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53259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腰关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填写准确。2.本试题共 4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崇(chng) 箱箧(qi) 阻塞(s) 寒噤(jn)B、竹篙(go) 瓦砾(l) 疟子(yo) 负隅顽抗(y)C、歼灭(qin) 瞥见(pi) 褶皱(zh) 伧俗(cng)D、纤夫(qin) 煞风景(

2、sh) 制裁(ci) 纳粹(cu)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 高屋建瓴 张慌失措 锐不可当B、塌败 烦躁 荡然无存 转弯抹角C、赃物 转弯抹角 祸不单行 脍炙人口D、荒谬 缭绕 林寒涧肃 沉鳞竞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B元旦节那天,小张一家啸聚山林,散步,烧烤,唱歌,玩得不亦乐乎。C老百姓的一些所谓鸡零狗碎之事,汇总起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最终关联着我们整个社会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如何小觑不得。D面对欧洲庞大的债务,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仍然束手无策。4、下列病

3、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尤为重要。(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2(修改:在“采取”前加“能”)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5、下列各句与“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

4、,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名著阅读(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

5、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6、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2)A 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 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答: 7、综合性学习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6 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

7、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答: 。8、古诗文默写(1) ,独怆然而涕下。(2)抽刀断水水更流, 。(3)三峡中,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 。(5)游山西村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 , 。9、现代诗默写(6)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 !”(7)承受了阳光, ;承受了巨浪, 。二、文言文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8、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4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 而

9、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1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一)给仇人一块面包寒心血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

10、城。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5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

11、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地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再遭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者,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

12、,举拳要打。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者,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在这个年轻伤者稚气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者的面前。年轻的伤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梦初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

13、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看到伤者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悲痛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涌去14.你认为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15.文章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写苏联人民对战俘的激愤?616.中年妇女看到重伤者饿成那个样子,为什么“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伤者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17.文章结尾说“良

14、久,人们才醒悟过来”,人们醒悟了什么?(二)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 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