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复习pp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479883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质学复习ppt(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水是形成陆地地貌的主要外营力之一。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 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这类由流水作业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 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区分为面状水流和线性水流两类。 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通常由许多细小股流组成,无 固定的流路,时分时合,多呈薄层片流形式,顺坡向 下流动。 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 按水流的持续性由分为暂时性水流和经常性水流两种 。坡面径流的形成,除蒸发量外,主要取决于降水 强度、土壤渗透率和地形条件。 坡面径流是地表流水形成的初期阶段,它具有水 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 坡面径流是坡地发育的重要因素

2、。主要表现为冲 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三种方式。 影响坡面径流作用的因素:气候条件(降雨量) 、地形(坡长、坡角)、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1.1 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强度的变化,自上而下 ,一般可将斜坡划分为下列三个坡面径流作 用带,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1.2 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的的地带。地 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主要指河谷源 头的浅平低洼地。它在台地面或高平原 上亦有分布。 地势开扩微缓,至波状起伏。 冲刷量顺被随着径流量的增加而逐步加 大,致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倾斜凹 槽的下端,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3、并进一步可与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沟 谷相连接。 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位于斜坡中部。一般坡度变陡,随着面 状水流进一步分异、积聚,径流量和流 速有所增加,坡面冲刷强度加大,形成 许多侵蚀纹沟。其流向与坡向基本一致 ,横剖面多呈V形,深度通常小于0.5m 。 淤积带A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 ,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所以水流携带的大 量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片状覆 盖,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A其纵剖面形态表现为微凹向下的缓倾斜曲线,上 部倾角一般为6-8,向下坡逐步变缓。坡积裙的前 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 接。 A坡积裙是由被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坡积

4、物所组成。 其岩性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 A一般由粉砂、砂和坎砾等碎屑物质组成,自坡积 裙的顶部向前线,机械组分由粗变细。 v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暂时性线状水 流。 它具有水流流量变化大,暴涨暴落,沟底经常干涸无水 。 洪水时则水流淌急,含沙量大,泥沙粒径大小不一。 沟谷水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或山麓地带分布尤 为广泛。 如我国黄土高原某些地区,植被稀疏,暂时性线状水流 形成的沟谷迅速发展,地面遭受强烈切割,沟槽纵横交 错,水土流失严重。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2.1 沟谷的发育按照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 过程,可把沟谷分为切沟、冲沟和坳沟三 个发育阶段:沟谷发

5、育阶段切沟:通常发育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 往往聚成多条股流,侵蚀后形成大致平行的细沟。 细沟不断侵蚀扩大,发展成切沟。切沟宽深约l-2m ,横剖面至V形,沟缘较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沟身 所在的坡面大致平行。但沟床如受出露岩层岩性差 异或大石砾阻塞的影响,可形成阶梯状的小陡坎。 冲沟:它是由切沟进一步发育而成。在水流的向源 侵蚀作用下,沟头不断后退,并产生陡坎和跌水。 同时由于侧蚀作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展V形 。其长度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度和深度一般 为数米至数十米。冲沟纵剖面与沟身历在的坡面不 一致,沟底剖面至凹弧曲线。坳沟:冲沟发育到一定程度,向源侵蚀和下切侵蚀 减弱,不再加

6、深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床 上有沉积物覆盖;沟坡逐渐变得平缓,不再有明显 的沟缘。这种宽浅的干谷,称为助沟,助沟的形成 标志着沟谷发育已进入衰亡阶段。坝沟沟底常已辟 为农田。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轩沟底下切到潜水顶以下,沟 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出暂时性水流转变 为经常性水流,冲沟就演变为河谷。 应当指出,由于气候、地形、土质和植被等因素及 其组合特征的不同,各地侵蚀沟谷的发育程度和演 化阶段颇有差异。 在广大山区范围内,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 分布广泛,垂直分带比较明显,自上而下, 一般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集水盆:系指位于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 。盆底受后期流水的切割,常有小型侵

7、蚀沟谷的 发育。 沟谷主干:它是集水盆地水、沙的通路。在洪水 或暴流的作用下,沟谷受到强烈的冲刷,沟床下 切深,谷坡陡峻,沟床的纵向坡降大,跌水发育 。沟谷源头向源侵蚀速度快,致使在些沟谷上游 的集水盆表现不显,甚至缺失。 2.2 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洪积扇: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 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 冲出锥或洪积扇。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发育往 往非常典型、普遍。 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酌洪流流出山 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 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沙 泥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

8、 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 。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在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 扇缘,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v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 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砾石间常有砂、粘土混 杂充填。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由于 洪积扇上沟槽很不稳定,水流多次改道,摆动,因 而小型的切割、充填构造发育,在砾石层或砂层中 ,常夹在砂质透镜体或砾石透镜体。 v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组成物质较扇顶为纸主 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里叠瓦状向 上游倾斜。砂层中常见交错层理。砂质透镜体或砾 石透镜体分布亦很普遍。 v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 亚砂土、亚粘土组成,砂

9、质或细砾石透镜体,具在 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三相带洪积扇形成之后,如山体断续上升,山前地带相 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 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成为叠置式洪积扇; 若洪积扇的下方相对下降,则形成的新洪积扇顶 端向下迁移,老洪积扇被构谷水流切割成为洪积 台地,或新老洪积扇以沟谷相连,形成念珠式洪 积扇。 若洪积扇基部发生构造掀斜运动,则洪积扇轴部 会沿构造掀斜方向不断迁移。 因此,对洪积扇组合及其变形的分析,常能为新 构造运动的研究,提供很在价值的资料。 2.3 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泥石流为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 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 组成的一种特

