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5967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第七章货币供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货币供给理论 学习内容: 一、货币供给的内涵 二、货币供给的实现过程 三、基础货币 四、货币乘数原理 五、中国的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内涵 货币供给则是银行系统在货币乘数增减 作用下某一时点所供应的货币量, 又称货币存量。存款货币 现金货币可以说,货币需求是一个预测量,而货币供给却 实实在在反映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一定时点上银行负 债总额。二、货币供给的实现过程 假设某客户存入甲银行10万元现金,经过银行 的使用,若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准备金2万元 10万元 准备金1.6万元8万元流入乙银行6.4万元流入丙银行 此时,10万元的最初存款派生的货币供给为 Ms=10+8+6.4+5.

2、12+=10(1+80%+80%2+80%3)=101/(1-80%)=50万元T形账户 单位:万元 甲银行资 产 负 债存款准备金+2 现金存款+10 贷款 +8 丙银行资 产 负 债存款准备金+1.28 贷款 +5.12 乙银行资 产 负 债存款准备金+1.6 支票存款+8 贷款 +6.4 支票存款+6.4结论: 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D=A1/rd A为原始存款,1/r为货币乘数,rd为法定存款 准备金比率,派生存款C=D-A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 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 货币。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 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 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那部分存 款

3、。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指银行系统通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 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比值。原始存款是基 础,决定着派 生存款扩张的 基数,与派生 存款成正比。多倍收缩 若一客户从银行提取10万元现金,则会 引起原始存款减少,出现削减存款货币 的过程,如此类推,经过各银行辗转清 算,最初减少的10万元存款,将使整个 银行体系紧缩50万元。称之为多倍 紧缩。存在着不能创造存款 货币的例子情况吗?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特例: 当法定准备金为100%时 或者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贷款完全以 现金取出。 在上面的分析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假 定: (1)每家银行在吸收存款后,

4、除了上缴 法定存款准备金外,其余的全部贷出; (2)得到银行贷款的客户会将全部贷款 全额转存银行,不提取现金。制约存款货币制造和收缩的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e 实际上,为了应付日常周转和客户提现等要求 ,商业银行总要在上缴了法定准备金之后,再 留一部分超额准备金。e越大,派生存款C越小 ; 影响e的因素:利率 贷款的投资机会 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及成本大小见书:P319-321 2、现金漏损率k 事实上,多数客户总会或多或少提取现金而不 会将银行贷款全部转为银行存款,这部分提取 的现金就将从银行系统存款货币总量中漏出, 没有转化为新的存款,称为存款派生过程 中的现金漏损。漏损率越大,派生存款越小

5、。影响k的因素: 1.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2.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3、活期存款变为非个人定期存款的比率t , 由于法律规定银行对非个人定期存款需持有准备 金,准备金率为rt, rtt是用于支持定期存款所需要的准备金,无法支 持活期存款的进一步创造,可视为法定准备金 的进一步提高。 该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越多, 创造的派生存款将越少。影响t的因素 1.定期存款的利率 2.收入和财富货币存款的扩张额D=Am见书P197三、基础货币H 特点: 1.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2.流动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 中最活跃的部分; 3.派生性,即它运动的结果能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 的货币

6、,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 4.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度较高,其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 化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5.可控性,即银行能够控制它,并通过控制它来控制 货币供给量。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 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基础货币量的规定资 产负 债A1:政府债券L1:流通中通货A2:对商业银行贷款L2:存款准备金A3:黄金、外汇及 SDRSL3:政府存款A4:其他资产L4:资本及其它负债合 计合 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为A=L L1+L2+L3+L4=A1+A2+A3+A4 又因为H=L1+L2 L1+L2=( A1+A2+A3+A4)-( L3+L4) 所以H=( A1- L3)+A2

7、+A3+(A4-L4) 基础货币是由政府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债 权+外汇资产+其他资产净额组成。 可以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任何一项 变动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变动。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虽然各个项目的变动 都能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变动,但有些项目并非 央行的意向能够左右,如:公众持有的现金, 商业银行保留的超额准备金,政府存款等。 中央银行虽可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 控制H,但其是“烈药”,必须谨慎行之。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H。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公开市场业务。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反之亦然。1.1.货

8、币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 币的3种主要方式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 增加1000元。弥补财 政赤字(1)增加税收:基础货币不会增 加也不减少。(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一 般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影响 。 (3)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 币化,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2.政府财政收支(4)向中央银行透支:也会带来 基础货币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通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或央行为调控汇率,会增加H注意1: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 的目标相互冲突。3.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冲 销黄金存量增加,等于央行投放等值的通货,增加H注意2:不一致的三

