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73770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1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异常心理与问题行为心理学教研室 庄红平1F教学内容与要求: 1.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2.掌握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3.熟悉异常心理理论模型4.了解心理障碍的分类5.熟悉人格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性 心理障碍 6.了解常见的不良行为及矫正2异常心理的概念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失去常态,心理 活动发生与众不同的改变,无能力按 社会公认的方式行动,对本人或社会 都不适应的后果。又称为病理心理。3第一部分 异常心理F适应(adaptation)包括两个方面:自我适应:个体内心想法、感受和行动之间 的内部协调平衡。环境适应:个体行为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外部 协调平衡。这两种适应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4异常心

2、理的特点:1.原因是个体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 宜的方式行事。 其所以“没有能力”,可能有器质性 缺陷(如脑损害)的原因,或是由机能 性缺陷(缺乏知识、缺乏能力或动机) 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52.应结合社会因素进行判断对心理异常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价 值的判断,而价值判断标准和评价尺度 取决于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并随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地变化。63.有明显偏离社会常模的行为心理病理(或心理异常)是因为“没 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 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有异常心理的人应与罪犯相区别。7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心理正常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 到处适用的绝对标准。通常采用以

3、下方法进行判断:8F1.以经验为标准、权威的标准 F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 在多数神经症患者中可用,但对缺乏自知 力的患者,无法采用这种标准。 其二是指观察者的观察。主观性强,需要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 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 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 但对少数病人则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F权威的标准有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的标 准。如DSM、CCMD、ICD10。10F2.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常模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13F3.症状和病因学的标准出发点:将心理异常当作躯体疾病一 样看待。 虽然象麻痹性痴呆、癫痫

4、性精神障碍 和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使用医学标准非 常有效,但对于象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 无能为力。15F4.统计学标准和心理测量的标准16正态分布5.其他标准 例如马斯洛(Maslow)等提出了以下 十项标准: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 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18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 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 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19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的三原 则1.

5、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 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2.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知情意要协调一致,面对高兴的事悲伤就是 不一致的表现。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以后是相对稳定的,在没 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个性一般不会突然异 常。20异常心理理论模型对心理异常的研究导致了各种各样 的解释。人们对心理异常和原因和治 疗所持的不同观点,称为模型( model)。目前主要有几种异常心理模 型:21异常心理的模型医学模型 定义 根据综合症状为基础进行诊 断 原因 很可能是遗传、代谢、生化 等躯体因素 治疗 住医院、服药或其他医疗 目的 治疗精神疾病

6、象治疗躯体疾 病一样 贡献 诊断术语、药物治疗 22社会文化模型 定义 病人的表现和社会应激情况 原因 社会变动和应激:贫变、歧视和 失业 治疗 改善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精 神卫生 目的 造成一个健康公正的社会 贡献 了解社会应激、住院和社会价值 的作用23行为模型 定义 诊断术语不重要,个人的适应和 行为表现作为人的健康与否的界限 原因 异常行为是学习获得的 治疗 行为治疗 目的 消除无用或异常的行为 贡献 了解行为如何学习获得,行为治 疗 24心理动力学模型 定义 潜意识予盾冲突 原因 矛盾冲突、压抑、挫折,父母的虐待 治疗 个人或小组的动力学心理治疗 目的 解除患者的压抑,使其潜在能力

7、获得 发展 贡献 认识动机和潜意识;动力学心理治疗25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型 原因 自我实现的倾向受阻对策 提供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使个体恢复与自己真实情感的联络。26生物心理社会模型重视三维医学的运用27异常的分类F为了对心理障碍进行描述、归类,研 究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心理障 碍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根据, 需要对心理障碍有一个科学分类。F目前常用的分类如下:28F一、异常心理学分类F(一)心理过程障碍1.感知障碍 2.注意与记忆障碍3.思维障碍 4.情感障碍5.意志行为障碍 6.意识障碍7.智能障碍(智能是人的主要能力。虽 然能力属于人格特征范畴,但因智能与感 知、记忆、思维等心

8、理过程有关,故在此 并列为一类)。F(二)人格障碍29F二、临床医学分类1. 神经症2. 心身疾病3. 人格障碍4. 精神病30F三、医学心理学分类(一)轻性心理障碍:神经症:神经衰弱、身体形式障碍(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症样障碍适应障碍311.神经症(Neurosis)F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CCMD-)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一 组轻度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 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性不适增加。体 查无器质性基础。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 症状。病前有一定素质与人格基础,起病与 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 但精神应激因素

9、没有在心因性精神障碍中那 样严重,病程迁延,病程不足3个月者诊断 为神经性反应。”321)抑郁性神经症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复合性负情 绪,它表现得强烈而持久。常会使人处于一 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之中。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332)疑病症F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 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 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 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 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 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 。F尚无全国流行学调查资料,天 津地区报告其患病率为0.01,一 般认为男多于女,文化落后的地区 较多见。343)恐怖性神经症F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殊

