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6424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2008-01-03 15:11:32)北京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二 OO 六年六月八日说 明一、和谐社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通过社区与政府、企业、社会、社区与环境、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热爱、人人享有的安全、团结、幸福、和谐的大家园。二、制定指导标准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

2、“民主法治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的和谐社区和谐村镇阶段性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当前人民群众在社区的共同利益和全市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大局,明确 2008 年以前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规范、指导、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使和谐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打下坚实基础。三、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居民在社区的共同

3、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物质需求、精神文化、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根本利益。(二)共同责任原则。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市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实现共建共享。(三)持续改进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大胆创新,加快推进,又要实事求是,精心

4、培育;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从注重目标管理转向注重过程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持续不断地改进。要根据社区居民共同需求的变化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新的台阶迈进。(四)协调发展原则。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社区整体功能发展相衔接,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四、2008 年奥运会前建设和谐社区阶段性目标(一)文明向上。社区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引导居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知荣明耻,弘扬正气,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文明礼貌,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积极向上,自

5、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做民主法制的实践者,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者。(二)安全健康。社区内安全防范体系、群防群治网络健全,有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社区内居民具有公共安全常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秩序井然,预防和减少伤害,社区居民安全感不断增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综合服务和心理保健咨询服务,居民的安全健康权利得到保障。(三)生活便利。社区内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较高,社区居民的日常生

6、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社区特殊群体生活和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四)环境整洁。社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齐全,绿化美化程度高,社区内绿地完好、清洁、美观,公共场所和居民庭院卫生整洁,居民环保意识较强,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环境秩序,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生活环境整洁、恬静,适宜居住。(五)民主自治。社区各类组织健全,设置合理,职责明确,民主制度、民主参与机制和社区公共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和各类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强,参与率较高,能够做到思想共识、规划共商、资源共享、软硬件共建、规章制度共同遵守、社区环境共治,形成了

7、社区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五、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的结构与内容(一)指导标准结构。包括 8 个一级指标,25 个二级指标,48 个三级指标,146 条指导标准。其中,一级指标共包括 5 个基本标准,3 个特色标准。(二)指导标准内容。基本标准反映和谐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等 5 个基本方面内容。文明向上包括社区居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 3 个方面,设计了 7 个三级指标,23 条指导标准;安全健康包括社区安全状况、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2 个方面,设计了 7 个三级指标,25 条指导标准;生活便利包括社区居民的日常

8、生活需求、社区特殊群体生活权益、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 3 个方面,设计了 5 个三级指标,13 条指导标准;环境整洁包括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保护措施 2 个方面,设计了 4 个三级指标,15 条指导标准;民主自治包括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制度体系、公民参与机制和社区管理 5 个方面,设计了 13 个三级指标,35 条指导标准。特色标准反映和谐社区工作特色、社区整体形象,包括保障机制、特色创新、评估机制 3个特色方面内容。保障机制包括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 4 个方面,设计了10 个三级指标,31 条指导标准;特色创新是指鼓励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评估机制包

9、括居民评估、专家评估、辖区单位评估、新闻媒体评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估等5 个方面,分别对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六、评估机制(一)评估主体。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二)评估标准。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以群众的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三)评估方式。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和谐社区的各类数据以评估年度当年实际数据为准。(四)评估项目。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

10、民主自治、保障机制、创新等 7 个方面。(五)评估细则。主要采用“状态描述法”,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描述评估内容的状态。综合各方面评估情况,将评估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被评为满意的为和谐社区,基本满意的为准和谐社区,不满意的为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建设的社区。(六)评估程序。1、2008 年以前,每年对和谐社区建设成效评估一次,2008 年以后,视情况每两年评估一次,并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情况信息库,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中各方面工作每年变化发展情况和每年评估情况,所有情况都要做到数据准、情况明、分析透。各部门、各区县每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新变化的情况于 11

11、月底前报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自愿申报,具备条件的社区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向街道办事处提出评估申请。3、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进行评估。4、评估结果要在社区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七)持续不断改进。根据各方对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评估结果,研究确定和谐社区建设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措施,制定新一轮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导标准1、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较高(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12、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形势政策教育社区居民,引导居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社区居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3)引导居民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大局意识,首善意识,自觉维护首都形象,知荣明耻,做文明北京人;(4)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和居民文明守则等,居民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5)引导居民积极参加“迎

13、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各项活动。2、家庭成员和睦相处(1)建立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尊老爱幼,无家庭内部纷争,无家庭暴力;(2)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互帮互慰,能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3)老年人能够得到良好的关心和照顾,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情况;(4)子女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健康成长。一 文明向上1.1 社区居民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3、邻里之间团结互(1)邻里之间友爱诚信,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和谐相处,邻里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助,人际关系和谐(2)扶贫帮困,对孤寡老人和病残困难邻居主动关心照顾;(3)热心公益,积极开展邻里互助合作服务,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4

14、、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1)创建文明社区,积极开展文明楼门、文明大院、文明胡同、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2)社区内有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或宣传橱窗,能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展示社区居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社区创建活动成果等。5、社区教育普及深入(1)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等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能得到满足;(2)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着眼于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15、,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型社区网络,形成社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3)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活动。1.2 社区居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6、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健康(1)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站(室)、图书室、社区课堂、社区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和发展群众组织,贴近居民实际,有计划开展具有社区特色、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参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加强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居民体质测定工作,定期举办社区居民体育

16、健身知识讲座,经常组织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居民体质;(3)有科普教育阵地,面向社区居民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社区内形成了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1.3 社区居民民主法制观念不断增强7、居民法律意识较高(1)能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居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2)积极引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3)社区居民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导标准8、社区公共安全制度健全(1)社区治安、安全制度健全,责任明确;(2)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等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建立了社区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安全隐患;(4)建立健全了社区治安、安全状况告知制度,能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向社区居民通报社区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