10、殊洪流。其中固体物质的体积 含量大多超过15%,最高可达80%左右,容 量一般大于1.3t/m3,大者能到2.3t/m3。 巨大的泥石流爆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颤动 ,呈粘性或塑性状态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 的沟道,前阻后拥,穿峡出谷,往往在几分 钟至几小时内,将数十万至上千万立方米的 固体物质,从山上搬出山外,对沿程农田、 道路和城镇造成很大破坏。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在构造破碎、地震活动、风 化剥蚀或冰川活动强烈的沟谷流域内,往往提供了 大量砂砾等碎屑物质,又经过崩塌、沿坡等块体起 动,进入沟槽,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暴雨和洪水:松散固体物质受暴雨浸润、冲蚀,使 它成为流塑状态。洪水具

11、有强大侵蚀和搬运能力, 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泥石流。因此,当沟谷中上游地 区发生暴雨、冰雪大量融化或湖泊、水库溃决时, 最易产生泥石流。 陡峻的沟谷:泥石流沟的源头多呈环形洼地,有利 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 主要供给区。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沟床,使其 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速下泻。2.3.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为粘性泥石 流(层流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 )两类。 粘性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较高,一般占40-60%,容重 大于1.7t/m3。其中粉砂、粘土含量较多,泥浆粘度很大 。 稀性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较低,一般为15-40%

12、,其中 粉砂、粘土的含量较少,容重1.3-1.7t/m3,泥浆粘度小 于3泊。 此外,按照引起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 石流、暴雨泥石流和地震泥石流等类型; 根据泥石流物质组成的差别,分为泥流、泥石流和 水石流三种类型。2.3.2 泥石流类型v泥石流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特别是粘性泥石流的 作用更为突出,往往造成流域内外地貌的巨大变化 。 在泥石流沟谷的源头和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沟谷 快速被蚀深、展宽、沟槽顺直,横剖面多呈宽而陡的槽形 。 泥石流沟谷的中游地段,大多表现为峡谷。 泥石硫沟谷的下游地段,以堆积作用为大。泥石流作用还会影响其下游相邻地区的地貌发育。 v规模巨大的泥石流虽然

13、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 灾害,但只要充分认识它的形成、发展与运动规律 就能在效地进行防治。 2.3.3 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v 河流养育了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河流又威胁 着人类的生存,在全球自然灾害中,水灾排行第一位。 v 千百年来, 河流让人类费煞心机,显著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尽管洪水有时会将村庄人畜一卷而光,但由于饮水和工业用 水,人类和河流又难分难解。石器时代,古人沿河而居,捕 鱼为生;旅行时,河流既是他们的主要路线,同时又是他们 的旅行障碍。 v 古代埃及人靠春季尼罗河的洪水而获得可耕土地,稍后又学 会了储水灌溉。 v 古代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的先进技术。 v 公元

14、前250年,四川郡守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引岷江水入川 西平原,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都江堰的科学原理:深淘滩,低筑堰,遇弯 截角。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水流不断地塑造河床,其动能大小与水量 M的一次方和流速V的二次方成正比,即 E=1/2MV2。 水流动能增强,夹带河流泥沙的能力也随 之增大,会使河床发生侵蚀,反之则发生 沉积。 流水即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 式塑造着河流地貌。 河流:地表上具经常性流水的线形凹地。 河流形成过程:片流洪流大河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仅在平坦河底 附近运动弱。 紊流:水质点运动浅无规律紊乱,紊流是河水中 最常见的运

15、动形式。 河逆水流除向下游运动外,还存在着垂直于主流 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的横向水流与底层横向水 流的方向相反,如不考虑纵向水流的影响,在过 水断面上,横向水流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称之为环 流。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成为螺旋流。3.1 河道水流运动特征弯道离心力:河流开始是直的。变弯的原因是由 于河流中心的障碍物增大了摩擦力与粘滞力;流 水在河流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离心力。 该力作用于河流的凹岸使河流的主流线(流速 最大的点的连线)偏向凹岸使凹岸的水面提高 ,凸岸的水面降低,产生横向比降产生从凹岸 向凸岸的横向力,该力作用方向是凸岸。 弯道离心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造成河流凸 岸堆积、凹岸侵

16、蚀(物质搬运至凸岸,能量减弱 而沉积,形成点沙坝)。弯道离心力弯道离心力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通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着一个公共轴转动,称为旋涡流。 河岸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 生强烈的冲蚀,引起河岸的崩坝。在床底岩槛及 沙波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旋涡流,会使床底发生 变形。 此外,根据水流动能与势能的比值,可将河道水 流的运动形式分为急流与缓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缓流:FrFr1 1;急流:急流: FrFr 1 1。v v:平均流速;平均流速;h h:平均水深。平均水深。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称 为河流的侵蚀。水流除自身冲蚀作用外 ,并通过所带碎屑物作为工具对河床进 行撞击和磨蚀。 流水对河床的侵蚀按其作用的方向,可 分为下蚀和侧蚀。3.2 河流的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下切 侵蚀、垂直侵蚀) 下蚀的强度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