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功能检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558943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9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脏功能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肾脏功能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肾脏功能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肾脏功能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肾脏功能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脏功能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功能检验(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脏功能检验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代谢终产物,经血液循环, 主要通过肾脏, 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可以说肾脏是机体内 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第一节 概述 一、肾脏 的结构 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 本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 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 肾球囊 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壁层肾球囊腔脏层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直部髓袢 降支 升支 远端小管 曲部直部肾小管中的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相连,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但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 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 流过两侧肾脏,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2、。 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主要指的是 肾皮质血流量。 二、肾脏的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 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其结果是维持机 体的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1.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的滤过是形成尿液的第一个环节。滤过是指 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 分子溶质,包括少量的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通 过滤膜滤到肾小囊的囊腔内,形成滤液(原尿)的 过程。24小时内约有1700L血液通过肾脏, 其中约有180L血浆溶液在肾小球滤 过生成原尿,除了不含血细胞和血浆 蛋白质外,其余成分和血浆中相同。 影响原尿生成因素滤过膜通透性(结构基础

3、 )有效滤过压 (滤过动力 )肾血流量(物质基础 ) 2.肾小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是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水分和某些溶 质,部分地或全部地转运到血液的过程。比较原尿 和终尿的量和质可发现,成人每天生成的原尿量约 有180L,但终尿量每天只有1.5L左右,表明肾小管 的重吸收量达99。 3.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 肾小管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和重吸收NaHCO3的目的。 当有Na+的主动吸收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称K+-Na+交换。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NH3,与H+结合成NH4+,分泌NH3障碍,可导致酸中毒。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

4、 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 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 HCO3-等也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 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和氯化钠,通过“逆流倍增”,在尿液的浓 缩稀释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Na+等, 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对体液及酸碱等的调节,在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等起主要作用。 第三节 肾脏功能试验 一、血尿素 、肌酐 、尿酸 测定血清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氮 化合物,包括尿素 、肌酐 、尿酸 等。非蛋白氮化合物均由肾脏排泄,是临床常用的肾功 能指标。(一)血尿素浓度测定 (1)二乙酰一肟法(直接法) 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的

5、条件下,生成 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m反应),在540nm 比色,其颜色强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二乙酰不稳 定,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 二乙酰一肟 +水H+二乙酰+羟胺二乙酰+尿素H+二嗪化合物(粉红色)试剂中加入Fe3+或Cd3+及硫氨脲,可提高灵敏度, 增加显色稳定性,其中Fe3+和Cd2+有氧化作用, 还能消除羟胺的干扰作用。提高酸的浓度可增加灵敏度。 二乙酰一肟与尿素的反应不是专一的, 与瓜氨酸也有显色。 本法灵敏、简单,产生的颜色稳定, 缺点是加热时有异味释放, 一般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 方法学评价(2)脲酶法(间接法) 第一步:利用脲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铵盐

6、,铵盐在碱 性条件下释放出氨。尿素 +H2O脲酶(NH4)2CO3(NH4)2CO3OH-2NH3+CO2第二步:铵盐可用纳氏试剂直接显色、 酚-次氯酸盐显色或酶偶联反应显色。 尿素测定目前多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的速率, 也可用电导的方法进行测定, 其电导的增加与氨离子浓度有关 酶偶联速率法用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 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 通过340nm吸光度的降低值可计算出尿素含量。 NH3+-酮戊二酸+ NADH+H+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NAD+H2O 此反应是目前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测定原理 尿素酶法的优点是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不受尿

7、素类似物的影响,缺点是操作费时, 且受体液中及环境中氨的影响。 方法学评价酶偶联速率法主要的问题l试剂稳定性较差。试剂中酶量不足,特别是NADH的不足。 NADH容易被氧化,造成吸光度下降。 导致尿素氮试剂的线性不好,造成BUN高值检测不出。 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经常定标。 酶偶联速率法主要的问题l血清中的血氨含量增高的情况下, 会同时消耗GLDH和NADH,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内源性的酶与指示酶GLDH竞争氧化NADH, 从而降低了酶促偶联系统的准确性。 酶偶联速率法主要的问题l带氨的抗凝剂会消耗GLDH和NADH,造成检测结果的正偏差;而含有抑制脲酶活性成分的抗凝剂,会造成检测结果的负偏差。

8、 参考范围体液中尿素的浓度常用尿素中含有的氮来表示, 称为尿素氮。如欲换算成尿素,根据 1g尿素氮 相当于2.14g尿素计算 。 血清尿素氮为3.0-7.2mmol/L, 相当于尿素1.8-6.8mmol/L。 临床意义尿素的产生取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和肝脏功能。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原尿中尿素50% 又被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 血浆中尿素浓度才出现增高,故尿素不能作为 早期肾功能指标。不能把所有血尿素升高的患者都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因为尿素是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当人体摄入 大量蛋白质时,而出现一过性的尿素氮升高,但血肌 酐并不随之升高。 对于肾脏病患者来说,血

9、尿素升高有两种情况。 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素不能较好地从尿中排出。 其次有少部分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也可出现 一过性的血尿素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水肿, 因少尿使血中的尿素不能随尿排出,蓄积于血液中所致。(二)血肌酐测定 (1)Jaffe反应 (苦味酸 法)肌酐与苦味酸盐作用, 生成黄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 苦味酸+肌酐OH-黄红色化合物是测定肌酐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学评价此法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维生素C、丙酮酸、 丙酮、葡萄糖、乙酰醋酸、果糖、氨基马尿酸、 蛋白质、胍基醋酸酰胺及许多化合物也能与碱 性苦味酸盐生成红色。不是肌酐而能起反应的物质称为

