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17265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 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 石卉芸 一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石卉芸一、关于说明文的分类一、关于说明文的分类说到说明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大概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情况。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是它的主要目的。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主要目的。不过,在具体的说明文过程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有时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依据说明语言的不同,

2、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我们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两类。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把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生动地、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科学小品的主要特征。与平实说明文相比较,科学小品短小精悍,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常采用拟人的手法或漫话的方式娓娓而谈吸引读者,或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美的诗句引入正文,然后解说事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常被综合运用在行文中。二、关于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二、关于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大体可以作如下分类:事物说明文:说明建筑物的中国石拱桥桥梁远景图苏州园林桥之美故宫博物院巍巍中山

3、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动物的马绿色蝈蝈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说明物品的说屏洲际导弹自述等;事理说明文:侧重说明事物现象和发展生成规律的化石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西莫多短文两篇;侧重说明科学知识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你一定会听见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侧重说明生态问题的雨林的毁灭生物入侵者等。其中,绿色蝈蝈松树金龟子桥之美说屏你一定会听见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科学诗化石吟等,一般都把它们列为科学小品。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不同的是,新课标的绝大多数教材,依据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

4、语文的能力,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淡化文体要求,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打破了单一地按文体组织单元的格局,侧重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外在线索,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按主题板块组织单元。如人教版的说明文,就分别被整合在人与自然的主题板块中。三、课标背景下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三、课标背景下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数课标教材淡化文体,按主题组织单元,却并不等于忽略文体。“文无体不立”,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精要、好懂、有用”的文体知识,都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5、表达方式”的要求。这些要求比大纲的“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的特点阅读课文”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操作性。落实在教材中,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材都分别在八年级提出了文体教学的要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重点要求学生了解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相应地了解记叙与说明两种表达方式。教材还安排了说明文阅读的两条补白,“学习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文版教材则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角度,分别就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课标教材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要求,不是仅仅停留在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个孤立的层面上,而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

6、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的角度提出要求。“三维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要求中的具现,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实践性的载体,是变革语文学习方式的途径,是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和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抓手,当然也就是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绳。明确了说明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准绳,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研读教材,整体把握说明文阅读在教材构建体系中的特点,理解读文所在的单元提示、课前导言,课后“研讨与”的设计思路,明白隐性的三维目标,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科学的使用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这套教材的整体构建体系中,阅读部分

7、有内外两条线索。外在线索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是阅读能力的发展。两条外在线索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繁难,呈现在按年级区分的第四学段的三个阶段。说明文主要出现在四个单元:散见在七年级上册的科学世界(第四单元),下册的动物世界(第六单元),这是第一教学阶段。相对集中在第二教学阶段,八年级上册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第三单元),科学世界(第四单元)。就知识与能力目标而言,第一阶段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结合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文体、语体特点,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依据外在线索,我们可以根据选文内容,科学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拓展语文学

8、习的空间。依据内在线索,我们可以有序地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从三维目标的价值取向出发,教材的单元提示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了描述。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学习提示,大致可以作以下分解:1.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第一阶段教材的外在线索);2.丰富科学知识(知识和能力);3.学会快速阅读,概括文章要点(过程和方法);4.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据单元提示,我们可以明确构成单元的各篇课文的共性,如主题的共同性,教学目标的相同点,课文学习实践过程的相通处等。课前“导言”与课后的“研讨与”,相互关联,紧紧围绕课文,与单元提示相辅相成。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

9、元(科学世界)的苏州园林为例,研读课前“导言”,课后“研习与”,可以分解出以下信息: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看,1.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导言”的第一句话和“研讨与”第一题);2.体会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研讨与”第二题)。3.说明事物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研讨和”第四题 1 小题)。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看:1.要从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入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味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妙处,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的。2.要作为阅读主体主动地去揣摩文章的语言,才能品味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看,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励

10、探索中国园林美的奥秘的情趣;开阔眼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导言”“研讨和”第四题)。依据课文前的“导言”和文后的“研讨与”,我们可以了解共同单元中各篇课文的个性,了解它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支撑单元整体目标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单元中具体课文的教学设计。应该强调的是,不管是单元提示,还是课前“导言”或课后“研讨和”,即使是分解表述,也不难看出,三个纬度的目标虽然各有侧重,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整合。教学设计中,虽然可能有所侧重,但要把它们截然分开,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充分研读教材,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是说明文阅读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同时在具体进行

11、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以说明文为主体组织的单元,要依据单元提示和“研讨与”,根据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把说明文独有的、不可忽略的知识,如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有序地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同一单元不同的篇目中。不可同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都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2要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说明文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应在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多花一点时间,千万不能离开阅读实践就知识讲知识。说明文有利于与其他学科渗透交融,要有意识地开发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扩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开阔眼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3

12、不可片面理解说明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渐染。4依据教材设计的弹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用好用足教材,又要用出自己的教学个性。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简说设计简说】该文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作为典型的科学说明文,它是第一次被组合在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里。文章说明事理条分缕析,准确清楚;说明语言规范形象,生动有趣。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课文“研讨与”和学生在第三学段已掌握的说明文知识,学习重点可为训练快速默读,学习概括要点,品味精美语言,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13、。课堂教学通过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规律,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识题激趣,导入文本。(1)师: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了解文章内容的窗户。从看云识天气这个标题,你能不能想到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科学知识?(2)请注意构成标题的五个字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的句式,说出自己的猜想,看谁说得又简洁又清楚。(3)老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云的特点。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认识天气的知识。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怎么通过观察云来认识天气。我想,

14、也许会告诉我们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天气变化的某些规律。(4)老师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要注意突出“云”和“天气”、“看”和“识”的联系;明确标题揭示了说明的中心。二、学习快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1)快速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出声”,不回看,努力扩大视觉广度。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2)为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共 7 个自然段。(3)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个与看云识天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看谁找得既快又准确。(培养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的选读、跳读的习惯和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

15、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是第一段的总结句,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它突出了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也许有学生找出不同的句子,要引导学生根据读文,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是此句而不是彼句。)三、快速选读,概括段落要点,理清说明思路。(一)1师:阅读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请大家用选读、跳读的方法,默读全文,看看围绕看云识天气这个中心,文章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哪几个自然段?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2全班交流、师生互动。(以上过程,要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强调快速默读。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和

16、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疏理段落内容要点,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抓住文本的关键句或中心句的基础上,概括要点,要求语言要简洁、准确)。明确:大致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3.4.5 自然段是一个层次,6、7 自然段各是一个层次。文章先说了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再说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二)1师:认真默读圈注第三自然段,就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写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的。2教师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发表见解。如:用分类别的方法,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进行说明。按照薄云的不同特点,分四个层次,依次说明它们和天气的关系。根据薄云的特点分类,既写了不同薄云的共同点,又写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