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与寄生虫病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622167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核病与寄生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病与寄生虫病(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染病、寄生虫病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 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机体所引 起的一组传染病,如结核病、梅毒、 流脑、菌痢、伤寒等。甲型H1N1流感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寄生 于人体后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l l病原体病原体l l侵入、播散、排出过程侵入、播散、排出过程l l致病机制致病机制结核病课时目标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各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熟悉: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 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一、概述:一、概述: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炎症。传染性炎症。病理特征:病理特征:形成典型

2、的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多见。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多见。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低热、盗汗、乏力、消低热、盗汗、乏力、消 瘦、咳嗽、咯血等瘦、咳嗽、咯血等. .概念:概念:1.世界人口1/3感染结核菌,每年新发 病900万人,300万人死于结核,成为单一病原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AIDS,耐药菌株)。 2.我国受感染人数4亿(2000年),患者200万,居世界第二(印度)。 3.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1998年重申遏制结核病刻不容缓。 特点:特点:1 1、病因:、病因:结核杆菌:人、牛二型,抗酸染色(结核杆菌:人

3、、牛二型,抗酸染色(+ +)呈红色。呈红色。2.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呼吸道,少数消化道,少数消化道,偶尔皮肤伤口感染。偶尔皮肤伤口感染。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阿 拉 明 荧 光 染 色 脂质脂质- -主要为糖脂:主要为糖脂:索状因子: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索状因子: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形成。 蜡质蜡质D D: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 脂质脂质趋化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单核巨噬细胞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保护菌不易被消化。保护菌不易被消化。 结核菌体蛋白:有抗原性 蜡质D超敏反应多糖类:趋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多糖

4、类:趋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3.3.发病机制: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发病机制: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由菌体和胞壁成分致病。由菌体和胞壁成分致病。以上因素:以上因素:(1) (1) 取决感染的菌量取决感染的菌量, ,毒力和机体的反应性毒力和机体的反应性. .(2) (2)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同时并相伴出现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同时并相伴出现.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免疫免疫/ /变态原变态原 多糖和核糖核酸复合物多糖和核糖核酸复合物 菌体蛋白和蜡质菌体蛋白和蜡质D D 作用作用 杀菌杀菌 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引起病变引起病变 结核结节结核

5、结节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受不同的受不同的T T淋巴细胞亚群所产生的淋巴因子调控。淋巴细胞亚群所产生的淋巴因子调控。三、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三、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三种病变同时存在,某一种变质、渗出、增生三种病变同时存在,某一种 病变为主,并可互相转化,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病变为主,并可互相转化,形成具有诊断意义 的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 病变 病理特征免疫力 超敏反应 菌量 毒力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坏死为主 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坏死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u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

6、核结节形成及干酪样坏死(一)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一)以渗出为主的病变1.1.病变:病变:浆液浆液/ /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早期(,早期(24h24h)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渗出,以后为渗出,以后为单核细胞(巨噬细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胞)所代替。严重时见红细胞漏出。所代替。严重时见红细胞漏出。肺、浆膜、滑膜和脑膜肺、浆膜、滑膜和脑膜2.2.部位:部位:3.3.结局:结局:完全吸收,完全吸收,极不稳定极不稳定,易转变为以增,易转变为以增 生或坏死为主病变。生或坏死为主病变。发病条件:细菌数量 ,毒力 ,或机体免疫力 ,或变态反应 时,则发生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好发部位:浆膜、肺、脑膜等

7、病 变 : 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炎(二)以增生为主的病变(二)以增生为主的病变1.1.病变:病变:镜下观:镜下观:中央:中央:含菌的含菌的 干酪样坏死物质干酪样坏死物质周围:周围:类上皮类上皮 细胞和郎罕巨细胞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外周:外周:淋巴细淋巴细 胞,纤维母细胞等胞,纤维母细胞等.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 (特征性病变)(特征性病变) 发病条件:细菌 毒力 抵抗力 变态反应 病变: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形成(诊断价值) 结 核 结 节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 :多角形、胞浆丰富、境界不清连多角形、胞浆丰富、境界不清连接成片。核呈接成片。核呈8 8字形、肾形、鞋字形

8、、肾形、鞋板状、圆形、卵圆形、染色淡,板状、圆形、卵圆形、染色淡,空泡状。空泡状。langhanslanghans巨细胞: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多核,形体积大,胞浆丰富,多核,形 态同类上皮细胞,呈马蹄铁状或花环状排列。态同类上皮细胞,呈马蹄铁状或花环状排列。langhanslanghans巨细胞形成巨细胞形成肉眼观:分界肉眼观:分界 清、清、粟粒大小粟粒大小(相(相 当于镜下几个结核当于镜下几个结核 结节融合染)结节融合染)灰白灰白 或灰黄色或灰黄色、半透明、半透明 微隆起于器官表面。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融合融合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核分裂,胞浆核分裂,胞浆不分裂。不

