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59939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o政治制度是中国文化主要体现的领域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政治领域的基本 内容,包括君主专制、中央行政制度、地 方行政制度、教育和官员选拔制度、监察 制度和法律制度等。o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国 家基本的行政、教育、法律和监察制度, 掌握君主集权、严密的官僚体制、有效的 地方管理以及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监察体 系和法律系统的发展、完善过程。一、君主专制o、君主专制的萌芽和形成o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不同,中国形成国家以后就建立了君 主集权。究其原因,有农业灌溉和防水患需要统一的指挥 、动员全社会力量、统一步调,必须有集权、专制的政治 机构之说;有封闭的大陆容易

2、形成集权之说;我认为是农 业民族因集中防御力量抵抗周围民族入侵需要强有力的政 权。o权力的集中从军事民主制时代已初现端倪,“英雄”们的地 位日见尊崇,尧舜禹时的“禅让制”只是军事民主制的残余 ,并为先秦诸子所怀疑,韩非的“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就 是武力夺权。禹直接培植儿子启的,最终形成世袭王位的 家天下,原始民主因素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奴隶制国家。一、君主专制o夏启建立奴隶制国家机构和整套的公共权力体系 ,夏王处于最高位置,掌握最高权力,君主专制 政体由此确立。o商周两代仍然是王居权力的巅峰,商王自称“予一 人”,周王称“天子”,表示受命于天来统治天下, 代天行使统治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o周

3、代建立完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周王是各级贵 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地位独尊,并通过严密的 制度巩固下来。所谓“率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君主专制o天子的确立是在最高级贵族中产生,由“父死子继,兄 终弟及”到“嫡长子继承制”,使最高权力得以平稳过渡, 尽量减少因王位更替带来的政治动荡。商代后期已经形 成嫡长子继承制。o、皇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o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复存在。春秋五霸还 “尊王攘夷”,但已是“挟天子以令不(诸)侯”,楚、吴 等国已称王。战国时各国竞相称王,秦、齐还称过东西 帝,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战国诸强对中央政权进行 改革,制订政令

4、、法律,改革官制,初步形成中央集权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君主专制o秦统一中国后,秦王政以“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称“皇帝”,并制订一套制度使皇帝的地位崇高 和神秘化。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 始皇帝,其后为二世、三世,直至无穷。此后, 皇帝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用称呼, 历两千多年不衰。o汉代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相关制度大体完 备,以后各代不断强化,皇权专制最终达到登峰 造极的程度。一、君主专制o蔡邕在独断中说:“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 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 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 ,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

5、 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 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其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 ,三曰诏书,四曰诫书。” 当然,被俘曰“北狩”。一、君主专制o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需要一系列制度来 保证,首先是名号的增多、烦琐和日趋尊 崇上。o皇帝的名号包括谥号、尊号、庙号、陵号 乃至年号。o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 褒贬意义的称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 ,功之表也”。谥号既用于皇帝,也用于官 僚、贵族,如范文正、李文忠,民间也有 私谥。谥法有固定用字,可分为三类:美 谥,如“经纬天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恶谥,如 “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

6、;平谥, 如“在国逢艰曰愍”。一、君主专制o尊号是用来赞美皇帝的功德,皇后、皇 太后为徽号。尊号在皇帝生前加称,都 由各种最高级的颂祷之词组成,如文、 武、天、道,次用德、圣、仁、智等。 尊号始于唐代,后来越加越多,如乾隆 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 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o庙号是君主去世后在宗庙立室奉祀的称 号,由“祖”和“宗”组成,一般开基者多称 祖,守成者多为宗。隋以前只有文治武 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即祖有 功而宗有德”。唐以后,皇权的加强让每 个皇帝都有庙号。o太庙与牌位一、君主专制o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每立新君都改年号,称改元;或有重大 祥

