一)放射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和内科之间的一门新学科。 (二)心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是介入治疗快速性心率失 常。 (三)X线摄片、CT(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MRI) 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人造心脏起搏器适用严重的心跳过慢、心脏收缩无力、 心跳骤停的病人,正常心率为60-90次/分。 (五)基因学诊疗-DNA诊断或分子诊断。 (六)血液透析-血液净化。第四章 天文学一、宇宙(一)宇宙观与宇宙学1、宇宙 是指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

13、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在于其物质性。人们认识宇宙的过程:太阳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2、宇宙观通常又称为世界观,是关于宇宙的整个图景及其一般性质的观点。宇宙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一般图景,即宇宙的本质或物质基础;一是宇宙的发展及其一般规律,即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一般规律。(1) 人类的宇宙观有其发展的历史,概括起来有两条主线:一是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一是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2)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等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但直到1519152

14、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 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 地心说。1543年,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3、宇宙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 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宇宙的结构和 演化,即从大尺度的范围来研究时 间、空间的性质,为主及运动的基 本规律。现代宇宙学包括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观测宇宙学和理论宇宙学。前者侧重于发现大尺度的观测特征,后者侧重于研究宇宙动力学和动力学以及建立宇宙模型。(二)宇宙模型1、宇宙模型的概念宇宙模型是指对观测可及的大尺度时空结构和物质演化的统一的理论描述。现代宇宙模型主要有:牛顿无限静止宇宙模型、爱因斯坦静态

15、模型、弗里德曼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模型和大爆炸宇宙模型。2、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1692年,牛顿根据他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了“无限 均匀的宇宙模型”:空间平直无限,时间无始无终,天体 无数且均匀分布。1917年,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会议报告上, 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一文,提 出了一个“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作出了两个假定,一 个是各向同性假定,即宇宙从大尺度上来看,在任何假定 时刻,对各个方向所观测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另一个是均 匀性假定,即宇宙从大尺度上来看,天体的分布是均匀的 ,星系的平均密度、光度和相互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这 两个假定也称为宇宙学原理。爱因斯坦根据广

16、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一 文的发表,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先河。爱因斯坦坚持 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分布决定空间的几何性质,进而决 定天体的运动,这显然比牛顿的理论前进了一步。3、动态的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指出,一 个星系的退行速度同这个星系离我们的距 离成正比,呈现有规律的增长。也就是说 ,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 快。这个规律被称为哈勃定律。(三)大爆炸宇宙学说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在爱丁顿工 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宇宙起源问题,提出一个宇宙 起源于“原始原子”的假说,或称“宇宙蛋”,由于剧 烈的放射性衰变的原因,这个“宇宙蛋”发生了猛烈 的爆炸,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宇宙 。1948年,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伽莫夫把基本 粒子同宇宙学联系起来,提出热宇宙大爆炸学说。 他把勒梅特的“原始原子”改为“原始火球”。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宇宙曾 有一段从热到冷、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历史。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