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66999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竞赛]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所创立的规范和法则,对后世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打着复兴古典艺术的旗号,借古开今,创造新的人文主 义艺术文化之外,欧洲历史上还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向古 典艺术学习的高潮。一次是17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以普桑为代表的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艺术

2、风格的怀旧与模 仿之风;另一次同样发生在法国,时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谓古典主义艺术就是指这些流 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思潮和风格。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规范来表现 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 题。古典主义绘画则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 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 。具体地讲,首先,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历史事件 以及圣经故事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会问题, 宣扬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其次,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 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 的形象。在技巧上,古典主

3、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 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 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古典主义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1、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2、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3、以安格尔为代表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普桑早年在意大利期间,就对古 罗马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典范,在绘画中创 造了一种自然而永恒、典雅而理想的美。从文艺复兴运动 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像朝圣 者一样到这里来

4、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 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 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1640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 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 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 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 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阿卡迪亚的牧人集中反映了普桑的艺术观念和风 格。阿卡迪亚原来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 邦,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是一片有着田园牧歌般安宁和 平静的幸福乐土,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 理想的幸福乐园,一

5、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普桑用十分 优雅的笔调描绘了这片令人神往的美好的世外桃源。可 是,普桑又在这片阳光和煦、草木葱茏的田野上,用灰 暗的色调精雕细琢了一个用沉重石块堆砌的陵墓,给美 好的田野蒙上了一层悲凉、可怖的阴影。这正是普桑赋 予这幅画的主题:乐土上也有死亡的存在。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 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 地,用手指着碑文, 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这里的“我 ”泛指死神,就是所死神也在这片乐土上生活过,这对生活 在阿卡迪亚的牧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

6、,旁边 的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 :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 避免。另一个年轻的牧人惊惧地回头求教于一位睿智而聪慧 的女神。女神是一个象征的形象,据说是生命与自然的永恒 化身,她平静而安详的神情与牧人们的激动情绪形成鲜明对 比。女神颌首聆听的姿态似乎在回答那位年轻的牧人:生死是自然与生命永恒的运动,即使死在这片乐土上也是幸 福的,死又有何惧。女神的形象塑造得如同古希腊雕塑一 样沉静、稳重和端庄,表现出在生与死面前的一种宁静而 平和的心态,给躁动中的牧人们以心理上的抚慰与情绪上 的安定。普桑正是通过这样的神话题材来回答人们对于生 与死的思考,

7、借此赞颂生命与自然的永恒精神。这种对崇 高主题的永恒艺术追求以及典雅形式下的深刻思想,是普 桑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和启蒙精神。达维特(1748年1825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 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他生于巴黎一个中 产阶级家庭。1766年师从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 恩。1774年获得去意大利深造的大奖。翌年前往意大利 研究美术,深受古典美术影响。1780年回到巴黎,创作 了取材于古罗马历史题材的沦为乞丐的贝利萨里, 客观上起到了影射法国封建专制君主的昏庸和残暴的作 用,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进步舆论家的赞扬 。1784年再次去罗马,创作了又一件古罗马历史题材的 历

8、史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有力地歌颂了古罗马人 为了共和国的利益而勇敢地去格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油画,330425厘米,178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原是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订 件,但达维特并没有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去画,而是赋予 这一古罗马历史故事(罗马城和邻城阿尔巴交战,双方各 派三兄弟格斗,以定胜负。而双方之间有着姻亲关系。但 是,代表罗马城的荷拉斯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义灭亲 )以鲜明的主题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画面上 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这两种矛盾情感的冲突。中心位 置上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 严宣誓;画面右下角的三兄弟的母亲

9、、妻儿和姐妹则陷入 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中 。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 的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坚实,体现 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 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 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 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写着: “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绿蒂科尔代,致公 民马拉:我是十分的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够 了。”显然,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 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

10、带血的 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 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 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 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马拉之死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 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 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 的悲痛之感。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 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 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 。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 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不但反

11、映了马拉的真实斗争生 活、善良的人格和献身精神,强调并记录了历史的精确性 ,反映了达维特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 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 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 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 尔(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 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皇家美术 院院士,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 教育,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 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 群的才能。尔后进入当地的绘画雕 刻学校学习,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 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 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 象决定了他的日后艺术追求和命运 。 安

12、格尔17岁的安格尔进入达维特的画室学习,当时,达维特 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达维特的喜爱,达 维特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那微微皱起的眉毛下,有着一 双认真思考的眼睛。由于成绩优异,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 ,19岁时升入美术学院。1806年因获得罗马大奖而赴罗马 法兰西学院后来,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 大师们的作品,在他学习的四年期满后不愿回法国,因为 他的古典主义倾向作品在巴黎历遭冷遇,因而继续留在罗 马研究古代艺术遗迹,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尤 其推祟拉斐尔。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 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并不是

13、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 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 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 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 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 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他一生画了大量作品,其中以肖像画、女性人体画和素描最为突出。 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 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 和裸体肌肤的黄色,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 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

14、,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 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 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 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 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 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 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 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 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大浴女(油画,14697.5厘米,1808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泉是安格尔最著名的作品。这幅画实现了他对人体美与古 典美完美结合的

15、形式追求。在 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 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他描 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身 躯略呈S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 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 【思考与探究】1、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试分析安格尔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浪 漫 主 义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沼退位, 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 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 主义运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藉里柯与德拉 克罗瓦。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 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从此,揭开

16、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浪漫主义画家不同于达维特、安格尔那样热衷于希腊 、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 作的灵感;而是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 纪、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创作中,他们不强调素描和 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席里柯(Gricault,179l一1824)席里柯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 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 的盛年。受惊的马、狮摞马、埃普松赛马都 是捕捉动物神情的力作。不过,借里柯最可贵之处还在于 他的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参加沙龙的 作品骑兵以一位挥刀驰骋的指挥官表现出战火纷飞的 年代,荣立金奖。两年之后,他又展出受伤的龙骑兵退 出战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 溃不成军。1816年发表的梅杜萨之筏,更被视为浪漫 主义的伟大宣言。艾普松赛马 席里柯席里柯从小就喜欢骑马,也喜欢画马,这一郊外赛马 的激烈场面不仅反映了席里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