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491793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层解剖学_蝶鞍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蝶鞍区 主讲:段菊如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 域,前界为前床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 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两侧为颈动脉沟,面积 约5.5cm2。该区的主要结构有:蝶鞍、蝶窦 、垂体、海绵窦、鞍周血管、神经等。蝶鞍 区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是疾病 的多发部位。region of sphenoid蝶鞍 蝶鞍位于颅中窝的正中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 、鞍结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形似马鞍,其 前后径为1112mm,鞍底横径为1415mm,深度为 69mm。蝶鞍的中部凹陷为垂体窝,窝的前方隆起 为鞍结节,鞍结节两侧的小骨突为中床突,鞍结节 前方的浅沟称交叉前沟,沟的两侧有视神

2、经管及前 床突;窝的后方为鞍背,其两侧角向上突起为后床 突。垂体肿瘤时,X线片、CT、MRI扫描可见蝶鞍扩 大变形。图1-39 颅底内面观蝶鞍的形态变异 n鞍桥,为前、后床突间的骨性桥连接, 多为双侧性,有时不完整,此桥多见于内分 泌障碍、白痴及癫痫患者;颈动脉床突孔 ,为前、中床突之间的韧带连结,孔内有 颈内动脉经过,如此孔过小,可影响颈内 动脉的血液循环,须手术切断韧带;前床 突缺如;前、后床突侧移。 鞍膈 n型为鞍膈完整,较常见,出现率约为42%, 垂体柄从膈孔通过;型为鞍膈不完整, 出 现率约为38%, 垂体柄穿膈孔处周围有3 mm 大小的开口;型较少, 出现率为20%左右 。此型的鞍

3、膈极不完整, 为一硬脑膜环,垂 体仅被蛛网膜覆盖,暴露于颅腔。正常鞍膈 下凹或平直,若上凸可能为垂体病变扩张所 致。在型和型鞍膈,若蛛网膜下腔异常 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则垂 体被压于鞍底,CT、MRI图像上出现空蝶鞍 。 鞍底 n正常鞍底形状有平直型,下凹型和上凸型三种,下 凹型中,其中心下凹深度87%在2mm以内,最深 3.5mm,所有上凸型的高度都小于1.0mm。正常鞍底 侧角呈光滑圆形,而尖锐侧角则提示鞍内肿瘤的存 在。约有20%的人鞍底前高后低,但其连线与水平 面的夹角多在5以内,不超过8,这种倾斜是由 于蝶窦发育不对称所致,如倾斜高度超过2mm应为 异常。鞍底骨质较薄,

4、成人一般厚约1mm,垂体病 变,鞍底骨质的变化发生较早。图6-55 脑的正中矢状面观垂体 n垂体高度测量是诊断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垂体高度是指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体上缘的最大距离。目前认为垂体高度的标准应依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分别制定。腺体平均高度女性男性,年轻妇女垂体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变低,这与月经周期及更年期有关。女性以垂体高度(年龄1/20)计算,此值9.0mm为可疑,10.0mm为异常。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7mm为异常,一生变化不明显。男性垂体内局部低密度罕见,若出现,应高度怀疑垂体病变。 海绵窦 n海绵窦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外缘平直或稍外凸,下列三个CT征象,应考虑为异常海绵窦:大小不对称;形状不对称,尤其外侧壁;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区。鞍周神经 n正常型(87%),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 鞍膈中部的上方;前置型(3%),视交 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其前方;后置型(10% ),视交叉的后缘位于鞍背或其后方。n视交叉与蝶鞍一般并非直接接触,两者之 间的距离为110mm,故垂体瘤生长扩大冲 破鞍膈后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出现视交叉受 压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