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6285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三、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四、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二章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和主要流派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和主要流派一、理论渊源二、主要理论流派第三章第三章-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一、传统的社会保障机制二、发展线索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四、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第四章-养老保险第一节、老年与养老第二节、养老保险概述第三节、中国养老保险概述第五章-医疗保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中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第三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 1935 年美国社

2、会保障法一书里。(一)我国官方的含义 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统称。 (二)学术界的定义 陈良谨: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 利予以保障的安全制度。 (三)我们所采用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 统称。 (郑功成) 包括以下必备的要素 1.依法建立,法制规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经济福利性, (最核心/本质)从直接的经济利益上,受益者的所得大于所 所费,就叫做经济福利性。 3.社会化行为,即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组织、实施任务,并非供 给者与

3、受益者的直接行为。 4.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二、二、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初萌芽,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 1.定义: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 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帮助。 2.社会救助对象 “三无人员” (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无劳动 能力) 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一时生活有困难的人。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差额补贴方式)北京四类低保人员(老年人、未成年、重残人员和三无人员) ,每月多补

4、30 元。特困人员可报销医疗费 1.2 万元。 (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1.起源:19 世纪 80 年代初的德国,解决了工业劳动者的养老、工伤和疾病等问题。2.定义: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事业、死亡等特殊 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包括三个必备的要素 强调受保者的权利义务相结合 具有强制性目标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3.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险) 、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一金) 4.与社会救助的不同 1)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救助:非强制性,非供款制 社会保险:强制性,供款性 2)目标不同 社会救助:解决即期

5、的生存危机,保证最低生活水平 社会保险: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证基本生活水平 (三)社会福利(狭义)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1.历史渊源 西方: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和济贫服务同义 中国:仅为少数人服务 2.定义(狭义) 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 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 我们的定义: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服务和有关的福利津贴,以满足 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基本要素: 1)责任主体,国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从事福利事业的社会团体) 2)本质,体现经济福利性 3)社会福利的供给主要采

6、用提供服务的方式 青少年,教育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 老年人,安老服务 4)目标:提高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3.社会福利(广义) 在西方国家大多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同义词。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狭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福利服 务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保障注重经济生活、物质保障,而社会工作则注重具体的服务。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助人”的目的。 如果将福利服务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则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在这一部分是重合 的。职业福利 1)历史渊源 在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福利的一种表现形式

7、。 (高福利、高就业、 低收入) 2)定义 又称机构福利、员工福利。是以企事业单位为福利主体,并向内部员工提供 的一种福利待遇,如休假、疗养、免费工作餐、旅游等。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的“救济型”福利政策 改革开放前企业的“单位制”福利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化福利 3)与社会福利的不同 性质不同 社会福利,市政府主导的社会政策。 职业福利,属于职工激励机制,是薪酬制度的重要补充。 目标不同 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职业福利,提高工作效率,参与市场竞争,并使利润最大化。 调节机制不同 社会福利,借助政府干预,服从社会需要。 职业福利,遵循成本核算原则,服从市场竞争机制。 系统性

8、能不同 社会福利,开放稳定的系统,面向所有需要成员。 职业福利,自我封闭的系统,面向举办单位的员工。 (四)社会优抚 1.定义,国家依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为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 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制度。 2.对象,革命伤残人士,复原退役军人,革命烈士家属(战时、平时) ,现役军人及 家属。 三、三、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 面向贫困者 目标,保证国民最低生活需要。社会保险 面对工薪劳动者(主要是预防性,解除后顾之忧) 目标,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福利(狭义) 公共福利,面向全体公民 职工福利,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 目标,提高和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优

9、抚 面向军人 四、四、 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一)政治功能,稳定社会,减震器,润滑剂 (二)经济功能,促进经济 a)平衡社会需求 b)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不考) c)保障劳动力再生产 (三)社会功能,安定生活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 ,具有济贫作用 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险) ,具有防贫作用 福利生活保障(社会福利) ,具有提高作用商业保险(重要)(一)定义 按等价交换原则并以保险方与被保险方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保险双方利益的一 种风险管理体制。 (二)功能,与社会保险是互补的关系 (三)与社会保险的区别(重要) 1.性质不同 社会保险,强制性

