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5062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池上教案及课教案及课 后反思优秀阅读后反思优秀阅读池上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二、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池上 ,丰富古诗积累。三、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 、 “疑惑” 、 “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

2、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安排初学。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2、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

3、:隐藏、躲藏。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懂诗句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三) 、品读感悟,欣赏诗美。1、读诗同学练读。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有感情朗读2、说诗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效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同学练说。教师引导指点。

4、“偷采白莲回” “疑惑藏踪迹”等。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示了纯洁美好的童趣。3、写感受提出问题。写下自身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体会。一两句也行/交流评价。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俺以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同学在读中发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论述自身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四) 、读背体会,总结全诗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五) 、安排作业1、背诵池上 ,并默写。2、用自身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5、。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池上 童真、童趣疑惑浮萍开白居易池上的前世今生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疑惑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疑点:1 池上:俺看过池上的 flash,觉得里面有一个显著的问题,flash 的画面是一片江南烟水的湖面,但是诗的题目明明是“池上” ,什么是池,自然是小小的一片水域。这样一个细节大家都没有注意。2 小娃:“娃”在辞海里有三种解释:未成年的小女孩;美女,如李娃、泛指儿童,如娃娃。在唐诗中很少有单独指称的“娃”代表不做性别区分的儿童。俺倾向于把“小娃”理解为小女孩。3 白莲:这个毫无疑问,白莲与红莲相对,是指的莲花而不是莲蓬。4 藏踪迹:为什么要藏踪迹,这个问题俺想了

6、很久。莲花在古代是遍生于水泽之中,并没有人管理,所以说像理解偷西瓜一样理解偷莲花是说不通的。但是在诗歌之中采莲者却往往是藏踪迹的,那是因为从南朝时候开始,采莲就成为一种风俗,因为“莲”音同于“怜” , “藕”音同于“偶” , “丝”音同于“思” ,所以采莲与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而女小朋友既渴求爱情,又难免羞涩,所以才会藏踪迹。那么“疑惑藏踪迹”或许只有在“小娃”指称“小女孩”时,才说得通。小女孩情窦未开,却学少女的样子偷采白莲,只有贪玩之心,并无羞涩之状,一片娇痴的小儿女样貌跃然眼前。还有一种可能,那就要谈到“池”了,池在洛阳东南,白居易私宅之中,而白莲乃是从苏州刺史任上带回的进贡之物,所以名

7、贵异常,要么就是因此而需要偷采。但若是此种解释,便利大失风雅了。学术八卦之白居易“池上”及“白莲”考:学术手段之一其实就是八卦,而八卦的目的则是为了证明以上所说并非虚构。白居易有池上篇 ,序中说:“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乐天罢杭州刺史时,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始作西平桥,开环池路;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航以归,又作中高桥,通三岛径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拂杨石,举陈酒,援崔琴,弹姜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n 那

8、么苏州刺史任上的白莲从何而来呢?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就有东林寺白莲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炎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俺怜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静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弹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东林寺白莲是不是白居易洛阳家池中的白莲呢?这无从查考。但可以确定的是,白居易家池中的白莲乃是从吴地迁移的。它与白居易题咏的白莲、白菊花、白牡丹一样,都取清静绝尘之意。六年重题白莲和感白莲花都仔细讲了白莲花的来历。六年重题白莲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贡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

9、此三千里,结子今经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感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百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氤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咏家池白莲之诗,在白居易集中有约十首。根据以上的描述,俺们可以想象白莲池的景象了。一个三至四亩的池塘,在白居易洛阳家宅之中,其中半种红莲,半种白莲。而莲池为白居易退养之后谈僧论道修身养性之所,而俺们这篇名为池上的诗乃是池上二绝之二。那么池上二绝之