9、分裂。(三)以变质为主的病变(三)以变质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肉眼观:肉眼观:淡黄色淡黄色、 均匀细腻、质地松脆均匀细腻、质地松脆 (易脱落)、状似奶酪(易脱落)、状似奶酪. .1.1.病变:病变:坏死为主的病变发病条件: 细菌 毒力 抵抗力 变态反应 病 变:干酪样坏死肉眼观镜下观 肉眼观镜下观镜下观: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镜下观: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 附附: : 坏死灶不易液化;干酪样坏死含大坏死灶不易液化;干酪样坏死含大量结核杆菌(播散源)量结核杆菌(播散源)四、结核病的转归四、结核病的转归1.转向愈合(1 1)吸收消散:)吸收消散:( (吸收好转期吸收好转期) )对象:以渗

10、出为主的病变,小干酪样坏死灶对象: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小干酪样坏死灶和增生性病变亦可和增生性病变亦可 途径:淋巴道途径:淋巴道 病变:缩小消散病变:缩小消散 X X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 小消失小消失 (2 2)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 (硬结钙化期)(硬结钙化期) 结核结节:纤维化结核结节:纤维化 渗出性病变:机化后纤维化渗出性病变:机化后纤维化 干酪样坏死灶:小: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灶:小:纤维化大:纤维包裹、钙化大:纤维包裹、钙化病灶无菌病灶无菌 完全痊愈完全痊愈仍含病菌(复仍含病菌(复 发的根源)发的根源) 临床痊

11、愈临床痊愈X X线:边缘清楚、密度较大的条索状阴影线:边缘清楚、密度较大的条索状阴影(2 2)溶解播散:)溶解播散: (溶解播散期)(溶解播散期)自然管道自然管道空洞空洞淋巴道淋巴道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血道血道全身结核全身结核2. 转向恶化(1 1)浸润进展)浸润进展:(浸润进展期)(浸润进展期)病变: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病灶周围病变: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病灶周围炎)或坏死性病变。炎)或坏死性病变。 X X线:原病灶周围出现边缘模糊的云线:原病灶周围出现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其间有密度较高阴影絮状阴影其间有密度较高阴影 . . 1. 二、肺结核病(一)原发性肺结核病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第一次感染结核杆

12、菌特点特点 :多见于儿童多见于儿童: :又称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儿童型肺结核病。 成人(少见)成人(少见), ,未感染过未感染过/ /免疫功能严重受免疫功能严重受 抑制抑制 。 免疫力低下,以变态反应为主。免疫力低下,以变态反应为主。病变以病变以变质变质为主。为主。原发综合原发综合 (特征性病变)(特征性病变)病变病变特点:特点:(起始病灶)(起始病灶)原发病灶原发病灶: :右肺多见,上叶下部或右肺多见,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直下叶上部近胸膜处,直径径1-1.5cm,1-1.5cm,灰黄灰黄, ,圆形灶圆形灶,中央多为干酪样坏。,中央多为干酪样坏。结核性淋巴管炎: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

13、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肿大、干酪样坏淋巴结肿大、干酪样坏 死。死。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常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常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X-rayX-ray:哑铃状阴影。:哑铃状阴影。少数倦怠,食欲减退,潮热,盗汗。少数倦怠,食欲减退,潮热,盗汗。 临床临床特点:特点:发展和结局发展和结局:(1 1)浸润进展)浸润进展: :病灶扩大病灶扩大1.1.转向愈合:转向愈合:95%95%患者转向愈合患者转向愈合 2.2.转向转向恶化:恶化:少数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少数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播散播散 淋巴道播散:淋巴道播散:气管交叉处,气管旁、纵隔多数淋巴气管交叉

14、处,气管旁、纵隔多数淋巴 结、结、颈部淋巴结结核、锁骨上下颈部淋巴结结核、锁骨上下LNLN,腋下,腋下, 腹股沟,腹股沟, 腹膜后,肠系膜腹膜后,肠系膜LNLN。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LNLN肿大干酪样坏死肿大干酪样坏死 血道血道播散播散: :支气管播散支气管播散: :较少见,干酪样坏死病灶坏死脱落 较少见,干酪样坏死病灶坏死脱落 空洞空洞支气管支气管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急性肺粟粒性急性肺粟粒性 结核病结核病结核杆结核杆 菌侵入菌侵入 肺静脉肺静脉一次大量一次大量多次不等量多次不等量急性全身粟急性全身粟 粒性结核病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粟慢性全身粟 粒性结核病粒性结核病结核杆结核杆 菌侵入菌

15、侵入 肺动脉肺动脉一次大量一次大量慢性肺粟粒性慢性肺粟粒性 结核病结核病多次不等量多次不等量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大小一致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大小 不一不一 、新、新 旧不旧不 等、等、 分布分布 不匀不匀急性肺粟粒性结核1.(二)继发性肺结核病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特点:特点:多见于多见于成人成人: :又称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成人型肺结核病。免疫力增强,以免疫反应为主。免疫力增强,以免疫反应为主。病变以增生为主。病变以增生为主。内源性感染(再活跃)内源性感染(再活跃)外源性感染(再感染)外源性感染(再感染)病变特点:病变特点:(1 1)早期:病变多位于右肺尖部或锁骨上、下区。)早期:病变多位于右肺尖部或锁骨上、下区。(2 2)由于患者免疫力强)由于患者免疫力强增生为主增生为主结核性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3 3)肺内支气管播散。)肺内支气管播散。(4 4)病程长、随着机体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消长,病)病程长、随着机体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消长,病情时好时怀。情时好时怀。(5 5)增生、渗出、变质交织及新旧病灶混杂。)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