10、假肌酐 去除假肌酐的方法 常用速率法来测定血肌酐: 根据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与 假肌酐不同,且肌酐的反应速度与浓度成正比的原理。 现速率法成为常规分析法,不需去蛋白, 方法简单、快速,可自动扣除血清及试 剂空白吸光度。 乙酰乙酸在20s内已与碱性苦味酸反应完成,其他多数 干扰物则在80s后才与苦味酸有较快的反应,而20-80s 之间主要是肌酐的反应。 血清与苦味酸混合后,分别读取510nm在20s及80s时 的吸光度Ao和At,At-Ao除以间隔时间的值与肌酐浓 度成正比,借标准液与样品同样测定即可求取样品中 的肌酐量。(2)酶偶联速率法 肌酐经肌酐水合酶催化生成肌酸,肌酸与肌酸激

11、酶、 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偶联反应,使NADH变成 NAD+,测量在340nm处吸光度的降低,其降低程度 与肌酐含量呈正比例 肌酐 +H2O肌酐水合酶 肌酸 肌酸+ATP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A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ATP丙酮酸+NADH+H+ 乳酸脱氢酶 乳酸+NAD+方法学评价此法特异性高,标本不需去蛋白, 特别适用于自动分析。但工具酶过多、价格昂贵。 参考范围血浆肌酐44-133mol/L 临床意义和尿素 一样,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 血浆中肌酐浓度才出现增高。 血尿素浓度除受肾功能影响外,还受到蛋白质分解代谢 引起的变化,如高蛋白饮食、胃肠道出

12、血、口服类固醇 激素等都可使血尿素浓度增高。而肌酐摄入、生成量恒 定,故血肌酐测定较血尿素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 功能,但反应较迟钝。 同时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对临床诊断有帮助。正常情况 下尿素氮与肌酐之比为(15-20):1。在肾脏疾病, 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明显,由于肾前原因(特别 是严重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值明显增高。由于尿道 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滞留,则将出现尿素氮及 肌酐值同时成比例增高。在严重肾小管损害时,尿素 氮与肌酐之比可降低至10:1。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肾“清除”率是1928年Van Slyke制定的,表示肾脏 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亳升血浆中的某

13、物质清除出去。清除率对于了解肾脏各部位的功能很有帮助。若另一物质能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对其 不吸收、不排泄,则其清除率可反映肾小球的 滤过率(GFR),如菊粉、肌酐等。 人体肌肉以每分钟1mg速度将肌酐排入血中,血浆肌酐 浓度比较稳定,受外界因素如蛋白质的摄入等影响较小。 从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只要同时 测定血和尿中肌酐浓度,并记录每分钟尿量就可计算出 内生肌酐清除率。 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尿中肌酐排泄量相当稳定,故可 将24小时法改用4小时法测定Ccr。 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从理论上说 不如菊粉,因为当血中肌酐明显增高时,可有一小部 分肌酐由肾小管分泌到尿

14、中。此时测出的肌酐清除率 高于实际的肾小球滤过率。又由于血浆中肌酐浓度较 低,常用的碱性苦味酸试剂显色法有其它干扰因素存 在,常使血浆测定值偏高,而使清除值低于菊粉清除值。 临床意义肾小球病变时,一部分肾小球破坏,滤过面积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可明显下降,但由于肾脏有强大的贮 备能力,余下的肾单位仍能排出日常机体所产生的 尿素和肌酐等代谢产物,血浆中这些物质浓度变化不大。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比测定血浆尿素和肌酐含量更为 灵敏可靠。 根据Ccr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5175ml/min:轻度损伤3151ml/min:中度损伤小于31ml/min:重度损伤Ccr用于指导治疗小于40ml/min:应限制蛋白

15、质摄入小于30ml/min: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无效小于10ml/min:人工肾透析治疗指征(三)血清尿酸 测定尿酸是嘌呤类的终末产物,血尿酸主要从肾脏排出, 肾功能减退时UA增高。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 管中重吸收和分泌,最后排出滤过量的8 。尿酸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磷钨酸还原法和尿酸酶法,目前以尿酸酶法为主。 磷钨酸法 在碱性环境中尿酸具有还原性,无蛋白血滤液中 尿酸可使磷钨酸还原生成蓝色的钨蓝,可进行测定 尿酸磷钨酸尿囊素CO2+钨蓝 此法的不足之处是特异性不高,显色褪色速率变化 不定,灵敏度低。 尿酸酶法 尿酸经尿酸酶作用生成的H2O2 尿酸+O2+H2O 尿酸酶尿囊素CO2+H2O

16、2 测定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紫外分光法、酶联比色法 、酶联-紫外分光法 紫外分光法 尿酸在282-292nm处有特异吸收峰,当其经尿酸酶作用后, 产物在此波长范围无吸收峰,测量酶作用前后吸光度之差, 经标准品、测定样品同时处理,可计算尿酸含量。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其它物质无干扰,可用血清 直接测定,不需沉淀蛋白,易于自动化,具有简单、快 速的优点。酶联比色法 尿酸经尿酸酶作用生成的H2O2,可用偶联的过氧化物酶 (POD)使H2O2氧化还原色素原,成为氧化型而显色, 用酚和4-氨基安替比林作生色原。 H2O2+还原型色素POD有色氧化型色素此法敏感,反应所产生的颜色比用酚作色素原时产生 的颜色强度大4倍,可用血清直接测定。 酶联-紫外分光法 H2O2同乙醇作用生成乙醛,后者被偶联的醛脱氢酶 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伴随着NAD+变成NADH,在 340nm测定由NAD+还原产生的光吸收增加,与样品中 尿酸含量成正比 2H2O2+乙醇POD乙醛+ 2H2O乙醛+ H2O+ NAD+醛脱氢酶乙酸+ NADH+H+此反应第一步是特异的,但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