10、一是什么呢?是“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组诗一般由多首相关联的诗组成。各首诗之间在主题或意趣上相似相成。以此看来, 池上的第一首写的是山僧对弈,松阴清冷,时闻下子之声,是静中有动。第二首写的是白莲花开,小娃偷采,莲随船动的动中之静。本已是小娃小艇,如此细小之物,却能使“浮萍一道开”可见原本池水之静止,园林之岑寂,写法正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相似。两首诗一动一静,一正一反,写的是退隐尘嚣之外的林园清趣。弈棋的已知是山僧。采莲的又是谁呢?这个问题无法论证,只能猜测。但就算是猜测也得有风可捕,有影可捉。幸好白居易还有这样一首诗看采莲 “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

11、。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 。小桃是女僮的名字,这个卧床前的芙蓉池,也即是池上之池。小小三四亩之池,未必艇船交错,想此小莲船也就是小艇罢了。俺们虽不能说“小娃”实指“小桃” ,但也无妨通过这首诗里透露的信息,遥想一下池上的意境呢。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原来学术八卦就是深文罗织之术” ,世上池塘无数、莲花无数、小娃也无数,凭什么这首诗的池上在洛阳,那首诗的池上就不能在吴江?俺只能说,在对白居易全集作了相当于筛沙子的笨功夫之后,俺发现,无论从诗歌写作的时间、上下文、以及内容来看,那个池上就是洛阳家宅的池上,而且白居易所有名为池上 xx的诗,写的都是同一个地方,那个山僧呢,也就住在池边的

12、一间屋子里。所以,很负疚, 池上写的的确不是洪湖,也不是微山湖,那些从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来的莲花丛中偷偷泛舟,或者如偷西瓜一般偷莲花的经验的确不适合这里。而那个小娃,也就不可能是乡村湖上的野小朋友,小小年纪就会划船凫水。那采白莲的意蕴,一定是与某种爱美的心愿与年少的娇痴有关。白居易的吾雏诗写孩子阿罗“学母画眉样,效吾吟咏声” ,小小七龄已知自好,却不懂娇羞,与“采白莲”而不知“藏踪迹”也是一样的。那么,假如学术八卦不是深文罗织之术,是不是胶柱鼓瑟之术呢?现代文论早就呼唤作者隐退、作者死了。似乎作者说什么没关系,关键的是读者读出了什么。假如用更形象的话表述,就是说,白居易那个洛阳东南的池塘里

13、发生的事情和俺们有什么关系,读者需要一首诗,能够唤起俺们普遍的经验和内心的感动。所以,读者为什么不能把小池想象为微山湖或者洪湖?为什么不能把小娃理解为小兵张嘎那样顽皮的野小朋友。当然可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俺们要读诗,而不是读交通守则,那是因为有些东西,俺们的眼睛看不见,要让诗人替俺们看,有些东西,俺们的心灵感受不到,要让诗人的心灵替俺们感受。微山湖和洪湖的荷花俺们知道了,可是俺们不知道还有屈原的荷花、白居易的荷花、汉乐府里的荷花,那都是不一样的。假如贸然宣告作者死了,只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文本,读再多的诗也不能扩充俺们的视野,不能灵敏俺们的感觉,不能提升俺们的灵魂。让作者退到幕后,驾驶自身的想

14、象在诗歌的情境里漫游,那是第二步的事情。假如你的经验中原本只有微山湖的接天莲叶和乡野顽童,在读懂了池上之后,接天莲叶也可以撷取一角,植于洛城小池之中,乡野顽童之间也无妨偶尔有娇痴小女学人采莲,惹人怜爱。忠实地还原作者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感受,才干够捕获到诗歌诞生的那个瞬间。诗人生命中的灵光一闪借此得以传达。诗人是以直观体验驾驭诗艺的,因此,俺们也只有在体验的基础上才干够谈论有关诗艺的话题。白居易写得最多的诗,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新乐府(如卖炭翁 ) ,而是通俗浅切的“白体”或“乐天体” ,在当时,从长安到江西三千里间,贩夫走卒和僧徒妇女无不传唱。但是池上哪怕放在“白体”中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但通俗浅

15、切,而且饶有一种活泼的意趣。这一意趣是如何通过诗艺传达出来的呢?池上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二、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池上 ,丰富古诗积累。三、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 、 “疑惑” 、 “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

16、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安排初学。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2、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躲藏。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懂诗句明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