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4023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疱性皮肤病-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大疱性皮肤病-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大疱性皮肤病-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大疱性皮肤病-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大疱性皮肤病-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疱性皮肤病-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疱性皮肤病-书(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疱病 Bulister Dermatoses皮肤疱病的分类 表皮内疱病 天疱疮 疱疹样天疱疮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Hailey-Hailey病 ) 表皮下疱病 类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 疤痕性类天疱疮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妊娠疱疹天疱疮(Pemphigus)流行病学 男女患病情况相等 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病因不明确 可能因素:药物、感染、遗传等发病机理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皮棘细胞间免疫球蛋白(天疱疮抗体)沉积 血循环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滴度与临床活动性平行 血液透析清除循环抗体可使病情缓解 皮内注射天疱疮抗体可制造天疱疮动物模型 天疱疮抗体可诱导培养人皮肤片棘

2、细胞间松解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机制 自身抗体特异性沉积在表皮棘细胞间 大量免疫球蛋白沉积产生的直接作用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补体的激活破坏细胞-细胞间结合蛋白质细胞间结合结构 细胞与细胞间结合(E-cadherin结合) 桥粒(Desmosome): 上皮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结合结构。 相邻的细胞膜之间形成在光镜下可见的卵圆形致密增厚处 电镜下可见深染物质 两个细胞的桥粒斑之间的距离约30-60nm。有中间丝( Intermediate filaments)附着。 Adherens junction:肌动纤维(actin)等微丝附着。 细胞与基底膜带结合(Integrin结合部位)半桥粒:上皮细胞

3、与基底膜之间的结合结构。 Adhesion plaque:微丝结合部位分型 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 增殖型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 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 Foliaceus,PF) 红斑型天疱疮(Pemphigus Erythematosus )临床表现 以寻常型天疱疮为代表寻常型天疱疮 在外观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 疱壁松弛,容易破溃结痂 皮损愈合后不留疤痕 尼氏征(Nikolsky sign)阳性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症状:自觉皮损部位瘙痒、灼痛 全身表现:发热、不适、组织液丢失水电平衡 紊乱、消耗

4、累及部位: 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部、 躯干与四肢近 端为突出50%累及口、鼻、眼、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粘膜尼氏征阳性 在水疱上挤压,疱 内液体向周边渗透 牵拉破溃之疱壁, 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 外观正常皮肤用力 摩擦可剥脱病理组织学检查 表皮内基底细胞上形成裂隙与水疱,仅 留一层基底细胞 水疱内见棘层松解细胞,疱底可见“绒 毛” 真皮上部嗜酸性细胞与嗜中性白细胞浸 润直接免疫荧光 早期未形成水疱的皮损取材 棘细胞之间可见免疫球蛋白沉积 主要是IgG,少数为IgM和IgA 可以有补体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 底物:兔唇、猴食道上皮 大部分活动期患者血液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 主要是IgG,个别为IgM,I

5、gA 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诊断 临床表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 病理组织学特征:表皮内下方水疱落叶型天疱疮 临床特点: 疱壁极薄,容易破溃 常见红斑和糜烂面上结痂、脱屑 尼氏征阳性 好发于头面部、躯干,逐渐扩大到全身 口腔粘膜损害较少,易累及毛发、甲 组织病理特点 水疱发生在颗粒层及其下方,形成刺细胞松解 、裂隙与大疱 陈旧皮损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 头瘤样增生 颗粒层内棘细胞松解形成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 真皮内嗜酸性白细胞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增殖型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侵犯皱摺部位皮肤的特殊表现 临床特点: 好发生在脂溢部位 头面部、腋下、肚脐窝、胸背部、外阴与腹股

6、沟 皮损特点: 疱壁极薄,容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和乳头状增生红斑型天疱疮 临床特点: 好发部位: 头部、面部前额、两颊、耳壳,上胸部、腋窝。四 肢较少 皮损特点: 类似红斑狼疮,红斑上有脂性鳞屑、结痂实验室特点: 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抗核抗体 表皮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 面部红斑BMZ存在IgG和C3线状沉积天疱疮研究的几项发现大疱病抗原性质:中间丝相关蛋白(IFAP )几种大疱病的自身抗原的性质 天疱疮的分型 经典分型:寻常型、落叶型、红斑型、增殖型 最新分型 寻常型天疱疮 增殖型天疱疮:局限型 药物诱导型 落叶型天疱疮 红斑型天疱疮:局限型 Fogo selvagem:局部流行型 药物诱

7、导型 副肿瘤型天疱疮 IgA天疱疮?鉴别诊断 类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 重症多形红斑治疗 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 起始剂量泼尼松1mg/公斤体重日 病情未控制按50%幅度加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平稳2周后逐渐减量 常用药物: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口服 氢化可的松:用于急性期迅速控制病情 甲基强的松龙:口服或静脉给药 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为使用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并发症 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 类固醇糖尿病 类固醇性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与消化到出血 精神症状 次选治疗 主要选用的免疫抑制性药物 硫唑嘌呤:50mg,每日23次。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

8、l):2g/日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 环磷酰胺:200mg,隔日一次,静脉注射。 氨甲喋呤:10-25mg,iv,每周一次。 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3次。 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指针: 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够控制病情,增 加剂量受限 存在长时间应用大剂量使用激素的禁忌症,如近期 感染、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使用激素病情得到控制,但是需要很高的维持剂量 ,减量困难。 其它治疗 辅助用药:补充钙、钾等电解质,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 病情控制后定期随诊,调整药物剂量,及时 控制合并症与并发症 局部治疗 清洁治疗:1:8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浴,清 除分泌物、结痂及微生物

9、使用扑粉、膏剂、油剂等保护皮肤和口腔、 眼睛、外阴等粘膜 防治感染。类天疱疮发病机制: 皮肤基底带的类天疱疮抗原性质改变 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并产生抗基底带抗体 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介质释放、细胞趋化、细胞溶酶体酶释放等 基底膜带中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构受破坏病因与发病机理诊断 临床表现 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上大疱形成,疱壁紧张,尼氏 征(Nikolsky sign)阴性 皮损主要分布在四肢、腋下、腰际、下腹部等屈侧 面,严重时可以泛发全身,并累及口、鼻部位粘膜 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多发生在老年患者 自觉皮损处瘙痒,可伴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大疱性类天疱疮:疱壁紧张性大疱,尼

10、氏征阴性可见血疱 辅助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皮下大疱形成,真皮内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或C3沿皮肤基底带沉积, 部分患者有IgM、IgA,IgE和IgD线状沉积。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部分患者循环中检测到抗基底 膜IgG抗体,少数患者为IgE或IgA。抗体滴度与病 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类天疱疮:表皮下大疱,内有嗜酸细胞浸润 类天疱疮:皮肤基底膜带IgG沉积鉴别诊断疤痕性类天疱疮 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妊娠疱疹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大疱性红斑狼疮等治疗 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个体差异较大, 其始剂量0.51mg/公斤体重日 根据病情需要递增剂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剂量。 氨苯砜(DDS):50mg,每日23次。 局部治疗与并发症的治疗:与“天疱疮”相 似 次选治疗磺胺吡啶:100mg200mg,每日3次。 免疫抑制药物:参见“天疱疮”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