10、处境、物体 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 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 现回避反应。明知不合理,但在上述场 合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常伴有自主 神经系统反应如心悸、出汗、呼吸困难 等。据国内调查,恐怖症占心理咨询门 诊的20%。女性多见。35F广场恐怖F社交恐怖F特殊恐怖症364)焦虑症F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 素下出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精神紧张的状态。焦虑状态是焦 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也可见 于其它各种疾病。37F临床特点 患者对于自身状况或周围环境作出过 分严重的估计,或缺乏客观原因而出现内 心不安的感觉。 焦虑可有多种表现:食欲减退、神经 质的发抖、胸痛或紧缩感、出

11、汗、腹泻、 呼吸困难、肌肉紧张、耳鸣、视力模糊 焦虑常伴有植物神经紊乱,严重的焦 虑也可出现心血管症状。心悸、心动过速 等 焦虑可分为发作性和持续性焦虑,急 性发作性焦虑有时则可出现惊恐、有大难 临头和濒死体验。385)强迫症F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F患者为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患 者会作出强迫行为39F1.神经症F2.神经症样障碍F3.适应障碍 不超过6M(二)严重的心理异常:1.精神分裂症;2.躁狂症,抑郁症3.偏执性精神病;4.反应性精神病。40(三)心理生理障碍(心身障碍 )1.进食障碍。2.睡眠与觉醒障碍:失眠症、嗜睡症 、梦魇、夜惊3.性功能障碍4.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

12、压、冠心病、 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5.某些器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 脏神经症41F(四)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 心理异常:1. 中毒性精神病; 2. 感染性精神病;3. 脑器质性精神病;4. 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5. 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6. 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427. 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 8. 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 9. 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 精神障碍; 10. 老年性精神病; 11. 精神发育不全; 12. 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 的心理异常。43(五)人格障碍定义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 力障碍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并由

13、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冲突。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 一直持续到成年。在18岁以前诊断为儿 童行为障碍,18岁以后诊断为人格障碍 。 病因u生物因素 u心理社会因素44F1、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F2、分裂型人格障碍 F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 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F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F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 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47F4、冲动型人格障碍 F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 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F5、癔症型人格障碍 F以过分情感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 人注意为特点。49F6、强迫型人格障碍 F以过分

14、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点。F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F特点是懦弱胆怯,自幼表现胆小,易 惊恐。F8、依赖型人格障碍 F特点是缺乏独立性,感到自己无助、 无能和缺乏精力,深怕为人遗弃。51F(六)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1.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 常;2.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 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3.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 的心理异常。56网络依赖1.症状上网时间比预计要长; 忽视其他(other)责任; 要想少上网,但是做不到(unsuccessful) ; 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 不上网时,总是想着互联网;“无法抗拒”因特网的诱惑; 上网前,感到紧张和激动

15、,上网后得到享 受。57第二部分 行为问题F2.诊断 P265F3.治疗F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处理 导致过度上网的感觉;帮助他们控制欲望和安 排时间。对青少年学生首先明确学习是首要任 务,然后在共同讨论中理出四大危害:荒废学 业、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疏远亲情及友情。 再以反面典型教育并由家长、教师配合。F 系统脱敏,与家长、孩子共同协商,制订 总体计划目标。其他行为治疗如替代,自我惩 罚等。F 默想疗法,有助抑郁或强迫症患者稳定情 绪,控制冲动。 58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亦称药物成瘾。世界卫生 组织(1974)将药物依赖定义为是一种强 烈地渴求并反复地应用药物,以获取快 感或避免不

16、快感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 体的病理状态。 F 常见的药物依赖有:阿片类药物成 瘾、大麻依赖、可卡因类药依赖、苯丙 胺类药依赖、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依 赖成瘾、致幻剂成瘾、有机溶剂成瘾。59F 一般来说,药物成瘾的治疗和康 复分为脱毒、康复、回归社会的照顾 三个阶段,而心理干预贯穿于始终。F 脱毒就是让体内成瘾药的毒物排 除干净。F 康复的实质就是心理治疗阶段, 这是戒除药瘾并取得成功的关键,通 常采用认知疗法、感情支持与行为矫 正疗法。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同时要给 予感情上的支持,树立自强和自信心 ,并及时进行不良行为的矫正。F 最后,回归到社会。F 对药物成瘾的治疗方针应立足于 预防。60酒精依赖心理依赖,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对酒 精产生了心理上的嗜好,经常渴望饮 酒。F 生理依赖,即躯体依赖,系指长 期大量地饮酒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 了某种生理、生化的改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