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74903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1单元)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原 始 农 业狩猎家畜饲养业 主要 方式伴随原 始 人 的 生 活我国原始农业具有哪些特征?1,2原始农业起源的示意图(非重点)稳定的生 活来源一中国古代农业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铁器牛耕(生产力)(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铁器牛耕的出现:春秋战国农具的改进生产力的进步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各自的特点: 1原始农业阶段:耒耜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是木、石、骨、蚌3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刀耕火种”:工具简陋、不便捷、效率低.畜力取代人力,使用便捷,效率高。 4汉代:犁壁、播种工具耧车5唐代:

2、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古代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P12)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秦国李冰,成 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秦国郑 国)西汉:漕渠、白渠两汉:治理黄河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4)(非重点)水利工程和水利思想 家:P142、简单协作个体耕种(生产关系 )(1)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 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 耕作“公田”。 (2)春秋以后小农经济 条件: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 评价:积极、消极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 基础上,以家庭家庭为单位,以

3、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从 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不过,通常 所说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就其经营规模和 个体劳动而言,不限于生产资料的个体所 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不仅 自耕农,包括租种小块土地的佃农,实行包括租种小块土地的佃农,实行 土地国有制或村社所有制下分种小块耕地土地国有制或村社所有制下分种小块耕地 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自耕农是其中占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自耕农是其中占 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自然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 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目的不是生产的目的不是 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 或生产

4、者个人的需要。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每一个这样的单位 ,除了主要经营农业(少数则是畜牧业)以 外,还从事其它各种经济活动:从采掘原 料开始,直到最后把这些原料加工成消费 品,都在本单位内部实现,和外界的经济 联系很少。例如,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个 体经济就是一种自然经济。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辅的产业结构;1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 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

5、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井田制: 形成与发展:商周时期 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主要内容(特点):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直接原因: 春秋时各国 的税制改革B鲁国“初税亩”A齐国管仲“相 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了私田 合法化,促进土地 制度由国有制向私 有制转化。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表现:大量公田被

6、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4)瓦解时间:瓦解春秋时期废除战国原因:、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形式:公田(官田)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问题盛行及无 法解决的原 因:根源:地主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同时并存此消彼长土地买卖的合法化; 表 现东汉唐朝:田庄经济(田庄是最大的土地经营单位)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更为激烈明清: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自耕农大量破产,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地方豪强势力壮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农民

7、起义,政局动荡 危及王朝统治;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北魏的均田令(485)隋唐的均田制演变:成于东汉,兴于唐特点 (东汉)唐:田庄种类多,规模大,土地来源广危害中国古代土地的经营方式:租佃经营(1)原因:土地兼并 人多地少(2)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 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 (3)发展历程:秦代-宋代以后-明清产生-发展-普遍化(4 4)影响:)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 性提高;性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促进新

8、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 关系)。关系)。战国至中唐两宋之际二、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1、形成 (汉代 司马迁划分)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江南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农业区,全 国经济重心(农业区,长江以南,当时不利于开发,还没有开发)(半农半牧区,依长城分塞内、塞外)2、特点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1.表现: 关中、中原地区(黄河 流域)江南(长江中 下游地区)2.南移的原因:(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较多,中原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9、,并补充 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1.初步开发(江南)孙吴、东晋、南朝完整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建康2.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3.完全超过(北方) 两宋以后“苏湖熟,天下足”北宋首都汴京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北方:“戎事方殷”,战争频繁 南方:无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 都加速发展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的集中;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融合。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两汉、北宋、明清等时期的冶

10、 铁业 2商周、西汉、唐朝、南宋、元朝、明清等 时期的纺织业 3东汉、东晋、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制瓷业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和私营手 工业;家庭副业 5手工业的著作:考工记天工开物(二)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西汉、隋唐、两宋、元、明、清 等时期的国内商业和城市 (1)商业的发展 (2)货币的发展 (3)城市的发展 西汉、隋唐、两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 外贸易 (1)丝绸之路 (2)陶瓷之路四、重农抑商和明清闭关锁国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表现:原因(目的):保护小农经济,或者说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统治(重要原因)阻碍工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11、、强化自然经济使 之难以瓦解、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闭关锁国(P50) 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评价:P51 五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和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金属青铜铁、钢发展(概况-表现、地位等)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青铜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商周青铜文明:(数量多、种类齐、使用广、技艺精)著名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商)春秋汉代南北朝发明了冶炼生铁、钢 铁-冶铁史奇迹发明了炒钢、铸铁脱碳刚- -中国古代独有(影响)发明了灌钢法古 代最先进制钢法燃料煤焦 碳汉:开始使用,并 用来冶铁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年:开始用来冶铁明朝:

12、流行开来(二)纺织业的发展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中国地位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已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技艺进步: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形成丝织业中心城市:临淄 丝绸外销:“丝国” 西汉提花机定型唐宋缂丝技艺:唐(出现)宋(风行开)发展历程宋末元 初以来棉花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 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结果元明时: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棉布成为百姓主要衣料明代后期:制瓷业 地位发展历程出口概况东汉晚期魏晋南北朝北朝隋唐唐代 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开始时间 影响传入世界青瓷白瓷彩瓷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13、发明烧出成熟的青瓷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制瓷区域由南扩北,数量、品种、装饰烧出白瓷(制瓷技术重大突破)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远胜前代;白瓷进入-成熟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瓷都”景德镇;出现地方瓷窑体系。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期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的象征17世纪,风靡欧洲,18世纪,遍销全世界,深入英国家庭时 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产生原始商业商 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 朝“工商食官”:设官集中管理商人(官商)春秋战国出现私商;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魏晋南北朝 商业萧条,

14、甚至有所倒退:实物交换又抬头,废止铜钱、专用谷帛隋 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洛、扬成为著名大都会;西域、 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海陆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 元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 清经商风气浓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 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进入市场; 劳动力成为商品; 出现 区域性的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大商帮)徽商、晋商、宁绍 商人、闽商等(一)商业的发展(二)货 币 的 发 展 情 况天然贝壳(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朝时)货 币 形 态人造贝币(骨贝、铜贝)各诸侯国铸币材质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白银;外形多样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15、半两钱”)奠定以后2000多 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铜钱(发行量日益增大)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纸币流通空前兴盛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初:为行钞法而禁止使用金 银、铜钱(行纸币)。继:废行纸币。终:钱银并行)秦春秋战国原始社会商 周唐 宋朝 代北 宋元 朝明(三)城市的发展-坊市与城镇城市与商 业关系 坊与市的 含义发 展 历 程(概况、特点)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坊:居民居住区;市:商业活动场所严格限制阶段放松限制阶段周秦迄唐唐宋明清市的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市长或市令)设的市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市”与“坊”分开 ) ;商业交易(市)的时间、地点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城市性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长安)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市)的时间、地点不受 限制;出现了集镇、夜市、晓市、鱼市等;不再受官府 的直接监视。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 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以江南为盛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圆形方孔钱的痕迹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 观镇乔家堡村,是清 朝富 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 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 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 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