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535125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一节 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第二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及特点第一节 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一、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二、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规律一、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一)世界政治的形成 1.世界政治的含义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的世界政治行 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2. 世界政治形成的前提、基础和动力前提:世界经济的形成 基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原始动力:争夺和瓜分世界2. 世界政治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不存在世界政治。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

2、立,工业革命的爆发,促 进世界政治开始形成。 (2)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过 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基本形成。(二)世界政治的发展1.20世纪初期的世界政治,打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烙印。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 界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创了 世界政治新局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状态 。二、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规律(一)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国 际行为主体中的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 成的政

3、治结构形态。(二)世界政治格局的结构形态 1.单极格局是指某一个主要的大国或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中居主导 地位,其他主要国家不能与之抗衡。是一种不完全的过 渡性的格局状态。 2.两极格局是指两个大国或两大集团间的相互对立和制约,决定影 响着整个国际事务。所谓两极,主要是指两大对立的国家集团,而不完全是两个 国家之间或某个国家单独与另一个国家集团之间的对立,也 不会是线条清晰的紧密两极把世界一分为二,还存在着一些 中间地带。3.两极多元格局是指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形 态。在这种状态下,一方面有两大集团间的对立,同时 还存在着两极之外的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的、潜在的

4、一极。 4.多极格局 是指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 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 被领导的关系。(三)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规律 1.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和基础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之间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国际 政治格局变化的基本动因和物质基础。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 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展 演变的直接动因。 3.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无论世界格局的演变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还是和平的方式 ,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二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二、两极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一)雅

5、尔塔体制 1.雅尔塔体制的含义及实质 雅尔塔体制是指战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前苏联 、美国和英国通过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国际会议 达成的一些列协议而建立的体制。由于这些协议主要是 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故称雅尔塔体制。 其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在欧洲部分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 雅尔塔体制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1945年2月4日, 苏、美、英三国 首脑在雅尔塔举 行了“雅尔塔会议 ”。会议讨论了关 于击败法西斯德 国、德国的占领 与管制、德国的 赔偿等问题。确 定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世界格 局。自左至右: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2.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基础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基础主要是美、英、苏三国

6、首脑在德 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会议上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这 些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1)关于德国: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惩办战争罪犯 ,撤除一切军事设施,建立民主政治;消灭德国作战潜 力,分解垄断财团和大企业;迫使德国赔偿战争损失, 满足前苏联获得一般赔偿的要求;同意德国投降后,对 其实行分区占领。 (2)关于波兰:一致主张恢复波兰主权,建立波兰民 主政府;满足前苏联获得部分波兰东部领土的要求。(3)关于前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前苏联提出的对 日作战条件:前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外 蒙古的现状必须予以维持;中国大连商港国际化,前苏 联享有优越权,前苏联租借旅顺口为海军基地等;前苏 联战

7、后承认蒋介石政权,保证战后不支持中国共产党打 内战;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及其在中国享有的权益。 (4)关于联合国:决定成立联合国,在安理会实行“大 国一致”原则;同意白俄罗斯、乌克兰为联合国创始成 员国。 (5)关于巴尔干问题,前苏联和英国首脑口头达成按 百分比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君子协议”或“口头协议” ,具体内容:巴尔干国家前苏联英国 罗马尼亚90%10% 保加利亚75%25% 匈牙利50%50% 南斯拉夫50%50% 希 腊10%90%该协议也被称作“百分比协议”。3.雅尔塔体制的积极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 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对于防止德、日

8、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 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具有少数大国, 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 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无视和公然 侵犯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利 益。4.雅尔塔体制的消极影响(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1.德国分裂,雅尔塔体制在欧洲的分界线出现1946年6月,德国境内的 苏和美英法占领区的边界 关闭,德国人民被禁止往 来;1948年6月分别发行 东马克和西马克,德国在 经济上分裂;1949年9月 和10月,美英法占领区成 立德

9、意志联邦共和国,前 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 。2.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1)“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 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 故名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 行。到1951年底,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 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 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回复,另一方面 使西欧更加依赖美国。(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

10、 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 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 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 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 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 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认为是美苏 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3)“第四点计划”的提出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 ,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 (前三点 计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即对亚 、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 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

11、又称“开发落后 区域计划。“第四点计划”,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 袖地位,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 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4)建立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简称北 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 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 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49年4 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 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 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 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 北约正式成立。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 定和福利。成员(2009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

12、兰、比利时、丹 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 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 亚、阿尔巴尼亚、冰岛共28个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前苏联在东欧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政权(2)成立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前苏联帮助东欧各国稳定政权,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 除出联合政府,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政权,并帮助他 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7年9月,前苏联为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合作 ,在波兰举行了由苏、南、波、罗、保、捷和法、意等 救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的会议,决定成立该情报局。 (3)成立经济互

13、助合作委员会,加强前苏联和社会主 义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组织建 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 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苏联于1947年78月,前苏联分 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 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 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 划”。(4)建立华约1955年5月14日,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 、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在华沙签订了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

14、效,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 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 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 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 ,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 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 尼亚、匈牙利、前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 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 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5)中苏结盟1949年10月1日

15、,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 苏联和东欧各国迅速承 认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签订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形成了中苏两个大国 的军事同盟,把欧亚社 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 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 阵营的力量。1950年2月14日,中苏在条约上签字(一)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的激烈对峙 1.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打着反苏、的旗号,以防止共产主义 扩张的幌子,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镇压 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冷战”,为此,还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条约,对社会主 义国家构成了半月形包围圈,进行威胁和“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则高举和平、民主的

16、大旗,团结世界上一 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开展声势浩大的世界和平运动,同 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维护 世界和平,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和革 命斗争。二、两极格局的演变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1947年,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 运,1949年11月,以美国为首的15个西方国家成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负责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严 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资出口,尤其是绝对禁止所 谓“战略物资”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社会主义国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之间 的经济合作与互助;大力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经贸关系,借以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努力探寻和扩 大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购进一些社会主义建设 必需的物资。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社会主义国家逐步 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实现了自己的发展。3.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中国人民志 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 朝鲜战争。这是美国在 第二次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