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8948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第一节 中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一、目的按照中药资源的自然规律和中药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指导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 二、任务(一)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 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 供科学依据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农业资源相比,具 有更显著的区域性。所谓地道药材,均以地冠名。 正确评价不同地区中药资源的种类(基源)、数 量(蕴藏量、产量)和质量(功能药效),以及分布与消 长规律,深入探讨药物功效与产地的关系,无疑将 为合理利用各地的中药资源、发挥其地道药材的资 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二)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 野生资源为家种

2、、家养提供科学依据一般说来,凡是接近某个品种最适宜生存条件 的地方,该种资源就比较常见,对生态环境的局 部特性反应不突出。随着适宜生存条件的改变, 该药材的分布便逐渐稀少,而且对生境局部条件 的选择变得更刻苛。对不同地区代表品种分布适 宜区的分析研究,不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 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 养,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科学地指导,防止和纠 正在分布区外或不适宜的生境范围内盲目种植。 (三)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 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所谓药材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根据该 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以地道药材为重点 的

3、最适宜品种,并且使这些品种的生产在该地区(或单位) 药材生产中占绝对优势。一个地区实行某些药材品种专业 化生产,须以其它地区实行另一些药材品种的专业化生产 为前提,这样,地区之间才能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形成 社会化生产体系,从总体上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各类药材的 需要。 实行区域化种植,必须强调把地道药材的生产放在首 位。同时要兼顾适宜于本地区的常用、较常用、少常用和 不常用药材的生产,使各类药材生产结构合理,并保持大 体满足需要的生产规模。 中药区划在综合评价各地自然经济条件,研究 主要药材品种适宜区域,分析药材生产现状和区域 性特点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级别中药区,这就为研究 药材生产布局提供了系统

4、资料和科学依据。中药区 划依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所制定的能够客观 反映药材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明确提出各中药区的 药材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这也使药材生产 布局和基地建设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不 同中药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有 利于克服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就地生产、就地供应” 、“小而全”的小农经济,避免超越生态适宜区的“南 药北移”,“北药南载”等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生产, 提高指导药材生产的科学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四)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 ,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中药区划根据中药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中药区,分区论证各区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直

5、接地为制定中药发屉规划提供依据,使规划建立在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客观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第二节 中药区划的原则一、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资源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等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些生态 因素的相对一致性通常决定着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 的相对一致性。人们采集、捕猎中药资源,并收购 、加工用于防病治病时,它们也就进入了社会经济 活动的范畴。因此,中药区划不仅要考虑各地的自 然生态指标,也要考虑对中药资源开发和生产有直 接影响的社会经济的指标。所以说中药区划不是单 纯的自然区划,也不是部门的经济区划,而是兼有 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的综合

6、性区划。二、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这是进行中药区划的主要原则。在中药区划 的分析研究中,选择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又具有地区特色的大宗药材103种(其中植物类85 种,包括野生34种,家生或家野兼有者51种;动 物类16种;矿物类2种),作为中药分区的标志种 。 大体上讲,划分出的中药区中,一级区主要 代表药材种类产量、蕴藏量可占全国75以上, 二级区可占全国50以上;代表种类的地道药材 产区(即生态生产适宜区)通常位于该中药区范 围之内。三、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 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中药区药材 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以野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和保护为主,

7、或是以家种家养药材为主,这是两种 不同的经营方向。中药区是一个由多种中药资源组 成的区域生产综合体,其中的优势品种发展,标志 着具体区域中药生产的发展方向。中药生产方向的 确定,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又要立足于本地资源 与生产条件的可能性。因此,中药区的划分仅仅依 据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的异同是不够的,还必须把 不同地域的中药生产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分 区原则。 四、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同农业其它部门生产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 交织在一起,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社会经济规 律所控制。中药区划应该以自然区划包括植被、植 物区系、农业气候、土壤、农

8、业地貌及综合自然区 划为基础;同时,也应同农业区划包括种植业、牧 业、林业、渔业及综合农业区划相协调。五、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由于中药生产的地域范围不同,中药区划则有等级之分。按行政区域范围大小,中药区划 分为全国中药区划、省(区)级中药区划、地(市,盟)级中药区划和县(旗)级中药区划。下级区划是上级区划的基础,上级区划是下级区划的指导。不同级别的区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互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六、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在确定中药区划分区边界时,应尽量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这样做便于从基层单位取得经济统计资料以便研究分析,也有利于对中药区划所提出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措

9、施的组织实施。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所要保持的行政区界应有所不同。县级区划到村,省级区划到乡,而全国中药区划将保持县(旗、州、区)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第三节 中药区划系统一、我国药材生产主要地域差异 我国药材生产主要的地域差异,是东部和西部 的差异,大致以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为界。东部地 区水、热、土条件较好,人口稠密,是我国农、林 、牧、渔业集中地区。 东北、西南部为山地林区, 在中药资源开发和药材生产上,野生与家种种类并 重;平原丘陵,以家种家养为主,野生资源利用所 占比重较小。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热、土配合 常有缺陷,人口稀少,林区、农区小而分散,以高 原放牧业为主,中药业基本特点是

10、以开发野生中药 资源为主,民族药占很重要地位,中药加工业不甚 发达。东部地区的北部为东北中药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大兴安岭北部位于我国寒 温带,植被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为主,养鹿业 有一定基础。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区位于我国中 温带,属湿润气候区。该区为我国人参、细辛、 黄柏、刺五加、哈士蟆等药材集中产区,这些药 材的蕴藏量或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本区主产 的许多药材多冠以“北”、“关”字头,如北五味子、北马兜铃、关黄柏、关苍术、关木通、关防风、 关龙胆,在国内外亨有盛名。华北中药区,东部包括沿海的下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为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以家种家养的动