9、位一体: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 ) 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货币政策。4.技术和制度性因素u结算中的票据央行为结算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信贷 。u商行将收到的票据送交央行清算,准备金增加;而央行不 能立即借记准备金账户,结果总的准备金会暂时增加。n当票据最终清算时,准备金的暂时增加会消失。n由于在途结算票据始终存在,其数额随经济活动总量增加 而有增加的趋势;同时结算技术的提高会缩短在途结算票据 ,减少H汇率传导机制:克鲁格曼三角 浮动汇率制下 货币政策工具 MsrE货币贬值NX(净 出口)Y 固定汇率制下 货币政策工具 Msr资本外流导致外汇增多,本币减少rIY 货币政策无效 如果实行资本

10、管制,资本外流阻断,通过国内市场, MsrIY 货币政策有效克鲁格曼三角n n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相冲突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相冲突米德难题米德难题(英,(英, James MeadeJames Meade)冲销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债券,调 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 础货币量的波动,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对 冲。例如: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 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量, 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 恢复到原来水平。四、货币乘数原理 H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通货, D存款货币,R存款准备金。 MS=mH,而MS=C+D,H=C+R m=(C+D)/(C+

11、R) 分子分母同乘D/CR,得到:CRCDHMSm=弗里德曼 施瓦兹货币 供给模型MS=mHR/D为准备金率,C/D为现金比重。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简化为两个,即: R/D和 C/D对其中H、C/D和R/D这三者的进一步的解释 :货币存量的大致决定因素是:R/D、 C/D和H, 而这三个因素又分别取决于银行体系、社会公众和 货币当局的行为.H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 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 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 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H 起作用。C/D取决于居 民、企业的持 币行为。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 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

12、行为。企业行为 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弗里德曼施瓦兹利用该框架,检验了美国1867 1960年的货币时,得出的结论是: 基础货币是广义货币存量长期变化和主要周期 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准备金率(D/R)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 币运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现金比重(D/C)的变化则对货币的温和周期性 变化起决定作用卡甘(p.Cagan)模型在卡甘分析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是:1.通货比率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C/M,2.准备金比率准备金与存款之比R/D 这两个变量与弗里德曼的(D/C、D/R)相似 通货比率在长期中具有下降趋势,这主要源于 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以及

13、城市化; 由于竞争性原因,存款间的转移总的来看是不 重要的,这意味着准备金的变动,主要是由法 定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引起的。 政府控制H,公众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H为公 众和银行所持有的比例。当公众减少通货持有 额而增加银行存款时,准备金就增加了;当银 行增加贷款时,如果存款不变,准备金比率下 降,货币存量增加。卡甘的分析结论 基础货币的增长是9/10的货币存量增长的 原因。1/10的长期性货币增长是由通货比 率C/M和准备金比率R/D下降所引起的。 在周期性变化中,通货比率是最重要的 。用MS1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 MS1=C+D, C=kD D=H1/( rd+e+k+rtt)MS1=C+D=H

14、用m表示货币乘数,则 MS1=mH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见书P197 P319用MS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用X表示增加 了的项目,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用 x表示这些项目与活期存款的比率,rx表示 这些项目的准备金率,用m2表示货币乘数,则 MS2=m2H五、中国的货币供给1.中国货币供给量及其货币乘数M0=流通中的现金C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 存款=C+D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1+TD=C+D+TD其中,C/D=k,TD/D=t上式中,k为通货比率C/D,t为准货币占活期存款的比 率(t=TD/D),r为总准备金比率(r=R/D+TD

15、=rt+re),rt为法 定准备金率,re为超额准备金率2.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1)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 通过央行持有政府债券的数量变化对基础货 币产生影响(2)商业银行再贷款数量的变化(3)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1. 长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业银 行行为对货币为对货币 供给给影 响的特点如:国有银银行的贷贷款需求压压力强大;“倒逼机制”对对增加货币货币 供给给曾有极 其巨大的作用力。利率、准备备金之类类的调节调节 手段没有 实质实质 性的作用2. 当前正处处于转变转变 的过过程之中。3.Ms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货币货币 供给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问题 是 货币货币 理论论研究中具有较较强政策含义义的 一个问题问题 。提出“外生货币供应论”,认为 :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 定的外生变量。 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 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 济进程。提出“内生货币供应论”,认为 : 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在很大程 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 制能力是有限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