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473396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8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二章 之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 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 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 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 等著书立说。孟子, 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 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 书。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

2、思想深刻 ,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 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 层深入的论证的写法。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 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 益。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 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 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 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 理想。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 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 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

3、负中的决定 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听读课文,要求:1、听准字音;2、分清句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学习指导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 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 识文章的论述特点。注音和节奏夫

4、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fgusguqpn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jing一、学习第一部分: 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分析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有利的天气地理形势有利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v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解释字词天时 地利 人和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 有利的地理形势

5、。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讨论问题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阐述“人和” 是克敌 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这两句揭 示本篇的中心论点。二、学习第二部分: 第二、三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的? 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怎样 论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内城外城 围语气词这样看来v(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 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 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 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6、上有利于 作战的地理形势呀。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 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 ,强 调了地利”重要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 备。兵,兵 器。革,甲, 甲衣坚韧 锐利放弃 离开所守之城这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 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 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 心向背、内部团结啊。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 逃。论证中心论点

7、的后半部分内容:“地 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B、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 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 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 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 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 的说服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此 ,所 以限制疆界的国防 靠震慑施行仁政的君主到极点 内外亲戚通“叛”,背叛凭归顺,服从行仁政的君主或者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

8、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 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 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 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 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 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域民、固国、威天下的关键是什么?为 什么?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施行仁 政”的重要性?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 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论点理清结构1、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攻而不胜(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守一方而言) 守而败退(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需要“人和”论据:域民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 得道多助 顺失道寡助 叛“人和”的实

10、质小城环而攻之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不守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 ,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 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 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 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 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主旨拓展研究 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 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跟同 学们介绍一下。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 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 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

11、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 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 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 能靠“人和”。“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 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 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 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证吗?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v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v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 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

12、。在世界 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 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 的重要观念。 启 示 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 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 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 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 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 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 是至关重要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 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应受到我们的重 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 3、 委而去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13、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亲戚畔之1、山里之城2、环而攻之3、委而去之4、多助之至5、亲戚畔之之掌握重点词1、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内城 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1)孟子,名_,字_,是_ 时代人,他是孔子

14、以后的_。孟子 是一部记录_的书。(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_。提出的著名论 断是_ 练 习练 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 的人就多。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多。C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 人就多。练 习文中的“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意思相 近?A道德 B道歉 C道路 D王道“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 _练 习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练 习问答题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本文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练 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