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6477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易错知识”师生互动及延伸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问题解答一、认为捕食关系就不存在竞争吗?例(08 理综)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 ,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

2、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 。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 A 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 、氧气等方面的竞争。 【答案】C延伸训练 (07 理综 II)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3、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有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数量变化反映其捕食情况,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乙主要以底栖生物为主,甲主要以潜底生物为主。从食物来源看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主要食物来源不同,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D2、 (学生质疑)有一道高考题:(2004 上海)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簏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原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此题答案为 C,而教材中表明 “影响森林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

4、光” 。它们都是植被分层现象,怎么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却不同呢?(老师点拨)在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每上升 1000 米,温度下降 6。不同的生物,其适合生存的温度范围也不同,因此不同的高度分布不同的生物,这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影响植物分层现象主要由温度这个生态因素引起。所以正确答案选 C。而陆生植物群落中各生物在同一海拔高度出现在空间配置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影响。另外,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不同的主要生态因素也为阳光。所以,做此类题型时要注意区分和总结。延伸训练 在一个森林系统里,影响鸟类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 光照 B 食物 C 湿度 D 温度3、 (学生质疑)能量沿着

5、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所以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绘制的能量图形呈现金字塔形,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绘成图形或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绘成图形也呈金字塔形吗?有没有例外?(老师点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那么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对此可以用能量金字塔来形象说明。通常情况下,生物的能量值与个体数量、生物量有密切关系,因为能量是推动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动力。所以,把各个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可以绘成数量金字塔或按各个营养级生物量可以绘制出生物量金字塔,但是,它们有时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该数量金字

6、塔的塔形就会发生倒置。又如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量往往超过浮游植物的量,这时的生物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总之不论哪种情况,一年中流入到树或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入昆虫或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要多得多,也就是说,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只有能量金字塔总是保持正常的金字塔形状。延伸训练 (03 上海)下列四个数量金字塔中的哪一个与植物 蚜虫食蚜瓢虫这一食物链相符合( )4(学生问)下面这高考题. C 选项,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是正确的。怎么 C 选项不符合生态学原理?例 (03 高考理综)关于下图的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

7、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老师答)该题容易把“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经过的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后一级营养级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与“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产生矛盾而误选其它答案。其实,此图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立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当然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在 1020%之间 。答案:C。延伸训练 (07 四川理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

8、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 (学生质疑)有一道选择题:2005 年 5 月 19 日,我国福建海关对首批台湾水果进入大A B C D陆市场进行严格的检疫,以禁止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的蔓延。否则,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适宜环境,就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将近似于“J”型曲线增长;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造成生态系统统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其天敌数量逐渐增

9、多;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A、B、C、D、我认为,此题应该选 A,理由是新物种的迁入,使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复杂化,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而参考答案却选了 B,这是为什么?(老师解答)此种解答忽略了“有害生物成为入侵物种” 。它迁入大陆新环境后,由于食物、空间充裕,缺少甚至没有天敌,其数量可以呈“J”型增长,对当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导致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相对应的应该是造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故应选 B。延伸练习我国 1963 年由英国引进大米草,当时引进的目的是固定苏北海滩,但由于缺乏对外来危害的足够认识,从鸭绿江口到广西的合浦海岸盲目进行了多年的试种

10、和推广,栽植的面积达 333 万公倾,人为造成大米草分布区域扩大,导致海滩土壤板结,生态环境严重改变,致使原来的虾、蟹、贝类的栖息地丧失,这事实说明( )A、外来物种不应该引入我国 B、引入物种应尊重当地生态平衡规律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 D、具有经济效益的物种才可以引入6、 (学生质疑)有这样一道题:植物的光周期(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习性往往与原产地有关,因此在由北往南和由南往北引种短日照植物新品种时,一般应注意( )A、分别选早熟和晚熟品种 B、分别选晚熟和早熟品种C、均选早熟品种 D、均选晚熟品种这道题涉及植物的南北引种问题,我感到棘手,请问有什么规律?(老师点拨)

11、这是一道与引种有关的地理和生物的综合题。在地球不同的纬度、不同季节,具备的长日条件和短日条件是不同的,所以分布的植物也不一样。 我国位于北半球,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均有分布,所以存在南北引种的问题。短日植物在我国是秋冬季节开花,此时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具备短日条件,但北方地区日照时间比南方地区相对较短,即在相同的生长期内,短日植物在北方所受的光照量要少于南方。又因为植物必须积累一定的日照才能开花,所以南种北引的植物就会延长生长期以积累所需的日照量,结果是推迟开花或不开花。因此,要保证结实,一般引早熟品种为好(如南方大豆在北京种植时,从播种至开花时间长,枝叶很繁茂,但由于开花期太晚,天气冷了,果实结得

12、不多,产量不高。但对一些麻类如黄麻来说,由于开花推迟,生长期延长,可以增加植株高度,提高纤维产量) 。反之,短日植物北种南移,提前开花,为了保证结实 ,应引晚熟种。长日植物在我国是在春夏季节开花,此时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具备长日条件,但北方地区日照时间比南方地区相对较长,南种北引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足够的光照量,所以提前开花。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结实前的生长期过短,营养积累少,植株很小就开花,所以产量也不高,为了保证结实, 应该引晚熟品种较好。反之,长日植物北种南引,推迟开花或不开花,为了保证结实,应引早熟品种。故答案选 B延伸训练(1998 上海)在夏至这天,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晴天,则同种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地区是( 23、A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