7、瑞灾异、军国大事也改年号,多者如 汉武帝、唐高宗有十多个年号。明清两 朝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英宗除外) ,故用年号来代皇帝。o陵号是皇帝陵墓的号名,如长陵、孝陵 、霸陵等。o古文献中,帝王不能直书其名,隋以前 以谥号称,唐至元多用庙号,明清则用 年号。o明楼与翼善冠一、君主专制o皇权的加强还体现在皇帝权力的不断扩大。皇帝要依靠 宰相为首的官僚系统治理国家,虽然官僚们听命于皇帝 ,但也存在着君相权力范围划分的问题。汉唐之时,宰 相对皇权尚能形成某些制约,但宋代以后,皇帝刻意削 夺相权,宰相失去了军权、财权,连与皇帝谈话时的座 椅也被撤去。明太祖干脆废除丞相,独揽大权,以内阁 为助手,内阁成员只

8、有顾问权力,没有行政权。而清代 则以军机处取代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o皇帝还依靠特务强化权力。自古以来,帝王就依靠身边 的亲信掌握臣属和百姓的信息,特别是不利于统治的情 况以巩固统治,亲信的素质就决定了信息的准确性,所 谓“三人成虎”。一、君主专制o明朝则大规模地发展特务组织,将其列入国家行政机的 锦衣卫设于明洪武十五年,原是侍卫亲军,朱元璋为加 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演变成为特务机构。因 是令出皇帝,无所不管,锦衣卫逮捕审讯称为“诏狱”。 锦衣卫设南北镇抚司,南司管内,北司“专理诏狱”,是 核心组织。成祖时在司礼监下设东厂;宪宗时权阉汪直 设西厂;武宗的大宦官刘瑾设内行厂。刘瑾被诛后

9、,西 厂、内行厂废除,但锦衣卫和东厂仍然保留。o皇帝不仅是政治领袖,还是精神和文化领袖,后谓“内 圣外王”。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其特殊地位,处在整个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秩序的枢纽地位。一、君主专制o、君位继承制度o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君位继承需 要更完善,以减少君位交替时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o皇帝制度确立后,我国基本上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秦始皇未 预立扶苏,导致“沙丘之变”,没有选到合格的接班人。汉高 祖开始,预立皇太子成为定制(包括诸侯王)。太子一经确 立,轻易不能变更,所谓“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 ”。但太子作为储君,涉及到一系列政治集团的利益,册立太 子

10、及废立太子的斗争一直残酷激烈,汉帝中,只有人 以嫡长子继位。o太子住东宫,设有师、傅等负责教导,以培养合格接班人。 太子也有庶子、洗马、舍人等属官,一般都有才能和好的品 行,但很多人也因此葬送政治前途。一、君主专制o太子的东宫也掌握一定的权力,且是未来的政治中心,君储之 间的矛盾自然形成,甚至兵戎相见。宋代明确了君储之间的权 力界线,太子兼任首都地方长官,处于臣僚地位,服从于皇权 ,又得到政务锻炼,南宋时裁撤东宫,皇太子居宫城之内,属 官也形同虚设。o清康熙时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雍正改革皇位继承制度, 废除预立皇太子而秘密建储。皇帝在对诸子进行全面考察后, 将选定名单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

11、”匾额之后,另写一道密旨 随身携带,供必要时核对。皇帝可继续考察,所选不当也可调 换,其他任何人不得建议推介和议论打听。皇帝去世时公布名 单,新君立即继位。一、君主专制o秘密建储使得皇太子的选取全由皇帝一人操纵,保证了皇权的权威 ,避免继承人的抢班夺权,也是对封建规章和礼俗的突破,对于皇 子则有激励作用。o在君位继承中也有禅让制,在国家衰落和皇帝黯弱时,权臣借此来 夺权。王莽、曹丕都是通过“禅让”改朝换代的,直到宋代之前,多 有朝代因此终结。宋通过加强君主集权消除“禅让”隐患。o太上皇是皇位继承时出现的特殊情况,反映了皇位之争的激烈与无 情。 皇帝是终身制,死后交权易位。但也有老皇帝未死而新皇

12、帝 上台的局面,下台的老皇帝则称“太上皇”。秦始皇追奉其父为“太上 皇”,刘邦的父亲则是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以后的太上皇有的是 被新皇帝赶下台(唐高祖),有的是推卸责任(宋徽宗),有的是 不便再当(宋高宗、宋孝宗),还有不愿当的(乾隆)及被俘而缺 位的(明英宗)。一、君主专制o、后宫制度o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的亲属如宗室、妻党、妾党乃至家奴都 能插手政务,分享权益,造成专权、专政等恶果。o后宫制度源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妇女是男性财产的一部分。在嫡 长子继承制出现前,后宫女性无庶嫡之分,常有两妻并列。之后 ,需要确定唯一的嫡长子,促成一夫一妻多妾制的产生。“妻者, 齐也;妾者,接也,补充也”,二