10、的,非赢利性的 商业保险,自愿性的,赢利性的 2.对象与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护对象,保证他们在遭受风险时的基本生活水平。商业保险,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以投保额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对等的补 偿。 3.权力与义务对等意义不同 社会保险,劳动者履行缴费义务,享受保险待遇。 商业保险,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 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属于行政 管理体制。商业保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管理体制。 5.立法范筹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商业

11、保险,保险双方受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主要渊源与历史流派社会保障的主要渊源与历史流派一、理论渊源理论渊源(不考)(一)西方 1.宗教思想(道德基础) 2.空想社会论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的伦实业制度 生产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 收入应当与才能和贡 献成正比 傅立叶的新的工业世界与协助世界 每个人都需要劳动 按比例分配 欧文的“劳动公社”对私有制的批判 共同劳动 共同消费 菜场公有 按需分 配 (二)中国的理论渊源 1.大同社会论 产生于公元前 500 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 1)孔子礼记 礼运篇 “

12、天下为公” 2)封建社会,陶潜、洪秀全 3)近代社会 “仁”的思想-康有为“仁爱之心” 民生思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社会互助论 通过人员的互助来达到济贫救灾的目的 1)墨子, “兼爱交利” 、 “有力者疾以助人” 、 “由财者勉以分人” 、 “有道者劝以 教人” 。 2)孟子,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 3)孙中山, “进化之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于竞争” 。 大同社会论与社会互助论的区别 大同社会论,强调整个社会的大同,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 社会互助论,强调社会成员的互助。 大同社会论是不能实现的梦,而社会互助论是可付诸实践的。

13、 3.仓储后备论 建立各种谷物的积累以备灾荒并济贫的社会思想 1)汉代大臣贾谊2)唐代仓储制度 二、二、 主要理论流派主要理论流派(重要)(重要)民生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一)民生社会主义 1.产生和发展 1)“民生社会主义”就是在以下两个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讲坛社会主义(新历史学派) (重要) 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战前,由德国高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教授 创立,它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行社会 保险,缩短劳动日等社会政策。英国费边社会主义(重要) 英国学者于 1884 年成立费边社团的基础上创立的,主张社会的改良,反 对

14、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 2)二战后,英国工党作为欧洲最大的社会民主党提出了“民”的理论与纲领, 核心内容就是用社会主义旗号来实施福利国家的政策。 2.主要观点 1)收入分配方面,采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政策,通过高税收实现高福利,实现 收入均等化。 2)社会福利方面,福利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痛苦;福利国家是工业文明和政治 民主化的必然结果。 福利经济学 庇古于 1920 年写成福利经济学 ,被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主要观点, “收入均等化”学说。 (重要) 效用,一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心理感受或主观感受。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物品消费和收入消费后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规律,连续地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

15、费或收入所增加的满足 程度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所以在社会福利总财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 移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总福利增大。 3.评价 1)正面, “民”构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积极推动者。 2)负面,高福利导致高税收,会加重人们的负担。 (二)新自由主义 核心思想,自由的个人主义,国家不干涉主义 1.产生与发展 19 世纪初,旧自由主义 20 世纪中期,哈耶克,弗里德曼 20 世纪 80 年代,撒切尔首相,里根总统2.主要观点 1)经济方面,推崇市场经济,反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 “经济增长是最好的福 利” 2)社会保障方面,市场应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国家。 3)在福利国家方面,对它进行了全盘否定。 3.评价 1)正面,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与福利膨胀的现象。 2)负面,把经济增长看得比社会发展更重要,认为经济是消灭贫困的最好方法,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三)中间道路 1.定义,即第三条道路,采用左右中和的态度,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有效地结合起 来。 2.产生于发展 1938 年,马克米廉(英首相) 、凯恩斯、贝弗里奇的中间道路确定了中 间道路的基本理论。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要观点 一个国家的总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失业是由于有效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