11、、植物药材为主,著名的药材金银花、白芍、地黄、怀牛膝、党参、北沙参、板蓝根、丹参、全蝎 均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作为本区代表种的酸枣仁、连翘等蕴藏量占全国75%以上,其自然分布区与该区区界大致相符。 秦岭、淮河以南为华东、西南中药区。 华东区海 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多为平原丘陵地貌,药材生 产以家种为主,水生,湿生的药用植物繁多,喜水 喜湿的药用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浙贝母、杭白芍、 杭麦冬、温郁金、杭菊花等着名的“浙八味”,安徽 贝母、祁术、滁菊、徽菊、宣木瓜、茯苓、建泽泻 、湘玉竹、抚芎、茅苍术、苏百合、苏薄荷以及龟 甲、鳖甲、蜈蚣、蕲蛇、蟾酥、珍珠母等地道药材 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 西南

12、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 ,多高山深谷,植被、土壤垂直分异也很明显,高 山上常有暖温带植物出现。木本药材杜仲、厚朴、 黄柏比重较大,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是川药中 心产区,主产川郁金、川芎、川麦冬、川白芷、川 泽泻、川红花、川牛膝、川贝母等地道药材。南岭以南为华南中药区,该区地处南亚热带 ,是我国热带药用动植物的产区,也是国外南药 引种区。国内的槟榔、砂仁、高良姜、巴戟天、 益智、诃子、儿茶、蛤蚧等,几乎全部产于本区 。内蒙古中药区,其东界、南界与东北、华北 中药区相接。前者与东北中药区交错;后者与华 北中药区交叉。内蒙古高原则为半干旱地区。中 药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以野生药材为主,蒙药 占一定

13、比重,其中黄芪、黄芩、知母、郁李仁、 地幢、草乌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西北中药区以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东缘与 内蒙古中药区为界。该区除新疆东南部塔里木 、吐鲁番、哈密等盆地和甘肃西北部属暖温带 干早区外,其余均为中温带干旱区,干旱为该 区最主要的气候特点。该区为我国耐干旱药材 如甘草、麻黄、枸杞子、肉苁蓉、锁阳等集中 产区;阿尔泰、天山山地的伊贝母、红花、阿 魏、雪荷花、马鹿茸很有地方特色,而且多数 是维药中的常用药。青藏高原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是大陆地形格局中最高一组阶梯面。由于地势高亢,气候寒冷,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它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特点。青藏中药区以野生资源开发为主,其中藏药占相当比

14、重。著名的冬虫夏草、雪莲花、大黄、甘松、藏茵陈、绿绒蒿、角蒿等,均系该区主产,为其它中药区所少见。我国疆域的东部和南部,为辽阔的海洋药材区。自北而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 湾以东海域,大约跨越纬度44,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总面积约120.8万平方公里。广阔的海域孕育着巨大的海洋药物资源,海洋药物的开发,特别是作为原料药的开发,已引起重视,海洋药物的人工培植和养殖已经提到日程。二、等级系统和命名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一级区主要反映了各中药区的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中 药资源开发与中药生产的主要地域差异,在一 级区内依据中药资源优势种类及其组合特征和 生产发展方向与途径的不

15、同,划分二级区。一 级区、二级区均按三段命名。一级区为地理方 位+热量带+药材生产方向。二级区为地理位置 +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名称(地理位置十地貌 类型通常采用地理简称来代替)。分区命名如下: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1大兴安岭山地赤芍、防风、满山红、熊胆区*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1黄淮海辽平原金银花、地黄、白芍,牛膝 、酸枣仁、槐米、北沙参、板兰根、全蝎区*2黄土高原党参、连翘、大黄、沙棘、龙骨区*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1钱塘江、长江下游山地平原浙贝母、延胡索、蕲蛇区*2江南低山丘陵厚朴、辛夷、郁金、玄参、泽泻、莲子、

16、金钱白花蛇*3江淮丘陵山地茯苓、辛夷、山茱萸、猫爪草、蜈蚣区*4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及湖泊牡丹皮、枳壳、龟甲、鳖甲区*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1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当归、天麻、杜仲、独活区*2川黔湘鄂山原山地黄连、杜仲、黄柏、厚朴、吴 茱萸、茯苓、款冬花、砂区*3滇黔桂山原丘陵三七、石斛、木蝴蝶、穿山甲区*4四川盆地川芎、麦冬、附于、郁金、白芷、白芍 、枳壳、泽泻、红花区*5云贵高原黄连,木香、茯苓、天麻、半夏、川牛 膝、续断、龙胆区*6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贝母、当归、大黄 、羌活、重楼、麝香区*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1岭南沿海、台湾北部山地丘陵砂仁、巴戟天、化桔红 、广藿香、安息香、血竭,蛤蚧、穿山甲区*2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山地丘陵槟榔、益智、 高良姜、白豆蔻、樟脑区*3滇西南山原砂仁、苏木、儿茶、千年健区*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1松嫩及西辽河平原防风、桔梗、黄芩、麻黄、甘草、 龙胆区*2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黄芪、黄芩、远志、知母、郁李 仁区*3内蒙古高原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