13、者的地位不相等。后宫中逐渐有 了后、妃、夫人、嫔、妇等名目,等级分明、身份有别。o汉代完整地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嫡庶分明的后宫制度。最上面 是皇太后、皇后和太皇太后,皇后总领后宫,统率嫔妃,皇帝年 幼时可临朝听政。因皇后多出高门,引用父兄,形成外戚专权。o皇后之下是众多嫔妃:昭仪、倢伃、美人、容华、八子十几等, 待遇各有所差。一、君主专制o后宫内有一套模仿朝廷的机构,称女官或内官,皇后为女 官之长,其余为一定职事的女官。o汉代以后,后宫更加完备、严格。魏晋后逐渐形成皇后、 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的有序系统。皇 后地位不断提高,唐代皇后有“受群臣贺”和“内外命妇入朝 皇后”的朝仪。

14、宋代又确立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制度。o与后宫制度相关的派生物是外戚制度。外戚是皇权之下依 托于太后、皇后、宠妃等裙带关系的政治集团,多为封建 政治中的黑暗势力。外戚多为卿相之家,本来就有一定的 社会地位,一旦皇后等临朝干政,他们自然参预大政,掌 握朝权,两汉、西晋、隋唐等都有外戚之祸。一、君主专制o中唐以后,随着对后妃和外戚控制的加强,外戚可享有经 济特权和社会地位,但不得参政,外戚集团逐渐退出主要 政治舞台。o宦官制度是专制制度和后宫制度的另一衍生品。早期宫内 服务的有阉割的男人、未成年的贵族子弟和家内奴隶。东 汉以后只用阉人,并设中常侍、小黄门等宣传诏旨、可以 参与政事的宦官职位,并拥有武装

15、,禁卫宫省。o独揽大权的皇帝不可能事事躬亲,但又怕权力旁落,往往 信任自幼相随、无社会根基、身体残缺而身份特殊的宦官 ,宦官则依仗皇帝的宠信,恣意妄为,导致专权。o宦官专权多为害社会,以东汉、唐、明三代最为惨烈。清 康熙时,鉴于历代宦官为祸,革去内监“十三衙门”,宦官 不再有独立的组织系统。二、中央行政制度o教材上只设官制一目,有点乱。我们将中央与地方分开讲 ,更容易掌握。o、先秦中央行政制度o世袭王位建立后,部落联合体机关变为国家机构,公职人 员也成为官吏。史载“夏后氏百官”,应是中国职官机构的开 始。o商朝官职已可考查,有尹、宰、臣等,尹和卿士掌朝政, 巫、祝、卜、史管宗教和文化,臣多管具

16、体事务,如管理 奴隶的小众人臣、管农事的小籍臣等,多因事而设,没有 定制。宰原为掌管烹调等事务的家奴,因与主人接近,得 以成为奴隶总管,进而干预国政,执掌大权,“政事决定于 冢宰”。二、中央行政制度o周代行政机构规模渐大,分工更明确。辅佐国王的为师、保,下为卿 士,由太史、太祝、太卜、太宰、太宗、太士等“六太”组成,其中的太 宰因管理王室内外重务,成为最高政务官,称冢宰或大冢宰。执掌具 体政务的有管田籍和农业的司徒(土)、管军队与军政的司马和管工 程营造的司空(工)等“三司” 及管司法的司寇等。o周代的宫官也初具规模,有负责王安全的虎贲、衣冠的缀衣、车舆马 匹的趣马及膳夫、小尹等。o战国时期,国君之下设丞相、将军等职。丞相又称相国、相、相邦, 楚称令尹,助国君处理全国政务。将军或称将,楚为柱国、上柱国, 为武官之长。战国官职有新特点,符合封建政权的需要:文武官职分 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官职不能世袭,结束了世卿世禄制度;任免 权在国君,加强了君主集权;官员报酬采用俸禄制。二、中央行政制度o、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o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三公为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