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59056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源自常态课堂的发现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笔者围绕一道思考题:1/21/41/81/161/321/64,与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都说可以先通分,再计算。师:除了“通分”这种方法外,你们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学生沉默)大家暂时想不到别的方法,不要紧。下面我来操作,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笔者随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将它对折一次、两次让学生依次说出对折后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在此基础上,学生终于发现“1/21/41/8” 、“1/21/41/81/16”这类题的另一种简算方法,即用“1 减去最后一个分数”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折纸、画图

2、,从而找出这类题的计算规律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板书:数形结合)师:其实在计算这类题时,除了用“数形结合”思想外,我们还可以用“假设”的思想方法。 (板书:假设)笔者在原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 1/64,然后从后往前推,让学生清楚地看出 2 个 1/64 得1/32,2 个 1/32 得 1/16,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 1。因此原式就等于“11/64” ,等于63/64。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苹果;而一个人如果能与别人分享各自的想法,那他将会拥有更多的想法,掌握更多的策略。 ”除了前

3、面介绍的两种解题策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解题策略?有了前面教师的引领,学生终有所悟回顾上面的教学过程,笔者生发出两点感触一是多种学习方式得到了融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学习、领会这一理念时却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只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也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反之让学生记忆、模仿了,就是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教师讲解,让学生模仿与记忆等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们与自主探索等方法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优劣之分。只有将这些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合、合理地运用,才

4、能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教例中,教师追问:“除了通分以外,你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学生中几乎没有人能提出新的想法。试想这时教师不“主动出击” ,而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再等待的话,那么“奇迹”真的会出现吗?无疑,这时教师的“主动出击” ,教师的讲解、演示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考才有了指向性、针对性,交流也才有了充分性、有效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笔者围绕一道思考题:1/21/41/81/161/321/64,与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都说可以先通分,再计算。师:除了“通

5、分”这种方法外,你们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学生沉默)大家暂时想不到别的方法,不要紧。下面我来操作,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笔者随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将它对折一次、两次让学生依次说出对折后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在此基础上,学生终于发现“1/21/41/8” 、“1/21/41/81/16”这类题的另一种简算方法,即用“1 减去最后一个分数”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折纸、画图,从而找出这类题的计算规律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板书:数形结合)师:其实在计算这类题时,除了用“数形结合”思想外

6、,我们还可以用“假设”的思想方法。 (板书:假设)笔者在原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 1/64,然后从后往前推,让学生清楚地看出 2 个 1/64 得1/32,2 个 1/32 得 1/16,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 1。因此原式就等于“11/64” ,等于63/64。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苹果;而一个人如果能与别人分享各自的想法,那他将会拥有更多的想法,掌握更多的策略。 ”除了前面介绍的两种解题策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解题策略?有了前面教师的引领,学生终有所悟回顾上面的教学过程,笔者生发出两点感触一是多种学习方式得到了融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7、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学习、领会这一理念时却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只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也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反之让学生记忆、模仿了,就是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教师讲解,让学生模仿与记忆等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们与自主探索等方法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优劣之分。只有将这些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合、合理地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教例中,教师追问:“除了通分以外,你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学生中几乎没有人能提出新的想法

8、。试想这时教师不“主动出击” ,而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再等待的话,那么“奇迹”真的会出现吗?无疑,这时教师的“主动出击” ,教师的讲解、演示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考才有了指向性、针对性,交流也才有了充分性、有效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笔者围绕一道思考题:1/21/41/81/161/321/64,与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都说可以先通分,再计算。师:除了“通分”这种方法外,你们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学生沉默)大家暂时想不到别的方法,不要紧。下面我来操作,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笔者随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将它对折一次、两次让学生依

9、次说出对折后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在此基础上,学生终于发现“1/21/41/8” 、“1/21/41/81/16”这类题的另一种简算方法,即用“1 减去最后一个分数”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折纸、画图,从而找出这类题的计算规律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板书:数形结合)师:其实在计算这类题时,除了用“数形结合”思想外,我们还可以用“假设”的思想方法。 (板书:假设)笔者在原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 1/64,然后从后往前推,让学生清楚地看出 2 个 1/64 得1/32,2 个 1/32 得 1/16

10、,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 1。因此原式就等于“11/64” ,等于63/64。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苹果;而一个人如果能与别人分享各自的想法,那他将会拥有更多的想法,掌握更多的策略。 ”除了前面介绍的两种解题策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解题策略?有了前面教师的引领,学生终有所悟回顾上面的教学过程,笔者生发出两点感触一是多种学习方式得到了融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学习、领会这一理念时却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只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

11、也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反之让学生记忆、模仿了,就是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教师讲解,让学生模仿与记忆等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们与自主探索等方法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优劣之分。只有将这些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合、合理地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教例中,教师追问:“除了通分以外,你还能想到别的一些方法吗?”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学生中几乎没有人能提出新的想法。试想这时教师不“主动出击” ,而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再等待的话,那么“奇迹”真的会出现吗?无疑,这时教师的“主动出击” ,教师的讲解、演示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考才有了指向性、针对性,交流也才有了充分性、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